APP下载

发酵花生壳在金线莲栽培中的应用

2016-12-14陈湘瑜徐日荣唐兆秀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32期
关键词:泥炭土花生壳金线

陈湘瑜, 徐日荣, 唐兆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13)



发酵花生壳在金线莲栽培中的应用

陈湘瑜, 徐日荣, 唐兆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13)

[目的]探索在金线莲栽培基质中腐熟花生壳代替腐熟松树皮的可行性。[方法]以金线莲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金线莲生长和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以农富康秸秆发酵剂发酵花生壳+泥炭土(1∶1)为栽培基质的金线莲生长最好,其成活率、生物产量最高。[结论]在栽培基质配方为花生壳+泥炭土(1∶1)情况下,自然风干花生壳不能用于金线莲栽培,自然条件下腐熟花生壳可用于金线莲栽培,选用适宜发酵菌剂发酵花生壳用于金线莲栽培,能达到更好的栽培效果,完全可以替代腐熟松树皮用于金线莲栽培。

金线莲;花生壳;栽培基质;生物产量;发酵

金线莲是我国传统的珍稀名贵药材,近年来市场需求量更是迅猛增长,在庞大的市场需求下形成了人工种植金线莲这一热门行业。目前,人工种植金线莲的栽培基质的主要成分有泥炭土、腐殖土、松树皮、蛭石、珍珠岩、苔藓等。松树皮作为木材加工行业的废弃物在金线莲人工栽培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国家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加强,市场上能供应的松树皮越来越少,价格也随之上涨。我国是花生生产大国,年副产花生壳约400万t,长期以来未得到很好的利用,大部分被焚烧和丢弃[1]。对于农作物秸秆,农户多采用自然堆肥的方法,该方法效率低、时间长。很多科研人员对花生壳的综合利用进行了研究,其中利用微生物发酵花生壳作为栽培基质成为一种有效手段。

目前,花生壳作为栽培基质在各类兰花种植中已得到广泛应用[2-4],但在同为兰科植物的金线莲栽培中的应用鲜见报道。研究表明,在各类金线莲栽培基质中,以泥炭和树皮为主的基质最佳[5],由于松树皮资源较少、成本较高,笔者以不同菌剂发酵处理的花生壳作为金线莲的栽培基质,研究了发酵花生壳在金线莲栽培中的应用,以期为金线莲栽培基质的新配方研究和降低金线莲生产成本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品种。金线莲品种为福建金线莲,组培苗(60 d龄)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花卉中心提供。花生壳为2015年晚季收获的“福花8号”花生壳,发酵松树皮为6~9 mm大小规格。

1.1.2 供试菌剂。长柄木霉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肥研究所提供;哈茨木霉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肥研究所提供;农富康秸秆发酵剂购自河南农富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水谷欣粗纤维发酵菌剂购自江苏省盐城市神微生物菌种科技有限公司;多多生物生物肥发酵剂购自福建省厦门多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

1.2.1 栽培基质的配制。2种木霉培养参照《微生物学实验教程》[6],3种发酵剂活化按说明书操作,菌剂培养活化后分别加入花生壳以及自然条件下发酵花生壳,得到6种腐熟花生壳,花生壳发酵参照马力的方法[7]。用不同菌剂发酵和自然条件下发酵的花生壳分别与泥炭土按1∶1的比例配制成6种栽培基质,同时用自然风干花生壳和发酵松树皮与泥炭土配制成2种对照栽培基质,配制好的基质装入54 cm×27 cm的塑料盘中,试验设8个处理(表1),其中CK1、CK2、CK3为对照处理。

1.2.2 金线莲组培苗的栽培。将经过炼苗后的组培苗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植株作为移栽材料。洗净组培苗上的琼脂块,用多菌灵1 000倍稀释液浸渍10 min去除杂菌,种植于8种栽培基质上,每个处理种1盘(105株苗),株行距为3 cm×3 cm,种植深度为1 cm,3次重复。生长期内空气湿度保持在80%~90%,光照强度为1 500~3 000 lx。栽培过程除因保持基质适度湿润而喷雾,不做施用农药肥料等处理。组培苗于2015年12月1日移栽,2016年5月1日收获。

