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港口“一体化”进行时
2016-12-13周红梅
周红梅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中,长三角港口城市因其鲜明的区位优势,被定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丝之路”)战略强化了中国沿海港口的吞吐能力与国际经济对接功能。去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愿景与行动》),明确界定“海丝之路”包括两条:一是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和非洲;二是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延伸至大洋洲和拉丁美洲。在具体建设上,《愿景与行动》强调利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加快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并明确提到重点加强上海、宁波舟山、天津、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15个沿海港口建设。长三角港口城市因其鲜明的区位优势,被定为“海丝之路”的重要起点。
区位优势明显
长三角港口群与“海丝之路”及“丝绸之路”战略关系紧密,长三角位于水路交通发达的沿海中心区域,杭州、扬州、苏州及连云港等地港口成为“海丝之路”的重要起讫港。
长三角地区水网密布,水运资源丰富,大小港口众多,区域经济联系密切,长三角港口群地理位置优越,是西太平洋航线的要冲,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结合部,拥有连接南北、辐射中西部的便捷集疏运系统,将“海丝之路”与内陆联系起来,使长三角港口城市成为“海丝之路”的关键节点,发挥江海陆联运中枢的作用。同时,长三角港口群距香港、高雄、釜山、大阪和神户等国际城市不到1000 海里,这些国际城市也是连接东亚和东南亚的交通枢纽。因此,长三角港口群同时连接内陆和海外地区。
腹地经济发达
与“海丝之路”的其他沿线港口如泉州、广州和北海相比,长三角港口经济腹地广阔,基础设施完善,是中国5个沿海港口群中港口分布最密集、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群;拥有8个沿海港口、26个规模以上内河港口,直接经济腹地覆盖16座城市,包括上海市,浙江省的杭州、宁波、绍兴等7座城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等8座城市;区域面积占全国的 1.1%,人口占全国的 1/10,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超1/5,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近1/3。港口运输在区域和全国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成为推动全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去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3654万TEU,同比增长3.8%,集装箱吞吐量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国内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将于明年建成,届时上海港的集装箱年吞吐量有望突破4000万TEU。上海港背靠中国最具产业活力的长江经济带,成为中国建设“海丝之路”的桥头堡,正在建设的“智慧港口”项目将进一步为港口生态圈的互联互通提供技术支持。上海港应发挥人才、综合航运服务和资金的优势, 以金融为纽带、以管理输出为手段,与国内外更多的港口建立合作,争取在航运信息咨询服务、航运金融服务、船舶管理服务、航运法律服务、人才培训等高端航运服务方面寻求更大突破,吸引更多的航运要素集聚上海, 进一步发挥“航运龙头”的作用。
2014 年之前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连续8年位于全球第一,然而 2014 年,宁波港与舟山港合并成为宁波舟山港后优势大增,超过上海港获取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的桂冠。宁波港目前有60 处百万吨级深水船位,已建的235 条航线连接超过200个国家的600多个港口。虽然宁波舟山港港口信息化建设、综合物流服务水平还不及上海港,但舟山港航道条件比上海好,可以帮助上海港减轻国际航运压力,定位为长三角南部区域的枢纽港。
“一体化”改革进行中
长三角港口城市应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港口能效,建立港口同盟和港口经济枢纽。长三角港口群之间的合作是非常必要的,与沿线国家和地区间港口的投资、建设、运营合作,是未来建设“海丝之路”的重要方向。
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温州港、南通港、苏州港、无锡港、湖州港、嘉兴港均建立起业务合作关系。2007年,上海港与宁波港建立一年两次的高层互访机制。此外,上港集团通过长江战略,与武汉港、南京港、重庆港务集团、九江港、芜湖港、南通港、宜宾港、太仓港、湖州港合资或合作,共同建设长江集装箱运输网络。
宁波舟山港采用合资入股的形式,先后与温州、台州和嘉兴港签订合作协议。 去年8月,浙江省开始筹建浙江省海洋港口发展委员会,并成立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海港集团),以该集团为平台,整合浙江省内的宁波港、舟山港、嘉兴港、台州港和温州港等五大港口,统一运营,统筹负责未来开发事宜;积极推进全省沿海港口、义乌国际陆港的整合与建设;积极谋划和推进港口经济圈建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去年11月,嘉兴内河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与乍浦港、长兴港、安吉港、绍兴港、东洲港等港口签订浙江海河联盟合作协议书,标志着浙江省5家内河港口自愿组成的海河港口联盟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从此,浙江内河港口集装箱运输将“抱团作战”,走向更为广阔的合作发展新境界。
苏州在整合张家港港、常熟港和太仓港资源的基础上,成立“三港合一”的苏州港。另外,江苏省积极推行并不断深化区域港口“一体化”改革,沿江港口锚地、岸线、集装箱航线资源整合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成立了江苏沿江港口锚泊调度中心。
长三角港口企业应更多地参与不同港口建设投资和管理,以股东的身份与“海丝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以促进基础设施、管理、电子信息数据交互系统的建设以及码头和腹地的发展。
完善集疏运体系建设
首先,抓住新一轮国家铁路建设机遇加速铁路项目建设进程。保障铁路建设,如甬金铁路、跨杭州湾沪甬铁路、甬舟铁路和海西铁路的建设实施很必要,这将提高长三角港口城市的铁路设施网络水平。
其次,完善内河网络。长三角水网密布、航道多、里程长,应加快高等级航道的规划建设,推进内河船舶标准化进程,畅通内外港之间的衔接、支线港与干线港之间的衔接。
再次,保障两条国际通道——北部的欧亚大陆桥和南部的“义新欧”班列。作为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连云港应将欧亚大陆桥与“海丝之路”对接,连通东部沿海和内陆经济;南部的“义新欧”班列从浙江义乌出发,经阿拉山口岸出境,途经数十个城市抵达西班牙马德里,是途经国家最多、里程最长的国际班列。浙江省需借助“义新欧”班列之力,将长三角南部需要出口的商品通过铁路运输到欧洲国家,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