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子

2016-12-14陈建强

海峡影艺 2016年3期
关键词:赤子永远都是信仰

文、图/陈建强

赤子

文、图/陈建强

【编者按】

这些年来,陈建强这个名字在国内外影人的印象中是“数码后期影像加工的杰出代表人物”,不仅他本人精于此道,还籍此道培养出了三百多个国家级会员。

但近期的建强,却用中西方哲学家的思维方式进行新的探索,以难度极高的多重曝光方式进行人文摄影创作。虽然这算不上是原创模式,但敢于突破自我,敢于求新变异,应该是一个摄影家更加成熟的表现。特发本专题,供影友借鉴。

《孟子·离娄章句下》中有:“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说的是,有德行的人是童心未泯的人。赤子之心,婴儿之心,纯洁无瑕,没有丝毫杂念。

没有杂念,这是站在理性角度的说辞。

茫茫宇宙中,芸芸众生里,至今还没有人敢拍着胸脯保证,走到生命的尽头,会因为一生保持理性而觉得美好。即便那意志强大到发疯的尼采也不得不说,“我把上帝丢出窗外之后,又努力要让他经由我生命的后门进来。”显然,生命的质量是靠其他东西去衡量的,据我所知,它应该是信仰。

一个无法通过理性抵达的信仰。

信仰,关乎力量的符号

在当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领域,这在多种宗教信仰上可以反映,比如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印度教,孔教,道教等等,它们像一个个神秘的符号,尽管尘世中人们的信仰有多么地不同,但是他们对信仰的态度却是相同,我觉得这是一个奇特的现象。然而,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信仰,每个人又都在呐喊信仰的缺失。我们都知道,荒芜的土地最容易长草,要想土地不长草,最好的方法是在上面种上庄稼,那么。庄稼大概就是信仰吧。

可是,在唯物的世界里,几乎一切庄严和圣洁的东西都葬身于物欲的臭水沟里,那什么样的信仰又才是不朽?我想,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吧,根深蒂固地标志在灵魂里。所以,便有了人们选择去践行它,像特蕾莎修女;便有了人们选择仰视而守,像印度的苦行僧;便有了人们选择俯身躬耕,像仓央嘉措......总之,有信仰,多么幸福。

我曾踏上无数关乎信仰的疆土上,闯入荒漠世界,只为寻求那一瓢甘泉,把镜头始终对准那些充满信仰的人们,那种行走的力量,恐怕是连我自己都想不清的问题。

为什么我来到信仰的这片疆土?没有土地永远都是荒芜

也许是苏格拉底的哲学思辨。

没有土地永远都是荒芜的,没有河流永远都是干涸的,没有天空永远都是阴暗的,没有山峦永远都是孤寂的。土地再荒凉,也不会拒绝人类一锄一镐的耕作;河流再干涸,也不会轻视涓涓细流的汇聚;天空再阴暗,不会永远遮挡阳光的挥洒;山峦再沉寂,也不会阻挡莽莽绿色的蔓延;

也许是神圣图腾的神秘诱惑。

在流变的意识里,逐浪踏波,犀利的锋芒,流韵着图腾的平平仄仄;

也许是远方,还应该有更远的“远方”,宇宙指引善意的方向。

而我,大抵是因为,仍然想去坚信一种力量,怀有赤诚,没有杂念。

审视,影像的自我表达

信仰是什么?是神秘的图腾膜拜?遥远的神话传说?是极乐世界的西方?是藏传佛教的转经轮?

我想,影像能如实地表达。影像,是我理解信仰的一种探索,也作为一个审视它内涵的载体。路人见盲人打灯笼,不解,问缘由,盲人说:“听说天黑以后,世人和我一样什么也看不见,所以才点灯为他们照亮路。”其实盲人自己明白,这是为自己点的灯,因为只有这样,别人看见我,才不会撞到我。摄影何尝不是如此,看似拍给别人看,但更准确来说,是我拍给自己看的。

当我穿过印度的恒河,观察浩瀚的日月星辰,耳闻喇嘛口中念念有词,我的镜头里总是挤满了各色的人们,每次我总想,如果此时我能有一双异质的眼睛,去观察,会不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世界会不会有我的色彩?

