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模式的优越性(二)

2016-12-13王天玺

创造 2016年10期

文/王天玺

中国模式的优越性(二)

文/王天玺

中国模式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主权,这就是中国模式的优越性。

对于把如此奇耻大辱加到中华民族头上的一切帝国主义者,我们不仅不会忘记,而且要进行强烈的谴责。但是,像中华民族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回顾自己悲惨历史的时候,只会谴责别人是不够的,而是要从自己民族身上寻找到陷入如此悲惨境地的内在原因。

是当时中国国力太弱吗?非也。

从历史上看,经济总量大不意味着国力就强。1820年,中国GDP约为英国的7倍,却在1840年—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被英国打败。1870年,中国的GDP仍为英国的1.8倍,而且大于英法两国的总和,却没能阻止英法联军在1860年火烧圆明园。1884年到1885年,中国GDP是法国的两倍多,却在中法战争中没有取得胜利。1890年,中国GDP是日本的5倍,但中国军队却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其实,抗日战争爆发前的1936年,中国GDP仍然是日本的2.8倍左右,但国际上普遍认为日本明显强于中国。

真正的原因是中国当时的封建社会太腐朽了,官场和军队都一片腐败,从上到下充斥着私欲熏心的人,充斥着贪生怕死的人,像林则徐、邓世昌那样有民族气节的英雄太少太少!

鸦片战争开始时,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驻守广州,英国侵略军知道广州防务严密,不敢轻易进攻,便沿海边北上,寻找薄弱环节。实际当时沿海军备都非常空虚,以至英国“东方远征军”只区区4000余人就能在厦门、定海和长江口直到天津附近的白河,如入无人之境,吓得道光皇帝和相当于总理的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决意妥协投降。他们把敢于禁烟、勇于同侵略者对抗的林则徐撤职查办,派不长骨头的琦善、耆英、伊里布这些无耻懦夫当钦差大臣,向侵略者乞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甲午之战时,更显中国军政之腐朽。面临日本即将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危机时刻,当时主持军政的李鸿章却忙于请各国列强进行外交调停,而不作任何战备。直到中国驻朝军遭受攻击时,李鸿章才派卫汝贵、马玉昆、丰升阿、左宝贵四军入朝参战。这些军队军风极坏,尤其是军官对士兵层层剥削,“饷银颁自粮台,而粮台克扣焉;领自主帅,而主帅克扣焉;交于营官,又无不依次克扣焉;……兵勇每口每日仅老米斤余,钱三十文,但能养命,不能果腹;人人伤心解体,积忿成仇”,武器则枪炮口径不一,甚至“枪炮药子,内多和以泥蜡”,完全不堪战场使用。入朝参战的四军中,卫汝贵军是李鸿章的嫡系军队,人数最多,但军纪最坏,“平时威德不行,士卒不服,见贼即溃,遇物即掳,毫无顾忌;是该军虽有如无,尚须防其骚扰”。这四支军队入朝后没有统一指挥,一万余人拥挤在平壤城中,对南部开阔地带毫不设防,日军一阵突击,清军即崩溃,狼狈不可收拾。平壤积储军火物资极多,“凡有大小炮四十尊,快炮并毛瑟枪万数十杆,将弁私财,军士粮饷,军资器具,公文密电,尽委之而去”。

从清朝末年,到国民党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社会制度都很腐朽落后。当时中国的多数政府官员和军队将领都很腐败,他们在列强面前,骨头都很软,许多人是中华民族的败类。有这样腐朽落后的社会制度,有这样腐败无能的政府,有那么多贪生怕死的军政官员,中华民族自然难免丧失了民族独立,而且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大祸。

把所有这一切悲惨境况彻底改变过来,使中华民族的神圣尊严得到坚强捍卫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主权得到精心呵护的,是共产党执政的人民共和国。

从公元1949年到现在,60多年了,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敢于触碰中华民族的民族主权吗?没有。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敢于大举侵略中国吗?没有。

我们已经在前面讲过伟大的抗美援朝之战。新中国仅仅诞生一年,就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帝国主义体系的百万侵略军。这可不是鸦片战争时打开中国大门、迫使中国皇帝求和的4千多英国“东方远征军”,也不是打垮清朝主力部队,冲进中国首都烧杀抢掠的2万多“八国联军”,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过法西斯军队的美国主力部队,还有英国的王牌部队。朝鲜战争中双方武器装备的差距比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时期的差距还要大,但是中国军队出神入化的战略战术使敌方相形见绌,而中国军人大无畏的精神更是把敌人完全压倒了。从此之后,曾经在朝鲜战场上吃过中国军队苦头的10多个西方强国,再也不敢对中国言战。