表1 不同栽培基质处理的体积比

1.3 调查方法 记录移栽前组培苗的茎长、根长、叶片数、鲜重和干重。移栽后各处理每2个月计算成活率,同时取样10株移栽苗测定茎长、根长、叶片数、鲜重和干重。生长期内共测定3次。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基质对金线莲成活率的影响 由表2可知,移栽后2个月,处理D的成活率最高,达97.6%,处理CK1和CK2次之,都为96.7%,处理CK3的成活率最低,为90.0%。移栽后4个月,处理D的成活率最高,达91.7%,处理C次之,为91.2%,处理CK3最低,为54.8%。移栽后6个月,处理C的成活率最高,达80.0%,处理D次之,为77.9%,处理CK3最低,为10.1%,其中处理C、D、E的成活率高于处理CK1,处理C、D、E、B、A的成活率高于处理CK2,在3个对照处理中,处理CK1成活率最高。处理CK3在每2个月统计中成活率均处于最低值,并从2月开始加速下跌,随时间推移差距越来越大,到6月时仅为10.1%,说明处理CK3极不利于金线莲组培苗成活。

2.2 不同基质对金线莲根、茎、叶及生长状况的影响 调查

移栽后6个月金线莲根、茎、叶的生长情况,由表3可知,金线莲根长在不同栽培基质处理中差异较大,处理CK2的平均根长最长,为2.457 cm,其中处理CK2、CK1、E、C平均根长均在2.400 cm以上,它们之间差异不显著且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处理A、CK3平均根长均小于1.900 cm,显著小于其他处理,处理CK3根长最小,平均为1.792 cm,比根长最大的处理CK2小0.371 cm。不同栽培基质中金线莲茎长和叶片数差异较小,处理CK3的茎长和叶片数最小,各处理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其他处理茎长和叶片数差异不显著,其中处理C茎长和叶片数最大。各处理茎长由大到小依次为C、D、B、A、CK1、E、CK2、CK3,叶片数由多到少依次为C、D、E、B、CK1、CK2、A、CK3。统计每2个月根长(图1)可以看出,除了处理C,其他处理移栽后2~4个月根生长加速,移栽后2~4个月根生长趋缓。统计每2个月茎长(图2)、叶片数(图3)可以看出,除了处理CK3,其他各处理茎叶都呈加速生长态势。处理CK3的根、茎、叶各项数据在各阶段均最低,也说明处理CK1这一基质配方不利于金线莲根、茎、叶的生长。

表2 不同基质对金线莲成活率的影响

Table 2 Effect of different substrate treatments on survival rate ofA.roxburghii%

处理Treat-ment移栽后2个月2monthsaftertransplanting移栽后4个月4monthsaftertransplanting移栽后6个月6monthsaftertransplantingA93.879.166.0±1.7cCDB93.186.071.0±2.8bBCC96.491.280.0±1.3aAD97.691.777.9±2.3aABE96.483.371.9±1.7bBCCK196.781.271.0±4.4bBCCK296.779.165.1±1.3cDCK390.054.810.1±1.9dF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分别在0.01、0.05水平差异显著。

Note: Different lowercases and capital letter at the same column indicted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1 and 0.05 level, respectively.

表3 不同基质对金线莲根、茎和叶生长的影响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分别在0.01、0.05水平差异显著。

Note: Different lowercases and capital letter at the same column indicted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1 and 0.05 level, respectively.

