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口芦苇画的文化生态环境研究

2016-12-13颜静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生态环境

颜静

摘   要:黄河入海口东营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的芦苇湿地,为芦苇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材料,这片芦苇湿地是艺术家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来源。在芦苇画的发展过程中,艺术家将本土孙武文化、吕剧文化和石油文化融入了芦苇画的创作中,让芦苇画在新时代下换发了新的生命力。时至今日,对芦苇画的创作与其生态环境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希望芦苇画能根植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永葆青春与魅力。

关键词:芦苇画;艺术创作;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J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2-0152-02

一、生态之城为黄河口芦苇画提供了天然资源

黄河入海口位于东营市境内,它途径九省携带而来的泥沙在东营慢慢沉积,在海水与陆地常年的磨合中,形成了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突然丰富的营养和充足的水分,给芦苇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芦苇根系发达,生命力顽强,盘根错节,每年以一米多的速度向四周蔓延,这使芦苇成了黄河入海口标志性的植物。芦苇的生长,给多种野生动物带来了良好的栖息地,在芦苇湿地中,生活着各种鸟类以及鱼类。丰富的芦苇资源,为芦苇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优美的生态环境为艺术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素材。

二、孙武故里、吕剧之乡为黄河口芦苇画融入了民俗内涵

吕剧,作为黄河入海口特有的文化名片,因其多姿多彩的服饰装扮和具有乡土气息的表演技巧,成为黄河入海口芦苇画的主要创作灵感来源。吕剧产生并长期流传于乡间农村,具有贴近生活、质朴无华的特点。吕剧表演细腻传神,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它融大雅与大俗于一身,非常易与广大观众沟通,具有大众化特征。黄河口芦苇画的创作从来没有忽略吕剧文化。吕剧作品中的经典情节画面、个性人物造型,都进入黄河入海口芦苇画的创作视野,成为典型的芦苇画内容。

在幅名《吕剧》的芦苇画作品中,人物的眼神顾盼灵动,充分发挥了芦苇画烫烙工艺的功底水平。而人物衣服色彩的变化,更是将芦苇画烫烙工艺呈现出的色彩层次感展示在人们面前。吕剧的旋律质朴而清新,唱词通俗且易懂,其唱腔具有非常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在传统戏的道白中多为乡言俚语,迎合适应大众的欣赏习惯,和黄河尾闾人质朴的性格极为相符,也和芦苇一样有质朴、直率但优美的姿态。本画作中采用了其他芦苇画中少有的鲜艳色调,头饰颜色的丰富多彩可以和芦苇千姿百态的姿态结合起来讲,关键体现普通但不平凡、简单可以精彩的主题思想。

孙武故里是东营市的另一张文化名片,也是黄河入海口芦苇画的重要艺术素材来源。孙子文化和吕剧文化对东营市地域特色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黄河口芦苇画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记录地方经济日新月益的发展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的新成就。在黄河入海口芦苇画的诸多题材中,这些充分体现竞争规则的市场成就都是画作描绘的重要内容。

三、石油之城为黄河口芦苇画注入了时代的血脉

东营市,是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主力油区所在地,因油而生,因油而兴,被人们称为“石油之城”。因此,以石油文化为代表的现代工业文明,已经融入城市个性和形象,是新时期黄河入海口最鲜明的脸谱。石油工人身上体现出的艰苦创业精神,是黄河入海口芦苇画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

黄河口芦苇画来源于生活却创造了高于生活的价值。作品《齐心协力》表现的是石油工人正在进行接油管下井作业,以黄河口最质朴的芦苇作品写真地再现胜利油田人在黄河口恶劣自然环境下开天辟地艰难创业的场景,别有一番深意.作品巧妙地运用芦苇本身的材质肌理,熨烫到位,粗狂写实,肌理厚重,具有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相适的艺术风格。创作者从自己生活周边汲取丰富的创作题材,热情歌颂了是有战线上热火朝天的生产斗争,生动地刻画了21世纪石油工人的精神风貌,使人们从作品中呼吸到浓郁的生活气息,感受到跳动的时代脉搏。

石油工人身上体现出的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也是黄河口芦苇画最具时代感的创作素材。在创新发展阶段,胜利人积极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敢为天下先的姿态大胆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以厂为家,以油为业,为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奉献石油血液。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他们怀着以国为重的主人翁情怀,撇家舍业、走向市场,在茫茫戈壁,在异国他乡,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活剧。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壮士出征的豪迈情怀,都在黄河入海口芦苇画的创作中大量体现。

