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城镇化与第三产业发展动态互动分析

2016-12-13谢桂花

对外经贸 2016年8期
关键词:第三产业城镇化

摘 要:选取2000—2014年福建省城镇化率、第三产业就业率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动态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城镇化水平与第三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福建省第三产业就业比率的变化会影响城镇化比率的变化,而城镇化发展对第三产业的就业和增加值占比的提高影响不明显,从而提出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和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城镇化;第三产业;动态互动

中图分类号:F29921,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8-0083-04

[作者简介]谢桂花(1980-),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商业经济、市场营销。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科A类(项目编号:JAS14426)“福建省城镇化水平与第三产业互动发展研究”。

一、相关文献综述

城镇化和第三产业之间的关系很早就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国外学者多从就业角度、市场角度和产业结构演进角度进行分析。Riddle(1986)运用1981年中等收入以上的工业化国家的截面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这些国家的城镇化率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之间存在的正相关关系非常显著。[1]Yoshima Araki(1997)通过定量分析的结论显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能促进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的增加。[2]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政策的提出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国内有关城镇化与第三产业关系也成为学术研究热点。学者们的研究认为城镇化为第三产业提供发展基础,第三产业则是城镇化的后续动力,两者之间互相促进。汪发元和邓娜(2015)利用湖北省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城镇化对于第三产业产值有显著影响,却不能立即带动第三产业就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城镇化进程,但是作用具有滞后性。[3]龙奋杰等(2015)利用全国、贵州省域和县域三个层面的数据,构建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回归计量模型,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实证研究了产业发展和城镇化的互动关系。[4]其余,李震(2014)、赵光南(2014)、王成龙(2014)、郝宏亮(2014)、叶凯凯(2014)、王林(2008)分别对郴州、湖北、甘肃、陕西、山东、黑龙江两者关系进行了研究,充分肯定了城镇化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但是因为各省省情存在较大差异,实证研究又采用了不同的数据指标,所以具体的互动关系在细节上呈现出了差异。通过文献梳理发现,陈可嘉等(2012)认为福建省第三产业对城市化发展的作用由大到小,并逐步趋向稳定[5],但是,福建省第三产业和城镇化之间互动关系是否存在,与其他省份的结论是否一致,尚没有相关的研究,本文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二、变量选取与说明

借鉴汪发元和邓娜的研究方法,选取城镇化率为衡量城镇化水平指标,即城镇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CZHL),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SCZB)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SCJY)两个指标来衡量。

数据来源于福建省统计局,由2000—2014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劳动力总人数、第三产业增加值、GDP、城镇人口数、总人口数[6],得到CZHL、SCZB和SCJY的原始数值(见表1),统计描述见表2。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 2000—2014年,福建省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从40%多上升到60%多,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流动到城镇生活。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也呈现出上升趋势,选择在第三产业就业的人数不断增多。但是我们也发现,15年来,福建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始终徘徊在40%,近几年甚至有下降的趋势。

三、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为了方便后面验证城镇化率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第三产业就业率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首先要对这三个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使用 Eviews60软件,采用ADF检验对CZHL、SCZB和SCJY这三个序列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具体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三个原序列为非平稳序列,但是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的ADF值均小于10%的临界值,所以在10%的临界值水平下,三个序列的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序列,即一阶单整序列,所以可以对其进行下一步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在协整检验分析后,为进一步判定福建省第三产业发展与城镇化是否互为短期因果关系,本文采用了Granger因果检验对两变量进行检验分析,检验结果见表4,表明在10%的置信水平和最优的滞后期内,第三产业就业比率的变化与城镇化率的变化存在单项因果关系,即第三产业就业比率的变化是城镇化比率变化的原因,而城镇化比率变化不是第三产业就业比率变化的原因;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的变化不是城镇化率变化的原因,反之,城镇化率的变化也不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变化的原因;第三产业占比的变化和第三产业就业率的变化存在单项因果关系,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的变化是第三产业就业比率变化的原因,但是第三产业就业比率变化不是第三产业占比变化的原因。

(三)最大滞后阶数判断

对序列DSCJY、DSCZB和DCZHL建立VAR模型,确定最优和最大滞后阶数为2(见表5)。

(四)平稳性检验

在序列DSCJY、DSCZB和DCZHL所建立的VAR模型中进行平稳性检验,发现无特征根在单位圆外(见图2),表明序列都是平稳的,可以进行脉冲响应分析。

(五)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检验分析在给定当期内生变量一个单位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后,该冲击对其当前值和未来值的影响,图中实线表示随着预测期数的增加,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一个标准信息的脉冲响应,虚线表示在脉冲响应图像两侧加或减两倍标准差的置信带。[7]本文在VAR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广义脉冲影响函数分析城镇化率变化、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变化和就业率变化之间因果关系强度的路径(见图3)。

