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汽车后端上板冲压工艺设计
2016-12-13张树林
张树林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2.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广西柳州545616)
某汽车后端上板冲压工艺设计
张树林1,2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2.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广西柳州545616)
覆盖件的冲压工艺设计是覆盖件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冲压工艺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质量。以某型面包车后端上板为例,对其冲压工艺进行分析,完成了其工艺设计的过程,为同类型产品的工艺设计过程提供了实例参考。
覆盖件;冲压工艺设计;DL图
汽车覆盖件的成形技术越来越成熟,有些覆盖件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但是不管产品的结构怎么变化,基本上都脱离不了拉延、修边、翻边、整形和冲孔等基本成形工序[1]。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和成本考虑,有时需要将一些工序合并,如修边冲孔、翻边整形、冲孔侧冲孔等。本文以某型面包车的后端上板(如图1所示)为例,介绍产品的冲压工艺分析过程、工艺的确定和三维工艺数模工艺方案(DL图)的设计。
图1 后端上板三维数模
1 冲压工艺分析
后端上板位于车厢尾端后端板总成上,是内板类零件,是车厢的主要铆接件之一,布置安装车厢尾端的线束和管路等,其质量直接影响到车厢的强度和抗碰撞能力。后端上板属于汽车内部的板件,产品的表面质量比外观件要求相对较低,但对产品的刚度和强度的要求却相对较高,产品的型面需要充分成形,从而保证零件的刚度[2]。由于对后端上板的刚度、强度的要求和需要在其上安装各种线束等,所以零件的表面和过孔不允许出现缩颈、开裂、起皱和毛刺大等成形缺陷。
由于后端上板有抗防撞要求,所以零件的材料为高强板B280VK-FB-D,料厚0.7 mm,零件高度为182 mm.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工艺简要分析如下:
(1)零件比较大,结构复杂,而且零件材质为高强板,所需要的拉延力和压边力应该比较大,结合生产车间现有设备特点,决定采用单动液压机进行拉延,闭式双点压力机进行修边、冲孔。
(2)零件的拉延深度较深,为了降低拉延深度,零件应该旋转角度来拉延,这样不但可以降低缩颈、开裂等成形风险,也可以减少用料,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3)在设计型面的工艺面时,由于零件的型面较复杂,在保证零件在成形过程中材料流动均匀,不出现开裂、起皱等成形缺陷的同时,又要保证型面成形充分,提高零件的刚度。
(4)在设计拉延工艺补充面,要考虑后续工序成形的可行性。由于零件的结构比较特殊,如图1所示的小翻边无法在拉延工序成形出来,而且为了后序的切边工序的实现,小翻边部分和零件的边缘部分应该先拉直,修边完后,后序再进行翻边整形。
(5)零件的孔比较多,又不在同一平面上,同时考虑修边废料排出方便,零件要旋转角度,分两序来进行冲孔和修边,而且4个21 mm×6 mm的卡扣孔和2个异形长采用斜楔进行侧冲。
通过上述的工艺分析,后端上板的冲压工序基本上可以确定为四道工序,分别为:
(1)拉延工序(拉延DR);
(2)修边冲孔工序(修边TR+冲孔PI);
(3)修边冲孔工序(修边TR+冲孔PI+侧冲孔CPI);
(4)翻边整形工序(翻边BUR+整形RST)。
2 冲压工艺设计
2.1拉延
(1)拉延方向的确定
根据拉延方向确定的基本原则,在车体坐标中,后端上板左右两边的型面是完全对称的,但前后方向的拉深落差比较大,根据拉延方向的选择原则,后端上板前后方向应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凸模两侧的包容角α和β尽量接近,两侧流入凹模的坯料保持均匀(即在车体绝对坐标里,绕着X轴旋转32°),因此冲压方向为如图2所示坐标轴Z轴的正方向。按此冲压方向,借助CAE软件Dynaform5.7进行冲压角度分析,拉延件整体成形性较好,不存在拉深负角或临界角问题。
图2 冲压负角的等值线云图
(2)压边面的设计
压边面是工艺面的主要组成部分,即分模面以外的部分[3]。根据压边面确定的基本原则,该后端上板零件在车体坐标中绕着X轴旋转32°后,拉延深度降低,材料的流动更好,根据压边面设计要点,结合零件的实际情况,设计后端上板的压料面如图3所示。
图3 拉延模的压边面
(3)其他工艺补充设计
1)工艺补充是出于拉延工艺和压边面考虑,因此设计工艺补充时要考虑会不会对后序切边和翻边有影响,保证后序的定位稳定性,制件取料方便,尽量采取垂直修边等。
2)工艺补充是拉延工艺重要组成部分,但拉延后又需要修切掉,所以工艺补充部分尽量减少,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4]。
3)根据零件各部位成形特点,在压边面上设置拉延筋或拉延槛,可有效地调整毛坯料的进给速度。
4)工艺孔及工艺切口。有的零件存在局部突起或鼓包,不利于毛坯料流动,会造成零件局部破裂,这时就要采取开工艺孔或工艺切口来改善拉延条件,以便从工艺补充内部得到材料补充。工艺孔或工艺切口必须是在修边线之外,修边时不能影响制件的形状。
