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腐败”缘何成了官员落马的魔咒
2016-12-14
“城建腐败”缘何成了官员落马的魔咒
有关领导只需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能为开发商带来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惊人暴利。为此,商人对他们重重围猎,而有些官员竟也“醉心于此”,对规划“上下其手”、乐此不疲。
杨鲁豫
9月23日,湖南省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贪污罪对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李亿龙决定逮捕。案件侦查工作正在进行中。这位因全程参与衡阳破坏选举案调查处理的“救火”书记,却最终倒在了城建问题上。而这样的官员,并非少有。
倒在城建上的“明星官员”
在李亿龙之前,4月6日,杨鲁豫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
消息人士透露,杨鲁豫落马,或与其插手济南工程项目方面的事情有关。据了解,济南城建系统官员中,原济南建委主任田庄争议最大。前济南市人大主任段义和的判决书显示:2001年和2004年间,段义和为原济南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田庄晋升济南市建委主任提供帮助,两次收受田的财物折合人民币4.6万余元。
段义和曾在2007年制造爆炸案炸死自己情妇,案发后当年被枪决。但在其判决书显示有行贿行为的田庄不但没有被免职,而且在建委主任的位置上居然长达15年之久。
而杨鲁豫在济南官场早期就是分管城市建设,与田庄交集颇多。杨鲁豫担任济南市长后,同样未放弃这一领域。据大陆媒体报道称,杨鲁豫的老婆经营建筑设计,曾拿到过许多工程。
近年来,城建、土地领域被认为是腐败问题的重灾区。2013年以来,中央巡视组巡视过的各省区市中,大多数地区被指在上述领域存在腐败问题。作为城市建设、土地征收出让的指挥棒,城市规划已成为某些官员、商人攫取不法利益必须挪动的“定盘星”。城市规划一旦被“权”与“利”所浸染,原本应对城市发展进行科学调控的规划之笔,就会蜕变为一支任性涂鸦、遗患无穷的“罪恶之笔”。
党的十八大之后,已经有35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被查处或接受组织调查。从对这些被查出官员的履历来看,或多或少都经历过“城建”项目,这些人的落马或因在工程中收取巨额利润有关。
“广州一哥”万庆良,以及他主政揭阳时的多位下属包括包括原揭阳市委书记陈弘平、常务副市长刘盛发、副市长郑松标在内的多名揭阳市领导被查已经因腐败被查,他们均是“30亿工程”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与商人存在巨额利益交换;安徽帮被查处的江山、黄修玉加上7月12日落马的安徽政协副主席韩先聪,这三位皆与市千亿量级的“大滁城”建设项目有关。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公众并未看到多少从“大滁城”建设指挥部走出来的“优秀干部”,倒是指挥部的核心领导层:两任政委和办公室主任,却接连落马倒台。
其中江山的涉案金额可能高达5000多万元,为建国后公开报道中安徽历史上官员腐败金额之最,大部分来源于黄山和滁州两地任上的城市建设和工程开发大滁城”建设时期,其中的政商交易非常便利且传言不断。更多的巧合可以见,这些高管的落马,都源于“城建”二字。似乎“城建腐败”已经成了官员的魔咒。万庆良的“30亿工程”,韩先聪“千亿滁州”,一手推动大规模的城建和项目上马,随着城建的巨大政绩背后的巨大的利益诱惑,对接踵而至的利益的诱惑最终令他们涉嫌严重违法违纪。
关键环节引官员“上下其手”
长期以来,城市规划由于处在城建、土地等链条上游,往往被认为是权力实、油水多的区域。有关领导只需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能为开发商带来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惊人暴利。
为此,商人对他们重重围猎,而有些官员竟也“醉心于此”,对规划“上下其手”、乐此不疲。
城市规划何以成为腐败滋生的土壤?调查发现,近年来规划领域腐败主要发生在根据控详规划设定的建设用地规划条件的调整上,尤其是改变容积率。对商业开发来说,容积率即是金钱。以一块占地1万平方米的土地来计算,假如容积率为3,意味着可建3万平方米,如果容积率变更为3.5,则可多建5000平方米。假定每平方米纯利润为3000元,那么开发商就能多赚1500万元。
在规划许可环节,权力寻租也时有发生。虽然《城乡规划法》规定“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擅自变更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组成部分的规划条件。”但仍有规划部门对房地产开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施工规划许可,以各种理由进行修改,这其中内含玄机、暗藏腐败。
有政府工作人员坦言,规划领域腐败的“祸水”往往来自“招商引资”。政府为了争取项目,很多时候只能迎合开发商,突破控详规划,按他们的要求出具规划条件,再根据规划条件核定土地出让金,然后以双方认可的出让金作底价进行挂牌。
为了履行协议,土地出让招拍挂被精心操纵甚至围标,对其他竞标者或设置门槛不准报名,或善意劝退、承诺有机会再予关照,让意向公司毫无悬念地摘牌,这样程序上便很难看出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规划的龙头地位被颠覆,开发商替代政府主导了城市规划;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绿化用地、生态保护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甚至文化古迹都将失去保障。正是这种“协议在先、挂牌在后”的机制迫使“硬规划”向“软面团”蜕变,这就为腐败提供了土壤。
总而言之,“城建腐败”归结起来就是因为缺乏相应的权力制约。因此破解这个魔咒,主要做的就是权力的监督。在城建项目中,各职能部门相互监督:根据专业分工、分段管理,相互检验和督促,构成了环环相扣、阳光运行的监督链条。只要监督到位了,“城建腐败”的魔咒自然不攻自破。
(《中国纪检监察报》2015.6.29、《京华时报》2016.4.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