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分析

2016-12-13柯文静

武夷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意愿比例大学生

柯文静

(武夷学院商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

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分析

柯文静

(武夷学院商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

基于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数据,寻找大学生返乡就业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及行动者背后的逻辑。通过研究发现返乡就业的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返乡就业意愿与主修的门类呈5%的负相关,与其毕业去向呈5%的负相关,与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呈10%的负相关,与就业关键因素呈10%的正相关,与基层的就业领域呈10%的正相关,因此,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要健全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增强大学生就业信心,学校在学科建设上要努力打造实践教学增强其实践能力,大学生也要调整就业心态。

就业意愿;大学生返乡;影响因素

一、文献综述

大学生作为一个新生代力量的主力军,大学生就业困难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的问题。至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以来,随着毕业生人数日益上升,市场岗位日益饱和,给高校招生就业情况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在固有的传统观念中,大学生毕业就业一般都会选择沿海发达地区或是就近就业,由于城市化速度的逐渐加快,返乡就业的机率日益增大。为此深入分析大学生返乡就业背后的影响因素,对鼓励当代大学生返乡就业,缓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大致可以将研究类型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现状分析。比如:姚裕群[1](2008)就当前大学生就业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排斥就业、经济发展不均衡、约束就业、技术进步挤出就业岗位的需求格局,大学生就业在数量、质量、结构方面存在着巨大矛盾,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任务紧迫。贺平[2](2011)认为,大学生就业问题实质上是生产力的分配问题,这需要政府、高校、社会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也需要调动各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全,科学的推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也才能使学历教育真正成为学力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

情况二:大学生就业影响倾向。章志敏、王雪梅[3](2014)研究发现专业认知对大学生个人就业倾向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影响:专业认知度高的大学生面对一般就业选择时如读研、进企业、考公务员等较为倾向于考研深造;专业认知度高的大学生面临就业时考虑专业因素较多;专业认知度越高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看法越为乐观;大学生考公务员的热情与其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喜好无关,与其努力学习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孙士杰[4](2008)认为,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过程,学生、家庭和学校既要注意其社会资本的培育、积累和优化,更要提高其对社会资本的甄别、动员和组织能力。

情况三:就业心理问题。刘春雷、于妍[5](2011)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总分均在全国常模之下,消极情绪(焦虑和抑郁)总分高于全国常模;个体所占资源就业优势越显著个体感知到就业压力就越小,反之则体验到的就业压力越大;就业优势越显著,个体越倾向于将自己的就业问题归因于可控的内部因素,反之容易归因于一些不可控的内部因素或直接归因于外部因素。李会勤[6](2009)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大学生出现了自卑、不平衡、自负等一系列的就业心理问题。况广收、陈广乔[7](2010)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应该从塑造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完善学校教育和发挥社会作用三个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二、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抽样调查包括武夷学院、德州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南京大学、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科技学院、闽南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闽江学院、厦门理工学院共10所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高校院校的在校大学生。本文采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方法,从性别、年级、爱情地位、媒体价值观对大学生返乡创业行为进行实证的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访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795份,有效样本率为79.5%。为了更好的研究在校大学生返乡创业问题,主要选取了300位大学生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300个样本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线性回归对大学生返乡创业问题分别进行分析。

三、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一)模型构建

假定大学生是一个理性经济人,对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行为决策都是经济有效的。根据成本收益分析法,设定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行为选择的数学表达式为:D(R)=P{(E-C)>R}

其中,E为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的预期收益,C为大学生返乡就业的预期成本,R为大学生当前就业正常收益,为大学生返乡就业决定函数。该模型表明,大学生的预期收益、预期成本及当前收益影响大学生返乡就业决策。只有当预期收益扣除参与成本后的净收益大于当前正常收益时,大学生才会做返乡就业的决定。此外部分学生还会因为离家较近,生活方便,亲情关系等原因返乡就业。否则毕业生会选择留在现在居住的城市。本研究选用建立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Logistic模型适用于因变量为二分变量的分析,是分析个体决策行为的理想模型。则影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计量经济模型为:y=f(x1,x2,…,x15)

其中,y为大学生返乡就业的意愿。y=1表示愿意返乡就业。y=0表示不愿意返乡就业。

x1~x15为影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因素。

模型构建使用的数字表达式为:D(R)=P{(E-C)>R}中说明“只有当预期收益扣除参与成本后的净收益大于当前正常收益时,大学生才会做返乡就业决定。否则……”这种证明理由可能还不够充分,只能代表部分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理由,有些大学生返乡就业并非十分看重成本收益比较,可能还会看重其他因素,如离家较近,生活方便,亲情关系等方面因素均可考虑。

