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讨
2016-12-13叶飞
叶飞
【摘 要】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是:改变教学观念,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教育核心;强化高职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改进教学形式,将提升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目的。
【关键词】 职业能力培养;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意义;措施
语文是高职院校中的一项重要文化课程,国家教育部门曾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正常交流与沟通的基础工具,是人类文化进步的外在体现,高职语文课程教学需要同时具备人文性与工具性这两大特点。事实上,高职语文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即为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为其日后的岗位就业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然而,由于职业本身均有着较强的倾向性,因此绝大多数的高职学生认为语文课程是可有可无的,应当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专业课程中,这种错误的认知同新课程标准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比较大的出入。
基于此,在日后的高职语文教学课程中,教育者需要将学生的就业能力作为教学导向,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改革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充分的激发出高职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课程教学水平的最终目的。
一、高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意义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中的语文课程教学也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将更多的教学重心锁定在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上。由于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有别于其他普通院校,它需要为社会和岗位培养出一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应当尽可能的保证人才教育内容的先进性,让他们拥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反之,如果高职院校的学生只能够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知识,那么他们就会在日后的就业岗位中表现的异常死板,很难将自身真正的职业能力发挥出来。为此,通过高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时还能够促进他们全方位的发展,让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中获得更多的机遇。
除此之外,高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育者一方面会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以及专业特点来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还会将专业特色与文化教育巧妙的结合到一起,以此来激发出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从“要我学”逐渐的转变为“我要学”。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措施
1、改变教学观念,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教育核心
在当前愈发激烈的行业竞争背景中,求职者如果想要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拥有更高的文化水平与精神面貌。为此,高职院校的教育者需要重新认识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在现有的基础之上转变教学观念,着重培养各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其技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积累文化知识。
首先,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要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出发点,进一步更新原有的教学方式,挣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帮助学生认识到高职语文同高校语文课程之间的差别。通过上文中的介绍可知,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具有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它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为此,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应当运用语文课程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来熏陶学生,让他们认识到工作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性;其次,语文教育者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教给他们怎样运用职场语言,将零散的语言知识巧妙的串连到一起,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尴尬出现。
2、强化高职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在最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速度的不断加快,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数量也出现了明显的提高,这在无形当中加大了求职人员的竞争压力。为了能够在毕业后顺利进入到工作岗位当中,高职学生要在学习好基础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语言技能。首先,高职院校的语文教育者需要深入到学生身边,认真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可以在学校期间积累更多的文化素材;其次,语文教育者不要只是局限在基础的语文课程教学中,要根据专业特点来应用一些趣味性较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到更多的职场技巧;最后,语文教育者还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中注入一些新的教学思想,认真思考学生出现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难题,帮助他们制定出科学化的学习方法。
3、改进教学形式,将提升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目的
在传统的高职语文教学课堂中,很多教育者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思想的干扰,会将教学重点锁定在对学生死记硬背能力的培养上,在此种形式下,学生的考试成绩虽然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却在无形当中影响到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进而成为了只会死记硬背的“读书机器”。为了能够尽快改变这一现状,教育者应当帮助学生重拾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将那些在书本中学来的“静态记忆”逐渐的转变成为“动态知识”。
简单一些解释,动态学习所指的即为充分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育者要从之前的课堂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为学生预留出足够多的学习空间。此外,动态学习还改变了传统的考核方式,教育者要认真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将学生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纳入到考核范围内。
由于在以往的高职语文课程考核体系中,教育者扮演的是考核主体,而学生则是被动的考核对象,这种形式化的考核方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对于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产生极大的畏难情绪。在日后的教学改革工作中,语文教育者可以采用更加灵活式的考核方法,根据教学内容来为学生设计出口语交际场景,将他们在模拟场景中的实际表现作为考核成绩,以此来打消掉学生的厌学情绪。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宗旨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而语文作为基础的文化课程来说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保证。高职语文教育者要充分的发挥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特点,从根本上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日后的人生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徐红力.大学生与人交流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31-134.
[2] 张少华,季凤娥.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与教学实践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1)91-93.
[3] 黄丽娟.职业汉语视角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4(33)25-27.
【作者简介】
叶 飞(1975-)女,汉族,江苏徐州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中文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