图1 不同基质处理下金线莲的根长变化Fig.1 Root length changes of A. roxburghii under different substrate treatments

图2 不同基质栽培下金线莲的茎长变化Fig.2 Stem length changes of A. roxburghii under different substrate treatments

图3 不同基质栽培下金线莲的叶片数变化Fig.3 Leaf number changes of A.roxburghii under different substrate treatments

2.3 不同基质对金线莲生物产量的影响 生物产量是植株最重要的指标,直接决定了金线莲的收获价值。根据移栽后6个月获得的鲜重、干重数据方差分析,各处理间鲜重差异极显著,干重差异显著,说明不同栽培基质处理对金线莲的生物产量具有明显影响。移栽后6个月,不同基质处理鲜重大小为C>B>CK1>D>CK2>A>E>CK3,干重大小为C>B>CK1>D>A>CK2>E>CK3,2个结果的排序仅在处理A与处理CK2上存在差异(表4)。其中,处理C鲜重、干重最大,平均单株鲜重、干重分别为0.886、0.113 g,处理A和处理B鲜重、干重都大于CK1,但差异不显著。处理CK2鲜重、干重都小于处理CK1,但差异不显著。处理CK3鲜重、干重最小,平均单株鲜重、干重分别为0.581、0.084 g,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由图4、5可知,处理C、处理B在移栽后2个月鲜重、干重低于CK1,随后生长速度加快,到了第4个月鲜重、干重已经超过CK1。处理A、处理B在移栽后2个月鲜重、干重低于CK1,随后生长速度降低,到第6个月鲜重、干重低于CK1。处理CK3在移栽后2个月鲜重、干重值较低,到第4个月生长速度进一步减缓,低于其他处理,直到第6个月。

3 讨论

我国具有丰富的花生壳资源,利用花生壳作为无土栽培基质是花生壳综合利用的有效方式。马海林等[1]对比了发酵花生壳基质和几种常用有机基质理化性质,认为发酵花生壳基本具备了作为育苗基质材料的理论条件。马力等[8]对发酵后不同粒径大小花生壳理化性质进行分析,认为粒径大小的不同造成了花生壳基质理化性质的不同。王奎玲等[9]通过种子发芽试验探讨发酵后的木屑、花生壳、酒糟、大豆秆、玉米芯、椰糠等作为无土栽培基质的可行性,认为花生壳粉作为花卉育苗基质具有广谱性。孙治强等[10]利用发酵后的花生壳进行番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肥量配合得当的花生壳发酵基质能够明显促进番茄幼苗生长。腐熟的花生壳有机质含量高,养分较丰富,具有很好的保水保肥性能,由于来源丰富,所以在植物的无土栽培中应用越来越多。该研究通过进行不同栽培基质的金线莲栽培试验发现,种植6个月后处理CK2(自然条件腐熟花生壳+泥炭土)成活率、鲜重和干重这3项决定金线莲产出的指标均略低于处理CK1(自然条件腐熟松树皮+泥炭土),但差异不显著,说明处理CK2基本适合金线莲种植,同时也表明自然条件腐熟花生壳可用于金线莲种植。但对比了所有处理,发现处理CK1的各项农艺性状都没有最优势项目,特别是成活率、鲜重和干重这些直接决定金线莲产出的指标也是处于中等地位,说明试验中的多个栽培基质处理可以达到或超过处理CK1的金线莲产出指标,其中处理C(农富康秸秆发酵菌剂发酵花生壳+泥炭土)在成活率、鲜重和干重指标上都最优,说明花生壳只要发酵得当,完全可以取代松树皮用于金线莲栽培,并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表4 不同基质对金线莲生物产量的影响

Table 4 Effect of different substrate treatments on biomass ofA.roxburghii

g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分别在0.01、0.05水平差异显著。

Note: Different lowercases and capital letter at the same column indicted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1 and 0.05 level, respectively.

