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经理人为何缺上“中国课”(手记)

2016-12-13青木

环球时报 2016-12-13
关键词:戴姆勒经理人高管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不久前,因在北京一小区辱骂中国人,并向围观者喷洒辣椒水,戴姆勒驻华高管被免职、召回。很多人对发生这样的事感到吃惊,但细究起来,也许没那么意外。《环球时报》记者接触过不少德国经理人,许多人常飞中国,有的常驻中国,但对中国文化进行主动了解者很少,努力学中文的更少。

德国在华企业约有5000家。各大企业派遣经理人到中国前,都会聘请专家对他们进行培训。记者发现,许多企业把“关系”“面子”等作为培训主要内容,但几乎没有企业将学好中文作为一个硬指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到美国的经理人几乎人人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现在的中国与书上和专家介绍的有很大不同”,在德国一家机械制造公司担任技术主管的格哈德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许多经理人是带着“偏见”到中国的,到了后又不愿主动了解中国,甚至没意愿学习中文,理由是中文太难学。

记者碰到过在中国待了几周或几年的德国经理人,发现他们回德后与赴华前差不了多少,只会说“你好”“谢谢”“再见”。在中国,他们很少看中国的电视节目,对于中国电影不甚了解,更不用说学唱中国歌曲。除了同事和与业务有关的中国人,他们很少有中国朋友,大多住在德国人集中的社区或长期住酒店。有学者质疑,没有哪个国家的外企高管能够如此脱离于当地主流社会,如此漠视当地文化。

在华德国高管不愿在中国“入乡随俗”,一方面因为他们一遇到事情,总能找中国翻译和助手来解决,另一方面,对于长期在本国工作的外企高管,中国不像德国那样要求严格的准入条件,比如原则上需要会基本德语,还要询问一些文化上的问题等。

德国《焦点》周刊将这种现象称作“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其后果,严重时会伤害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德国籍欧盟专员侮辱中国人“眯缝眼”就是一例。

还有一个问题是,德国在华企业常抱怨中国员工爱跳槽,同时导致客户流失,许多中国员工则反映,德国高管“蛮横霸道”。而在德国本土,高管们总是“平易近人”。许多德国企业已经看到这一问题。戴姆勒已经表示,未来将减少外派德国员工的数量,地方员工也应该获得更好的升迁机会。

德国经济学者罗多夫对《环球时报》表示,中国已不再仅是欧洲公司的生产基地,而是世界最大的市场,中国对外企经理人的定位在改变,外企经理人“超国民待遇”已一去不复返,要想成功,他们需要主动了解中国。▲

猜你喜欢

戴姆勒经理人高管
戴姆勒裁八成短期工 将被裁员工介绍给保时捷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戴姆勒将迎首位外籍CEO
蔡澈回应吉利参股戴姆勒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经理人要走向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