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讲—实践—自主研究模式在现代文学课程教学的实践
2016-12-13吕金娥
【摘 要】 精讲—实践—自主研究模式是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源共享课建设的重要内容,旨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每个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学生文学作品鉴赏和分析能力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 精讲—实践—自主研究模式;现代文学;实践教学;成效
中国现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专业课,是整个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古代文学、近代文学构成中国文学的全部,又与古代文学有迥然不同,文学流派、文学社团众多,作家队伍壮大,各种线索交织,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文学主张,共同构成现代文学的内核。学生尽管已具备古代文学、文学概论基础,对鲁迅、郭沫若、老舍等作家诗人的作品有所涉猎,但面对繁琐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流派、文学主张,依然感到困难重重。怎样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是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笔者在《现代文学课程的改革构想与实施方案》一文中详细阐述了改革思路和实施方法,其中精讲中的提炼总结、实践中的学生参与等已具体实施,而且初见成效。
在实践教学具体实施中,我们采用了精讲—实践—自主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是陕医大《中国现代文学》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精讲是指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系统讲授知识点,着重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为之后的实践和自主研究奠定基础的重要步骤。实践是指根据教学重点难点,教师设置问题,以分组讨论、学生讲课、表演、辩论等方式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入作品,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作品的艺术技巧,逐步具备文学鉴赏能力。自主研究是教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学科动态,对学科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思考,并形成自我观点,撰写相关论文。
为落实加强实践教学这一举措,课题组成员各抒己见,最终确定实施方案。在现代文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在重要章节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自主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参与教学、学生自主的积极性,也为思维活跃、勇于探索的“90后”大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通过在2012级、20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的尝试,我们取得了一定成效。
以曹禺经典话剧《雷雨》的实践教学为例,展示我们实践教学的过程与成效。参与对象是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三学生。授课教师提出具体思路,学生分组查找和准备相关内容,包括作者生平和主要经历、《雷雨》创作背景、主要情节、人物关系、人物形象、《雷雨》精彩片段表演、问题讨论、辩论等,全班同学集体参与,分工合作,对剧作家曹禺及其代表作《雷雨》进行深入全面的探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三学生因大一、大二已经学习了古代文学、文学概论、西方文论等课程,具备一定的文学认知和鉴赏能力。而曹禺的《雷雨》几乎家喻户晓,学生对其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有所了解,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增加了深度和难度,不仅仅是要求学生了解作者生平经历、创作背景,同时需要他们思考作家经历、性格对创作的影响,我们设置了诸如“周朴园是怎样的人?他对侍萍是否有真情”、“如何理解《雷雨》中的郁热”等问题。
同学们积极准备,先阅读原著,分组讨论,形成文字资料,最后以汇报演出的形式展现研究成果,同学们踊跃参与到讨论、表演、辩论等实践环节。每个实践环节都是生动形象,精彩纷呈。在人物形象分析环节,有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观点。她认为蘩漪生活在一潭死水一样的封建牢笼,但因憧憬爱情,生活中也掀起了一丝涟漪,蘩漪是“不宁静的水”。分析周朴园形象时,有同学提出:周朴园在生活上抛弃了侍萍,在爱情上抛弃了蘩漪。通过讨论和成果展示,同学们理清了作品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错综矛盾,理解了作者取名《雷雨》的用意。
辩论赛环节,我们设置的辩题是:周朴园到底爱不爱侍萍。正反两方队员抽签决定选题,辩论赛开始,双方队员唇枪舌战,有理有据,同队之间又通力合作,围绕论题进行辩论,他们反映敏捷,观点明确,充分展示了当代学子机智幽默的特点。
表演环节,学生在服装、化妆、道具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表演过程中有对角色的仔细揣摩,如蘩漪的乖戾、侍萍的忍耐等,学生通过语调、语气和语速的调节,对不同性格的人物进行了再现,节奏把握恰当。虽没有专业演员的表演到位,但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努力,通过表演,深入地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创作意图等,而且通过自身的参与,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分工合作,加深了对作品及各个知识点的印象,逐渐建立了自主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学习习惯。
通过2012和20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两个班的实践发现,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尤其是课堂讨论环节,学生准备充分,讨论气氛热烈,参与积极;分组讨论后,汇报环节能形成独立观点,且能引经据典,自圆其说;通过交流,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加深,通过问题的设置也能带动学生思考,授课教师最后进行评价和补充,巩固重要知识点,细化和深化重点,不仅方法灵活,学生愿意参与,而且加强了师生交流,督促学生自主学习。
精讲—实践—自主研究模式实施近两年以来,学生通过阅读原著,查阅文献,课堂讨论等环节,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通过阅读和思考,借助相关文献,加深了最作家作品的理解,逐渐提高了自我鉴赏能力,不再是人云亦云地接受,基本达到了教改的目标。
为巩固教改成果,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在现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就考核评价方式业进行了一定调整,改变了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将学生平时表现进行量化打分,如课堂讨论、试讲、平时作业等进行综合评定,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持久而艰巨的工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和投入,尤其是文学课程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导演、演员和总设计等多重角色,只有不断探索,才能获得实用而有效的途径,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国著名哲学家洛克说过:“任何东西都不能像良好的方法那样,给学生指明道路,帮助他前进。”是否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关系到能否使学生成为合格人才的重要因素。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了学习效率,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
教师的职业是承先启后的职业,是需要持久学习和探索的职业,我们任重道远。为使教学改革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在不断地充实自己,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研究教材与教学的适应情况,揣摩学生心态和思维方式,了解本学科最新思想和研究动态,以便更好地胜任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
【参考文献】
[1] 王玉红,李超,卫来.试论应用型本科英语教学当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1.
[2] 杨武鹏.不同年级教学方法的选择[J].中学物理,2016.01.
【作者简介】
吕金娥(1975-)女,汉族,硕士学位,陕西中医药大学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医药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