(二)描述分析

实证模型变量根据问卷调查,主要选取了400名有针对性的毕业生进行大学生就业返乡意愿的对象分析,其中愿意返乡就业的有289户,占总样本的64.6%。大学生不愿意返乡创业有111户,占总样本的35.4%。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集中表现在愿意返乡就业。这个可能因为近年来在外就业压力大,生活成本高等原因。

从大学生个体特征上看:其中男性有103人,占总人数比例的27.4%;女性有297人,占总人数比例的72.6%;从在校大学生的政治面貌上看:党员主要有14人,占总人数比例的3.7%;中共预备党员有212人,占总人数比例的56.1%;入党积极分子有106人,占总人数比例的28.2%;群众有42人,占总人数比例的11.1%;从在读学历上看:专科生有152人,占总人数比例的35.1%;本科生有178人,占总人数比例的40.6%;硕士研究生有51人,占总人数比例的13.8%;博士研究生有19人,占总人数比例的11.5%;从毕业生主修专业属于哪个门类上看:主修文科的有117人,占总人数比例的45.3%;主修理科的有110人,占总人数比例的20.4%;主修工科的有112人,占总人数比例的23.2%;其他的有91人,占总人数比例的11.1%;从目前毕业的去向上看:落实就业单位去向的有187人,占总人数比例的39.1%;选择自由职业的有59人,占总人数比例的12.3%;选择自主创业的有45人,占总数比例的11.9%;选择其他灵活就业的有85人,占总人数比例的16.7%;选择升学(国内)的有14人,占总人数比例的11.5%;选择其他的有10人,占总人数比例的9.5%;从以何种形式与用人单位落实录用关系情况上看:签订三方就业协议的有35人,占总人数比例的9.3%;签署聘用合同的135人,占总人数比例的35.7%;选择用人单位开具的接着证明的有204人,占总人数比例的54.0%;从与工作单位约定的起薪情况上看:要求在3000~4000元的有26人,占总人数比例的6.9%;要求在4001~5000元的有47人,占总人数比例的12.5%;要求在5001~6000元的有79人,占总人数比例21.1%;要求在6001~7000元的有143人,占总人数比例的38.1%;要求在7000元以上的有80人,占总人数的21.3%;在专业对口程度上看:完全对口的有12人,占总人数的3.2%;表现出一般的有49人,占总人数比例的13.0%;表现出不对口的有287人。占总人数比例的69.7%;

从就业因素及影响程度上看,认为对就业起关键作用情况上看:认为是学习成绩起关键的作用有12人,占总人数比例的5.2%;认为是学校知名度起关键作用有187人,占总人数比例的49.5%;认为是相关社会实习和工作经历起关键作用键作用的有7人,占总人数比例的1.9%;认为是有效就业信息起关键作用的有7人,占总人数比例的1.9%;认为是相关社会实习和工作经历起关键作用有138人,占总人数比例的36.5%;认为是专业起关键左右的有38人,占总人数比例的10.1%;认为是学历层次起关9%;认为是求职经济成本起关键作用的有10人,占总人数比例的5.0%;如果考虑基层就业,会选择哪些领域上看:选择村级组织的有57人,占总人数比例15.1%;选择在乡镇政府机关的有40人;占总人数10.6%;选择在街道办事处的有52人,占总人数比例的13.8%;选择在乡镇政府机关的有40人,占总人数比例的10.6%;选择在街道办事处的有52人,占总人数比例13.8%;选择在小民营企业的有95人,占总人数比例的25.1%;选择自主创业的131人,占总人数比例34.7%;选择乡镇企业的25人,占总人数的1.3%。通过调查由此可以看出:从大学生返乡就业的意愿上主要集中在女大学生人群,这个可能跟返乡归属感有关。从在读学历层次上看主要集中于本科层面,这个主要跟高等教育普及有关。在主修门类上看主要集中在攻读工科的大学生选择返乡创业,这个可能有专业特性有关,工科专业更符合市场的需求,及城市发展的结构。从目前毕业去向情况上:主要集中在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比较多,一般就业趋势上看,大学生在毕业前夕一般都会落实到就业单位,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从大学生毕业生工作单位约定的起薪情况来看:大多数大学生起薪要求在6001元~7000元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和大学生对于工资的要求与日常生活平均标准有密切的关系。与城市化水平有关,越是发达要求的月薪就越高;从专业对口的程度看:大多数学生集中表现为不对口,主要是因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对自我、专业以及职业等认知缺乏或者不足,选择的专业不符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学习热情不足,造成专业水平不高。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非要等到要就业了,才考虑就业问题。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感知缺乏经验或者对于专业相关的企业不了解,有的竟没有想过毕业后要做什么工作。就业时,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只好抱着“先择业、后就业”的心态,先找到“保底”却未必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在就业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情况上看:影响力最大的相关社会实习和工作经历,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需求,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要的纽带,也是社会工作中重要的奠基石。从考虑基层就业、会选择哪些领域情况上看:大多数学生会选择自主创业,这个跟眼下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经济水平越发达毕业生返乡创业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实证分析