(4)拉延工艺数模
根据上述拉延工艺原则和要点,利用CAD软件(NX8.0)绘制拉延工艺数模(DL图),如图4所示。
图4 拉延DL图
2.2修边冲孔
在选择修边方向时,首先考虑修边质量。所选修边方向应该尽量与制件型面垂直,必要时采用斜楔修边,但修边方向与制件型面法向的夹角一般在15°以内为好[5]。
零件外边缘修边冲孔时,为了方便废料排出,废料长度:长条型废料长度小于等于600 mm,宽度小于等于250 mm;L型废料长度小于等于500 mm.为了保证废料从废料刀一侧落下,必须对模具一周废料刀周密考虑,即顺时针或逆时针沿周设置,并且废料刀的刀面角度为5°.
因为后端上板结构特点,考虑修边质量和废料排出方便,后端上板安排有两道修边冲孔工序,第一序修边冲孔位置和废料刀位置如图5所示。为了实现拉延工艺的可行性,提高修边质量,简化模具结构,制件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边缘修边线,在制件旋转32°回到车体坐标后,采用垂直修边方式进行修边和冲正面的孔,同时侧面的孔采用侧冲孔方式冲出,如图6所示。这样,在这两序修边冲孔中,完成所有的修边和冲孔。
图5 修边+冲孔工序示意图
图6 修边+冲孔+侧冲孔工序示意图
2.3翻边整形
翻边整形是覆盖件冲压的关键工序之一,翻边质量的好坏及翻边位置是否准确和整形到位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制件的产品质量和刚性,最终将影响到车身焊接和装配的质量。
较为合理的翻边方向应该达到翻边凹模运动方向和翻边凸模、立边相一致的要求。车身冲压覆盖件型面一般都比较复杂,在工艺上基本实现不了一次拉延形成到位,往往需要通过修改拉延件的局部形状或R角半径来改善拉延条件,防止制件在拉延中开裂或缩颈,再通过增加整形工序完成零件成形过程。在后端上板成形过程中,需在翻边整形工序中完成的翻边位置和整形位置如图7所示。
图7 翻边整形位置示意图
该冲压工艺设计目前已在柳州某公司应用于实际生产,经过模具调试,可获得合格的产品,冲压工艺设计合理,满足零件成形要求。
3 结束语
本文按照后端上板的工艺特点,分析了零件冲压成形工艺的可行性,完成了设备的选择和冲压工序的分配。在工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冲压工艺的和冲压工序的设计,主要包括冲压方向、工艺补充面设计、翻边展开、修边线的确定、修边冲孔的次序、压边面设计、拉延筋的布置等。按照工艺分析结果,利用三维设计软件NX8.0初步完成了冲压工艺数模(DL图)。
[1]王福香.车身外覆盖件冲压工艺方案设计[J].模具制造,2012,(7):40-45.
[2]秦永法.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3]向小汉.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4]薛松.基于Dynaform的加油口盒成形工艺分析及优化[J].热加工工艺,2013,42(11):115-120.
[5]邝志伟.整体前侧围外板工艺分析及拉伸模设计[J].模具制造,2010,(5):29-31.
Stamping Process Design of an Automobile Back End
ZHANG Shu-lin1,2
(1.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Guilin Guangxi 541004,China;2.The library of lu shan College off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iuzhou Guangxi 545616,China)
Stamping process design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the production of covering parts,the stamping process design is reasonable,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quality of the product。In this paper,taking the back end of a bus as an example,the stamping process is analyzed,and the process design is completed,which provides an example reference for the process design of the same type of product.
covering parts;stamping process design;figure DL
TG76
A
1672-545X(2016)10-0084-03
2016-07-13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成果《提高广西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项目:2013C205);2016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6JGA42816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模具专业为例。
张树林(1983-),男,学士,讲师,研究方向:模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