图3脉冲响应分析结果可知:DCZHL对DSCJY的冲击影响比较大,在第2期达到高峰后,开始持续下跌到第5期,此后开始缓慢上升,第8期开始保持平稳;DCZHL对DSCZB冲击不大,第3期略微下跌后第4期又恢复到原来水平,总体影响不明显;DSCJY对DCZHL有显著冲击,从第2期到第6期,先是剧烈下跌,而后又大幅攀升,第6期开始呈缓慢下降;除了第2期和第3期的轻微波动,DSCJY对DSCZB几乎没有什么影响。DSCZB对DCZHL的冲击刚开始是负向的,但是上升很快,第2期就几乎到达水平位置,并保持水平上升,在第6期达到最高,第7期又迅速回落到水平下面一点。DSCZB对DSCJY的冲击一直围绕在-05和05的范围内上下波动。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

1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福建省第三产业就业比率的变化是城镇化比率变化的原因,因为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在城市,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提升了,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口流动到城市来寻找工作,从而导致城镇化率的提高;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的占比变化是第三产业就业率变化的原因,随着第三产业占比不断增加,在第三产业就业的人数也呈相应的上升趋势。但是统计分析结果同样表明,福建城镇化率的大幅提高,没有带来第三产业同样程度的发展,无论是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比例还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都没有城镇化率发展那么快,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福建沿海的不少小城镇工业发达,企业众多,使得当地城镇化水平远高于平均水平,在发展的过程中,就业人口首先补充到城市建筑、工业等第二产业,而后为了满足人口的需求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二是中小城镇在兴起的过程中,人们为维持日常生活,首先对零售、批发、餐饮等传统第三产业产生基本需求,所以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有一定提高,但是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加远远比不上第二产业,在GDP中的占比没有很明显的变化。

2脉冲响应分析表明:2000—2014年,福建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影响不大,只是少量提升了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例,但是总体发展水平始终保持平稳,总体来说第三产业发展的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相反,第三产业发展能够明显推动城镇化进程,第三产业人口就业比率的提升和产值占比的增加都会显著提高城镇化水平。

(二)对策建议

1重视城镇化发展质量[8]。城镇化的内涵包括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9]。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是重要的经济城镇化指标。本研究所反映的是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问题。城镇化应该重视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其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只有脱离了农村的劳动力在城市里找到了工作,并最终安顿下来,享受到了作为城市人的福利,才真正转变为城市人口,所以城镇化的过程要不断地为新的城镇人口创造工作岗位。政府应制定政策引导福建省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调整。要更加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引导务工人员到第三产业就业。

2提升第三产业发展质量。第三产业发展有自身规律性,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转型和升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会不断提升。福建省第三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此,要以经济转型和消费升级为契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创新和完善服务业业态,把第三产业产值的增加由依赖传统服务业量的增加转变到质的提升上来,重点发展金融、保险、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服务业及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

3大力发展小城镇。城镇化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市场需求和劳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城镇人口的就业和城镇的繁荣,在经济发展的某一个阶段可能某一方面的发展会领先,但是从长远来看两者之间是互相促进的,应创造条件保持两者的良性互动。逐步取消户籍制度,促进小城镇发展,为小城镇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 Riddle D.Service-Led Growth:the Role of the Service Sector in World Development[M].NY:Praeger Publisher,1986.

[2]YoshimaAraki,Katsuhiro Haraguchi,YumikoAmp,Takusei Umenap.Socioeconomic Factors and Dental Car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Cross-national Study[J].Soc.Sci.Med,1997,44(2):267-272.

[3]汪发元,刘娜.城镇化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动态互动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5(4):112-115.

[4]龙奋杰,王雪芹,王爵,邹迪.产业发展与城镇化互动关系分析[J].城市问题,2015(7):19-25.

[5]陈可嘉,臧永生,李成.福建省产业结构演进对城市化的动态影响[J].城市问题,2012(12):58-62.

[6]福建省统计局.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fj.gov.cn/xxgk/tjgb/.2016-03-16.

[7]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12-224.

[8]王祖山,张欢欢.我国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测度[J].统计与决策,2015(12):49-51.

[9]马孝先.中国城镇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效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2):117-124.

(责任编辑:郭丽春)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城镇化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让老年农民挑起城镇化的重担?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