从表1得出:

(1)从主修的门类来看,大学生的返乡就业意愿与其主修的门类呈5%的负相关,这个可能与学科门类的实用性有关。在发达城市转移到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初期,更需要一些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门类有关。反之,因为经济发达的地区经济,更为倾向于需要高、新、尖顶级的人才。

(2)从毕业去向上来看,大学生的返乡就业意愿与其毕业去向呈5%的负相关。这个与大学生就业心态有关。往往自身条件好,学历高的大学生就越愿意返乡就业,谋求更好的发展。大城市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加上国家政策上的倾斜,许多大学生愿意返乡就业。

表1 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结果

(3)从所学的专业与工作岗位的对口程度来看,大学生的返乡就业意愿与其所学的专业与工作岗位呈10%的负相关,根据前表得知,大多数大学生表示就业的岗位与所学的专业不是十分的对口。就业岗位越不对口,选择返乡就业或创业的可能性就越大。

(4)从就业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来看,大学生的返乡就业意愿与其就业关键因素呈10%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的就业实践经验和工作今年有关,其工作时间越长,积累的工作经验越丰富,返乡就业的可能性就越大。

(5)从基层就业的领域来看,大学生的返乡就业意愿与其基层的就业领域来看呈10%显著的正相关,在选择自主创业的基础上,随时经济日益发展,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热情就越大。

四、结论

文章从实证视角与论证角度可以得出,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存在正向左右的实证分析的结果,虽然与当前的前沿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的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存在正向的作用的实证结果,但是从当下经济发展的走向上看,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加剧,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与人力资本投入上,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现象,从研究结果分析得出:如今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相脱节,并未与当下的经济发展相适应,以及不能结合市场的需求,培养人才模式单一化,缺乏技术应用能力等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需多采取有力措施,吸纳大学生返乡就业。以保证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加强地方经济与人才培养模式相接轨。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相一致,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的人才。

(一)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

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上应起到主要作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特别城乡建设的步伐,硬件及软件设施的建设,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加快城市经济建设的脚步。制度针对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相应法律制度。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及就业平台,帮助大学生顺利在家乡就业。

(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大学生的就业保障制度,增强大学生的就业信心

有关部门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帮扶力度,尤其是对大学生就业保障资金的扶持力度,放宽小何贷款的额度,增加贷款的额度,减少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增强大学生的就业信心,利用互联网络平台加强对失业大学生的联系,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指引大学生走正确的就业之路。

(三)在学科建设上努力打造实践型教学,增强大学生实践就业能力

在专业设置上,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理论教学逐步转变为实践应用型教学模式。建立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创新创业园进行实践锻炼。尤其是理工或是工科运用的专业。应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班。努力拓宽大学生就业实践平台。增强大学生就业综合实践能力。

(四)调整就业心态返乡就业

努力调整就业心态,实现从城市到农村工作的成功转变,主要是不仅能增强就业信心,正确评估和认识自我,分析就业过程中的就业趋势和优势,评估自身的基本能力,现有地区和招聘地区的差距,不断的改善自身的不足,来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拓宽自己的交际圈。更重要是增加大学生的机会,调整就业心态返乡就业,为获得更高的待遇及在家乡更好就业前景,打下良好的基础。

[1]姚裕群.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演变与近期发展趋势[J].人口学刊,2008(01):10-14.

[2]贺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思考[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01):72-76.

[3]章志敏,王雪梅.大学生的专业认知对个人就业倾向的影响[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9):102-107.

[4]孙士杰.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概念模型及运作机理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8(02):42-46.

[5]刘春雷,于妍.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就业挫折研究概述[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1):12-15.

[6]李会勤.就业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9(04):34-38.

[7]况广收,陈广乔.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调适[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01):95-98.

(责任编辑:陈虹)

The Urban Structure and College Students'Em ploy ment Intention: An Em pirical Study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Returning Home

KEWenjing
(School of Business,Wuyi University,Wuyishan 354300)

Based on the urban structure and returning employment intention,tries to find the college students returning home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returning home in ethnic areas,and the reasons of this phenomenon occurs and the logic behind the actors.The study found that returning to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job search,social relation network has played a big role,but also by the improvement of the urban and rural policy support,returning home environm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regional culture.Makes the process of a new era of college students in employment has become more rational and calm.

urbanization level;college students returning home;the factors affecting

G647.38

A

1674-2109(2016)10-0083-05

2015-12-10

柯文静(1987-)女,汉族,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意愿比例大学生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人体比例知多少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