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6-12-13叶文通黄燕婵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调查分析对策

叶文通?黄燕婵

【摘 要】 本文以广东省5所高职院校为例,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现状,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发展对策。要建立宣传机制,培育志愿精神;完善管理机制,促进科学运行;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参与热情;拓宽服务项目,满足志愿者需求。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分析;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发展迅速,队伍不断壮大,服务项目日益多样,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起步较晚,又因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活动不经常开展、服务水平不高,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因此,研究和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问卷调查说明

本次调查以广东省5所高职院校为例,旨在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状况,准确把握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发展提供研究依据。本次调查选取岭南师范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行政职业学院、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院校507名学生为样本。其中,有志愿服务经历的403人(占79.5%),没有志愿服务经历的104人(占20.5%);男生202人(占39.8%),女生305人(占60.2%);大一81人(占16%),大二238人(占46.9%),大三188人(占37%);文科215人(占42.4%),理工科163人(占32.1%),医学9人(占1.8%);艺术类37人(占7.3%),体育类32人(占6.3%);其他49人(占9.7%)。共发放问卷520份,回收问卷520份,有效问卷507份,有效回收率为97.5%。问卷内容涉及学生基本情况、志愿服务认知、参与及管理运行情况等方面信息。

三、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分析

1、志愿服务认知与参与情况

(1)认知水平一般。通过问卷统计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认知水平一般:对志愿服务活动及其内涵比较了解的人数只占总样本的20.04%,将近80%的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只是“一般了解”,甚至是“不了解”。同时还发现,存在不少学生(占总样本的26.2%)认为志愿服务活动与“学雷锋活动”简单类似,甚至还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是“形式主义活动”。以上说明,在高职院校中,大部分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了解停留在较低层次上。

(2)参与热情高,但缺乏持续性。通过调查发现,八成以上的学生参与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所占比例较高。但是,在参与过志愿服务的学生中,只有19.9%的学生经常参加,80.1%的学生只是偶尔参加。从持续时间来看,超过41%的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时间不超过半年,只有12%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时间超过一年。可见,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呈现出“参与热情高,持续性弱”的特点。

2、志愿服务组织与管理现状

(1)志愿者激励机制不健全。通过调查发现,在接受调查的403名学生志愿者中,只有29.4%的志愿者受过物质或精神形式奖励,而没有获得任何奖励的志愿者比例高达70.6%。可见,目前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激励工作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科学的激励机制也尚未形成,较多停留在评选“学年志愿者之星”这类荣誉激励,形式较为单一。

(2)志愿者培训机制不完善。根据调查发现,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志愿者培训的学生志愿者只占16.2%,偶尔参加培训的占34.5%,从未得到过培训的则占了49.3%。而进一步调查发现,85.2%的学生志愿者认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培训非常有必要。在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志愿者认为,目前志愿者培训多为“临时性”,形式单一,内容空洞,效果不理想。可见,高职院校志愿者培训机制还不完善,与学生志愿者的需求和期望还存在差距。

(3)宣传途径单一。调查显示,50.9%的学生是通过学校团委或公益类社团获取活动信息,26.1%的学生是通过网站、新媒体获取活动信息,8.4%的学生通过同学或其他形式。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宣传还不够,信息渠道比较单一。

(4)志愿服务项目面窄,内容单一。调查发现,53.8%的学生认为,目前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存在“志愿服务项目面窄,内容单调”的问题。其中,社区服务、扶弱助残、“三下乡”活动和慈善募捐是主要活动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2.2%、34.5%、14.4%、18.9%。在访谈调查中,多数受访学生认为目前高职院校志愿服务项目形式和内容停留在低层次上,难于满足学生志愿者的参与需求,有95.6%的学生认为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和内容需要拓展和创新。

四、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发展对策

1、建立宣传机制,培育志愿精神

高职院校学生对志愿者精神的理解和认同直接关系其是否参与或持续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直接关系到校园志愿文化氛围营造,是学生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建立宣传机制,培育志愿精神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应着重发挥德育的渗透功能,把培育学生志愿者精神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学校应拓宽宣传渠道,尤其要充分发挥新媒体载体作用,宣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传播志愿者文化。另一方面是将志愿服务实现课程化,以社会实践课程、素养教育课程甚至是必修课等形式,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并赋予学分,积极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培训志愿者精神,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2、完善管理机制,促进科学运行

制度化是实现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一,建立学生志愿服务注册登记制度,对学生志愿者实行网络信息系统登记注册。其二,建立学生志愿服务认定记录制度,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情况予以如实完整记录,并将记录情况归入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其三,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制度,以日常服务记录、组织评价、服务对象评价为主要依据,对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其四,建立志愿服务培训制度,学校要建立学生志愿服务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应包括志愿服务理念、志愿者精神以及志愿服务知识技能、权利义务等基础知识培训。

3、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参与热情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志愿服务进行规范记录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学生志愿服务激励回馈制度。一方面,学校要把学生志愿服务情况纳入学校评选表彰范围,以学生志愿服务记录和计时为依据,开展星级志愿者认证、奖章颁授、评选激励等工作。另一方面,探索把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情况作为“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等各类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作为推荐优秀团员为入党对象的重要依据,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和积极性。

4、拓宽服务项目,满足志愿者需求

一方面,立足学校、社区就近就便拓宽志愿服务项目。围绕文明校园建设、依托学校公共服务场所设立志愿服务岗,开展各类校内志愿服务项目;依托学校所在地镇(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康园工疗站等社区服务阵地以及图书馆、文化馆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通过“结对+接力”方式开拓志愿服务项目。另一方面,学校要主动对接社会企事业单位、校企合作基地、地方政府单位等,加强沟通与合作,资源互补,开发适合学生参与、匹配学生兴趣的校外志愿服务项目。

【参考文献】

[1] 刘素婷,王宏.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3.26.183-184.

[2] 张彩虹.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深圳3所高校志愿服务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3.18.9.

[3] 李涤非,王琳.大学生公益活动参与动机调查与分析—基于广东省S高校的考察[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4.04.23-26.

【作者简介】

黄燕婵(1994-)女,广东惠州人,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公共管理系.

叶文通(1985-)男,广东河源人,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团委副书记,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志愿服务.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学生调查分析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研究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与教育方式分析及阐释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探析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韩国语能力等级考试新动态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