在我看来,个人与世界的理想关系,是一边经历着,同时有一只眼睛观看着自己,这样的关系就很不错。探访世界的维度也好、经历也好、人性的复杂,丰富的精神层面也好,我只是选择在最好最适当的时候,拍下感动我的“赤子情怀”,而如何在生命里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这是我要永久追随的命题,也是我的镜头永远要铭记的传说。

刚拍《赤子》这个专题时,我只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好奇的看客,我和我自己在意的群体,似乎正在进行一场隐秘、纯粹、深入的“交谈”。于是,关于个体与异化,关于个人和群体,关于群体和世界,似乎也变得有些许清晰,而我也渐渐明白为什么我来到这个地方,为什么我来到他们的世界,一切,变得顺理成章了起来。

多次曝光,它将我的直觉溶入意志

在流变中成为世界的,正是那一个个不计其数的生命和看似没有生命特征的物。当我站在不同的国度看待生命的轮回,任何的生命都是以个体的“我”而存在,和无数个“我”连接成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构成了“我认为”的信仰符号。

那么,该如何表达信仰?或许,用一张张纪实人文影像便能将其直白透露。但我认为,信仰的精神力量,只能意会不能言说,他不是直白的,更不是表象的,而是神秘的,含蓄的,是在精神与意念之间,是在有形与无形之中,真实的去记录会过于直白,而含蓄与抽象才能呈现出我所理解的信仰之精神世界。

如何才能抽象又含蓄去表现我心中的信仰符号,去表现赤子之心?如何才能推陈出新?无数次的思考与无数次的融入,我摸索出用多次曝光技法来表现我认为的赤子情怀。

多年来,我一次次将镜头对准自己所理解的信仰元素,赤子、日、月、星、辰、轮回、永恒、真实、虚幻...用多次曝光的技法来进行赤子专题的创作,试图去穿破信仰这道门,表现虚实相间、亦真亦幻、真挚纯净的赤子之心。

在无数次的多次曝光试验中,总结出它的拍摄手法并不容易,多曝不等于乱曝,从画面层面看自己的作品,我觉得是“简”+“简”的交替规则,第一层的“简”可以理解为被摄主体拍的一定要简洁,第二层的“简”则是环境素材也必须简洁,这样主体与陪体的组合才能具有章法与布局,才不杂乱;而各次曝光的叠加,对陪体的选择,必须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布局,严格控制曝光,才得以孵化出对信仰涵义理解的画面。

多次曝光拍人文,对影像的每一次叠加拍摄,

都是一次想象力的突破和对技术掌握程度的考验。它不同于静物摄影多次曝光,可以慢慢的思考与充分的准备。因为,人文摄影多次曝光,更为复杂,要在纷乱的现场,快速的把控与合理的取舍,还要讲究如何在多次曝光过程中对构图、布局、色彩、线条,影调与曝光量等的规划与控制;因此,有非常大的难度与挑战。其实,最难的部分,还不是多次曝光技术层面上的,而是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尽量将自己的情绪、观点、意念,既切合主题而又能含蓄的表达出来。在拍摄中,一切拍摄对象,都可能发生变化,都要随机应变。我认为,用多次曝光拍人文时,安静地去观察与思考才是作品成败之根本。而把自己真正融入故事之中,把自己当成他们中的一员,才能真正感受到赤子之心,也才能与信仰的灵魂不谋而合,我觉得,那是对不朽的赤子之心的最好的致敬。

陈建强

华光摄影学院副院长

中国摄影教育徳艺双馨奖获得者

中国十佳数码摄影师

福建摄影艺术协会会长

大扬影像艺术总监

猜你喜欢

赤子永远都是信仰
范士亮的赤子情怀
航天赤子——孙家栋
刘家祎 打破少年禁锢 诠释赤子灵动
信仰的真与执着——读《秋瑾集》
信仰的旗帜
信仰之光
“海外赤子”指的是谁
论信仰
宝贝,早点睡
不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