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章致中:融通贯汇得真味

2016-12-14季筱箐广豪

现代苏州 2016年33期
关键词:吴门唐寅画派

文 季筱箐 广豪

章致中:融通贯汇得真味

文季筱箐 广豪

十年前的12月5日,苏州市文联四楼的艺术家展厅,吴门画家章致中受邀在这里举办了人生第一场个人画展,那一年,他60岁;十年后的12月5日,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章致中的个人画展即将再次举办,这一年,他70岁。

章致中说,如果可以,下一个十年,他的个人画展还将继续……

写书编志,砥砺自我

在吴门画派的众多画家中,章致中有些特别,非科班出生的他,本业从事科技工作,却有幸得到吴作人、吴木、张辛稼三位大师指点,并在四十多岁的年纪开始走上艺术这条路。之后,他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逐步从业余走向专业,在吴门画界声名鹊起。

难能可贵的是,面对名气,章致中非但没有迷失自我,反而坚定了磨炼自我的决心。“我总觉得我的名气跑到画前头了。”章致中时常将这样的自我介绍挂在嘴边,在他看来,“名气是别人赐予的,但我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别人夸赞了我并不见得就是我画的有多好,我在画家中还是低年级的学生,还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除了名气的激励,一直以来还有一个深藏在内心的小小心愿激励着他——70岁那年一定要为大家呈现出更完美的作品,为自己的70个年头送上最好的贺礼。所以这十年,章致中一直保持着低调和自律。他把大部分的时间用来潜心研究吴门画派的精髓,磨炼自身的绘画技巧。

2008年,章致中受邀参与了第二轮《苏州市志》的修编,担任了文化艺术卷之美术部分的修编;2010年,章致中又参与了《苏州通史》美术志类目的编撰。这期间,章致中不辞辛苦,翻阅了大量书籍,将吴文化土地上出现的画家一个个翻资料、核实、记录、考订。虽然最后呈现在书上的字数才区区6万字,但对于章致中来说,这个过程不仅让他系统的学习到了吴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状况,还给了他仔细观察、研究、临摹名家作品的机会,这样的经历简直可遇不可求。

更有意义的是,章致中在这期间依据查阅的大量文献资料,按时间顺序系统整理出了500多年以来历代吴门画家的花名册,并把他们的生卒年及其绘画精神、绘画风格梳理了一遍。工程量虽然浩大,但能为吴门画派的传承做些什么,章致中此愿足矣。

章致中

研习传统,收获灵感

潜心研究这十年,章致中对吴门画派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了解。传统的吴门画作,不仅成为了他灵感的源泉,更赋予了他许多创作的新感悟。潜移默化中,他的画作产生了新改变。

在风格上,从前的章致中,总是喜欢厚重的着色。受吴门经典画作清新雅逸风格的影响,章致中在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在山水画作中增添了留白与亮色。改变的,还有画作的布局。翻阅经典,章致中发现,吴门画派有些画表现的十分空灵。再对照自己的作品,他恍然大悟:原来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搬上画卷才好看啊。“我以前的画偏满,就是什么都要,总觉得什么地方没有说清楚还要加点东西。比如那个地方不完整,再加座山,往往画蛇添足。”章致中对于吴门画派精髓的领悟还体现在细节的处理上。在研究吴门画派经典作品的时候,他发现古人无论在描绘树枝的侧枝还是房屋的瓦片这些微小事物时都处理的非常到位,画作之精细可见一斑。自此,他着重在笔墨上下功夫,常常以水墨画练习。他惊奇的发现,原来寥寥数笔竟能表现出这么大的人文韵味,吴门之法让他滋养不断。

当然除了对传统绘画技巧的认同,章致中还读懂了吴门画派中暗藏的人文精神。这份认知,章致中更是带进了自己的画中。“唐寅的作品中,无论是松树、石头还是山水,都很俊俏很有韧性。深挖其背景他发现,唐寅本人受过很多的磨难,所以他的山水画中坚强不屈的精神常常体现的淋漓尽致。”怀着这份敬仰,2010年,在唐寅诞生540周年的特殊纪念日里,章致中专门撰写了论文《论唐寅山水画》,被国内外艺术家纷纷肯定。

章致中的笔墨浸润了江南气息与吴门水土

举一反三,艺术相通

采访中提及恩师张辛稼先生,章致中明显湿了眼眶,感恩之情令人动容。恩师的一句话,章致中一直铭记在心:“画画的人,不写字,这张画永远也画不好;写字的人不读书,这个字永远也写不好。高明的画家应该是三分写字,三分画画,四分读书。”谨遵教诲,章致中这么多年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水平和艺术领悟能力,并将所学具体落实到绘画中去。

在章致中的成功之道中,他的灵性不得不提。先生的原话字面上只教导他读书、写字这两件事对绘画有帮助,他却“举一反三”的从其他领域中汲取到灵感,并领悟到艺术的世界是相通的。

早年事业受挫,辗转在云贵川偏远地区跑销售,章致中却能苦中作乐,把这样的经历当做上天给予他游览名山大川、从大自然中吸收精华的恩赐。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经过黄果树,飞流而下的瀑布彻底涤荡了他的心房,“我想我章致中够倒霉的了,但是却能在这儿看到这样的盛景。”正是在这段艰苦的日子里,章致中一边干工作一边忙写生,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山水的原型精神。

而最近十多年,章致中又从姊妹艺术中找到了艺术的共性。2011年,章致中参加工业园区合唱团。在声乐中,他学到很多对绘画有帮助的东西。“老师教我们唱《又见红梅》,这首歌分很多声部,合唱中声部需要逐渐往上升。唱到最后,女高音的声音好似盘旋在最上空,非常动听。”有感于合唱中韵律的层次,章致中回去之后就来了灵感,根据音乐的境界他创作了一幅画。在这幅画中,云朵从江底慢慢往上推进,云层则缓缓的向上移动,层次分明,到达山峰最高处时,整个意境特别缥缈空灵。令他顿悟的还有音乐中的和弦,那是声音的互相模仿。“当时我就想山也是有模仿性的,后面一座山的走势也是模仿的前一座山的走势,但他们又和谐的相生。所以后来在我的画中,你可以看到前景、中景、后景架构的非常和谐,画面十分好看。”

从2006年到2016年,跨过十年的漫长时光,章致中在传承吴门文脉的同时,追求个性化的风格与艺术特色,给自己的艺术作了更为深入和触及心灵的诠释。他笑言自己,七十年初心未变,情结未改。

多种艺术感悟的共融,造就了章致中的画笔

猜你喜欢

吴门唐寅画派
古物晨列所:吴门画派的创始人
吴门画院师生书画作品联展开幕
威尼斯画派——文艺复兴最后的辉煌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唐寅:世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别出心裁 自成一格——唐寅《灌木丛筱图》赏析
学诗3
唐寅书画艺术问题浅说(之四)
唐寅绘画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