四、黄河口芦苇画的特点

经过几年来的苦心钻研,东营芦苇工艺师在传统芦苇画的工艺基础上结合麦杆画的工艺技巧研制开发了独具特色的黄河口芦苇画工艺。黄河口风情芦苇画作品采用当地纯天然芦苇精挑细选加工制作而成,从设计上,采用国画、剪纸等诸多表现手法,融入黄河口湿地风景:芦苇荡、红荆条、黄蓿菜、丹顶鹤……以及胜利油田特有的石油井架、作业场景等等,这些或恢宏或坚强或美丽或自然的生命在那条生养了中华民族的大河边和谐地相处、休养,生生不息,也传达了一种坚韧、一种执着。作品采用烙画工艺,手工烙烫而成,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湿地的空灵或苍茫、情趣或生动,展现了黄河口的美丽风光。在创作素材上,黄河口芦苇画艺术更多的结合地域优势以及当地的民俗文化,创作题材丰富多彩——湿地的自然风光、人物的造型设计、吕剧的著名桥段、本地画家的绘画作品……依托于这许多素材,或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作,采取剪、裁、拼、点等各种技法通过芦苇的天然色彩与背景的色彩对比,创作出造型优美,形象逼真,画面肌理丰富、细腻,具有浮雕特性的艺术效果。

五、黄河口芦苇画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

作品名曰《春到黄河口》),其创作取材于黄河入海口的书画家颜炳选的国画作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有限的画幅中将黄河三角中特殊自然环境、珍稀生物品种、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最年轻有朝气的城市、盐碱滩开发和石油工业建设和谐地融为一体,画作大气磅礴,别具匠心。画面中前景占了约3/4,都是自然描写,后景简略地把城市建筑和油井寥寥几笔带过,体现了对自然和环境的尊重,说明东营油城的开发是尽可能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所以更显出自然与环境的和谐。画面近角就是原材料芦苇,别有深意,芦苇正是这片土地的气质体现,不求历史辉煌,精彩活在当下;不浓妆艳抹,气质挺拔;刚正中风姿绰约。

用现代设计理念对黄河口特色芦苇画的未来创新进行展望,这对保护地域性珍贵芦苇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黄河入海口湿地面积很大,野生动物中鸟类有269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丹顶鹤、白鹳、大鸨、白头鹤、金雕、白尾海雕、中华秋沙鸭7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大天鹅、灰鹤、白枕鹤等34种;这里是丹顶鹤在我国越冬的最北界,也是世界稀有鸟类黑嘴鸥的重要繁殖地。这些野生鸟禽的繁殖地需要原生芦苇的保护来阻挡人类和天敌的侵扰。芦苇画工艺对原材料依赖程度低,作为高档手工艺品加工其使用的芦苇量很有限,在保护黄河入海口湿地原生态理念下,芦苇画工艺是非常适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浓郁的湿地韵、黄土情、白天鹅、丹顶鹤等珍稀鸟禽将成为具有黄河口特色的芦苇画的核心内容。此画作以成本极低的原材料芦苇写传统意义上高贵的天鹅,造成极大反差,天鹅愿意落户芦苇荡中天鹅湖,把画作中“春到黄河口,鹤群不思归”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黄河口芦苇画将自然条件同人工技艺完美地结合,创作出精美绝伦的艺术精品,充分体现出人、自然、和生态的关系。黄河口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也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珍贵礼物,保护黄河口湿地的生态和谐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

六、总结

总之,黄河口芦苇画创作的宗旨就是让芦苇这一生态植物的开发,使芦苇工艺品真正的走向市场,在工艺品百花园中大放异彩,使黄河口芦苇画创作集黄河口湿地、孙武故里、地方戏曲、石油工业为一体,创造出具有代表性地域特色的人文精神、文化品位的绿色生态艺术品。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与时俱进、坚持低碳、利于再生、便于推广,充分体现环保观念和人性化的设计。使黄河口芦苇工艺画等芦苇制品成为黄河口的重要标志。

★本文系2014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黄河口芦苇画艺术研究(项目编号2014031)”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陶思明.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与石油生产:保护、冲突和协调发展[J].环境保护,2000(06).

[2]杜启洪.吕剧最美不过家乡音[J].走向世界,2013(09).

[3]王献溥,于顺利,段双全.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保护区有效管理成就展望[J].北京农业,2011(36).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生态环境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