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教师素质提升的思考

2016-12-13李灿荣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新建应用型素质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背景,阐述了教师素质提升在学校转型发展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转型背景下教师素质提升的途径与方法。要以校为本,发挥提升教师素质的主阵地作用;依托区域,弘扬优势,加强自培基地建设;探索多样的培训方式。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教师素质;提升途径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背景解析

从国家战略部署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十三五”是高等教育领域结构性矛盾凸显的时期,加快高等教育调整相当紧迫。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持续推进,我国高校层次与类型的划分越来越清晰,依据自身的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成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共识。在此背景下,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成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而教育的发展归根结底在于有一支具有适应转型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改革难处是教师,改到深处是教师,转型发展要想落到实处,最后必然要落到教师身上。在这种转型常态下,历史赋予教师唯一的选择是主动积极应对转型,与时俱进。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无一例外的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当前我国教师现状严重不适应21世纪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必须加强对教师素质的变化和提升重要性的认识,全面提高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素质。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教育改革目标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达此目标,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形式、评价、管理都要发生重大变化,这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发展要求。也对教师素质的变化和提升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中的作用、途径的探索提出了时代要求。

二、教师素质变化和提升在学校转型发展建设中的作用

1、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起基础作用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它不仅关系到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能适应社会需要,并在未来社会模式中求得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这对学校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每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都毫无例外的重视转型发展,重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把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转型发展的第一要义。

转型发展是一次高等教育的变革。对许多教师来说,完成这次变革任务是艰巨的。许多教师从学校毕业之后,很少去主动进修,教育思想和观念、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还是陈旧的,对新的思想观念不能接受,甚至抱有抵触情绪。他们对什么是转型、为什么要转型、如何实施都还不清楚。有的教师说教了一辈子书,现在越来越不会教了。这些问题说明我们教师头脑当中,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转变教育观念,启发教师破除一次性学历教育管用一辈子的陈旧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促进教学行为的变化,为转型发展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这对学校的发展建设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2、为建设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创造条件

要办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提高教师的质量。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程。如果探究一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薄弱之处,人们容易看到的是教学质量,这里面有客观因素,如成立时间短、教学经费不足,但主要的还是教师的责任心和教学能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需要一大批创新型、技术型、技能型的教师,只有教师角色变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了,技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培养的人才规格就会达到社会和国家的要求,就可以为建设应用技术类高校创造条件。

三、转型背景下教师素质变化和提升的途径与方法

由勤奋型教师、经验型教师转化为双师型、技能型教师是历史的必然。随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首先受到挑战的是教师已拥有和掌握的旧知识,教师的知识将面临着落后、片面和贫乏的问题。如果说在科技发展相对缓慢、知识容量相对稳定、特别是在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时代,教师可以安稳的坐在知识“拥有者”和“传道、授业、解惑”者的位置上,但今天教师再不补充新知识,坐吃山空,就不可避免的成为新文盲。其次,课程设置和教材改革势在必行。由于边缘学科、横向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不断出现,传统教材因为内容陈旧、信息量少、知识单一、缺乏弹性和适应性的问题,转型发展首先要进行的是课程和教材改革,这对教师提出了第二个新的挑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现代人才培养规格发生变化对教师带来了第三个挑战。现代人才的培养将由接受型、再现型转为开拓型、创造型,由知识型、理论型转为智能型、应用型和复合型,这就要求教师率先成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的教师。

时代要求教师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化,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传统的师资培训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的需求,根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要求,积极探索以校为本自主发展的新的教师素质提升模式,使教师素质提升能够实现两个更新即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更新;适应两个需要即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办学理念的需要。在这个培训思路的指导下,教师素质提升的途径和方法必须做到:

1、以校为本是教师提升素质的主阵地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要求学校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高效的培养人才,建立起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学校必须确立自己的发展办学目标,这就为学校办学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提升教师素质就必须结合学校传统、师资条件、硬件设施、文化环境、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思想、教育教学特长等学校个性化特色的风格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教师素质的变化和提升更能符合学校转型发展、培养人才的需要。

2、依托区域,弘扬优势,加强自培基地建设

高等教育的开放性随着政府社会管理重心下移,使得高校的社会归属日趋区域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必须适应这种改革。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教师素质提升等方面必须与服务地方,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教师素质提升可以打破自我封闭的培训模式,依托区域,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加强自培基地建设,使得教师素质在自培基地实践中得到针对性、特色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积累和提升。

3、探索多样的培训方式

教师素质的提升,要从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知识水平的提高、创新意识的树立、实践能力的加强等方面入手,从学历培训的传统模式中摆脱出来,深入基地和地方企业单位,了解和研究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在实训中提升素质,掌握技能,成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 候长林,罗静,叶丹.应用型大学视域下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选择[J].教育研究,2015.4.

[2] 赵文青.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战略的思考:潘懋元先生访谈录[J].高校教育管理,2014.1.

[3] 黄达人.大学的转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4] 解德渤.科研观改变: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关键[J].高校教育管理,2014.6.

【作者简介】

李灿荣(1966-)女,汉族,西安文理学院政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教育行政管理.

猜你喜欢

新建应用型素质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2016年10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
2016年6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