图4 不同基质栽培下金线莲的鲜重变化Fig.4 Fresh weight changes of A. roxburghii under different substrate treatments

图5 不同基质栽培下金线莲的干重变化Fig.5 Dry weight changes of A. roxburghii under different substrate treatments

自然风干花生壳化学性质不稳定,含有细菌和虫卵,保水性能较差,种植过程产生温度造成局部温度过高等不利因素。因此,该研究设置了1个对照处理CK3(自然风干花生壳+泥炭土)来检验这些不利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处理CK3各项农艺性状指标均最低,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说明自然风干花生壳不能作为金线莲的栽培基质。同时发现处理CK2(自然条件腐熟花生壳+泥炭土)和处理B(长柄木霉发酵花生壳+泥炭土)在鲜重、干重农艺性状指标上的位次顺序存在差异,表明2种处理的栽培基质中可能含有影响金线莲含水率的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1] 马海林,孙效鑫,杜振宇,等.花生壳基质与几种常用有机基质理化性质的比较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5(6):11-13.

[2] 孙燕,杨秀珍,钱璐,等.花生壳基质在大花蕙兰栽培中的应用研究[C]//张启翔.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4).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5.

[3] 安彦峰,张雅琼,周路明,等.铁皮石斛栽培基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4,25(27):2581-2583.

[4] 陈宝玲,王华新,陈尔,等.不同栽培基质对纹瓣兰组培苗生长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0):29-32.

[5] 游振城.金线莲组培苗栽培技术[J].林业勘察设计,2012(1):186-188.

[6] 钱存柔,黄仪秀.微生物学实验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39.

[7] 马力.花生壳为原料的代用基质生产工艺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8] 马力,张启翔,潘会堂.花生壳发酵过程及其不同粒径理化性质的研究[J].现代园艺,2009(7):12-14.

[9] 王奎玲,刘庆超,刘庆华,等.几种无土栽培代用基质对花卉种子萌发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7(5):117-119.

[10] 孙治强,赵永英,倪相娟.花生壳发酵基质对番茄幼苗质量的影啊[J].华北农学报,2003,18(4):86-90.

Application of Decomposed Peanut Shell in CultivatingAnoectochilusroxburghii(Wall.) Lindl

CHEN Xiang-yu, XU Ri-rong, TANG Zhao-xiu*

(Crop Research Institute,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Fujian 350013)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decomposed peanut shell in stead of decomposed pine bark in the culture substrate ofAnochilusroxburghii(Wall.) Lindl. [Method] With tissue culture seeding of as the material, we studi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ulture substrat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yield ofA.roxburghii. [Result] The growth ofA.roxburghiiunder the condition of culture substrates combination of peanut shell and peat at a rate of 1∶1 was the best, and the survival rate and biomass were highest. [Conclus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ulture substrates combination of peanut shell and peat at a rate of 1∶1, nature drying peanut shell is not used in cultivatingA.roxburghii, and decomposed peanut shell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ature could be used to cultivatingA.roxburghii. What fermented peanut shell by suitable inocula was used to cultivatingA.roxburghiicould get better results, so it could replace decomposed pine bark for cultivationA.roxburghii.

Anoectochilusroxburghii(Wall.) Lindl;Peanut shell;Culture substrate;Biomass;Fermentation

农业部公益专项(201303094-09)。

陈湘瑜(1984-),男,福建福鼎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花生遗传育种研究。*通讯作者,研究员,从事花生遗传育种与病理研究。

2016-09-06

S 567

A

0517-6611(2016)32-0129-04

猜你喜欢

泥炭土花生壳金线
埋下一根神奇的金线
超高含水率泥炭土的固化机理及强度特性
超高含水率泥炭土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有机质含量及组分对泥炭土物理力学性质影响
巯基改性泥炭对水体中Hg2+的吸附解吸研究
An integrated spectroscopic strategy to trace the geographical origins of emblic medicines:Application for the quality assessment of natural medicines
花叶金线莲组培快繁技术
HPLC法同时测定金线莲中6种成分
花生壳有妙用
金线莲抗肿瘤活性部位的体外筛选及对LoVo细胞凋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