新中国维护民族主权的坚强意志不仅在对付帝国主义强国中表现出来,也在对付社会帝国主义中表现出来。这个社会帝国主义就是苏联。中国同苏联的斗争是十分微妙而复杂的,因为列宁和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共产党帮助过中国革命,也帮助过新中国的发展。新中国的领导人对此是感激的,但是当苏联领导人想染指中国主权的时候,中国的反击是毫不留情的。这场惊心动魄而又胜利的斗争是众所周知的,也在本书前面章节中作了简略的叙述。

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在维护民族主权的所有对外战争中,新中国都是胜利者,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认的客观事实。

民族主权得到如此坚强的维护,这就是中国模式优越性。我们只要想想前面谈到的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四个奇耻大辱,就会感到这个优越性是多么珍贵。

实际上,民族主权对任何一个中华民族的成员都是非常重要、非常珍贵的。我们从2011年发生的几件事就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2011年春天,北非动乱初起,利比亚即将陷入战争火海的危急时刻,有几万中国人滞留在那里。祖国惦记着他们。中国政府立即启动危机处理机制,动用强大的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在极短的时间内,从海陆空三路,把所有的同胞接回国内,令全世界为之感动。

2011年夏天,美国国会正式通过法案,承认百年之前实施的排华法案是错误的,向当年被迫害的华人表示深切的道歉。美国国会的这个法案最清楚不过地告诉世人:当中国国力衰败、民族主权丧失的时候,中国人在美国只是苦工,只是奴隶,不被当作人看待,没有任何人权;当中国国力强大,中华民族享有崇高民族尊严的今天,中国人在美国可以挺胸抬头,可以享有平等的权益。

2011年秋天,在泰国境内的湄公河中,有两艘商船遭袭,13名中国船员被杀。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1949年之前,这些中国人抛尸在异国他乡,只能自认命惨,不会有谁为他们主持正义。今天不同了,祖国不允许任何人侵害我们的同胞。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强势追究,相关国家密切配合,揪出了匪徒,捕获了犯罪头目糯康,告慰了亡灵,并且建立了中泰缅老共同巡护湄公河的国际合作机制。

祖国的强大,民族的独立,影响到海外中国人的命运,连台湾同胞也感受到了。

有一位国民党将军,从大陆败退到台湾,因不被重用,辞职到南非做小生意。南非当时种族隔离很严重,公共汽车的前排只能由白人坐,有色人种要在后面坐。1964年10月17日,这位老先生出门乘公交车,按习惯到后面找坐位,但司机对他说,不要到后面,你可以坐前排了。老先生感觉奇怪,说“我是中国人”。司机回答说:“我知道,我看出来了。”老先生说,“我应该坐后面”。司机说:“难道你没看今天的报纸?昨天中国爆炸了原子弹。能造出原子弹的民族当然是优等民族。从今天起,中国人都可以坐前排。”老先生一下子泪流满面地说:“这车我不坐了,我要下车走路。”祖国为他争来了前排坐,争来了民族的尊严,他要在大道上在阳光下享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的自豪和幸福。

现在的中国,不仅有了“两弹一星”,而且是发展最快的经济大国,是发展最快的航天大国,是发展最快的科技大国。中国还拥有3万多亿美元的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深陷债务危机的美国和欧洲都仰赖着它、求望着它。中国发声,全世界都会倾听。

中国模式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主权,这就是中国模式的优越性。任何一位有良心的中国人,都会承认中国模式的这个优越性。

第二节 实现了经济腾飞

一种社会模式是否有优越性,最根本的是看它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否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实现经济腾飞。就这个方面而言,中国模式具有突出的优越性是没有人能否认的。

关于中国模式的经济特征和发展成就,我们在前面的一些章节中已有所论及,这里仅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飞跃发展来表明中国模式的优越性。

加入世贸组织之前,中国经济体制是独树一帜的,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也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那个时候,说中国经济体制是优越的,说者底气不足,外人更认为是自我吹嘘。这样的经济体制,在全球化的风浪中,经得起考验吗?在同其他各种经济体制的竞争和比较中,会不会一触即溃呢?国内许多人对此表示担忧,国外不少人也很想看个究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则别有一番思考,他们当然相信自己千辛万苦创造出来的崭新的经济体制,他们也热切地期望着中国的经济体制在全球化的大潮中经风雨,见世面,在学习中完善,在竞争中提高。

10年已经过去,结论初步得出:中国经济体制在同其他各种经济体制的比较中,显示出明显的竞争优势。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其他经济体制能够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中,创造如此令人惊叹的经济奇迹。

一、经济总量的跃升

入世10年期间,中国GDP从近10万亿元跃升到40万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0%。中国GDP总量的国际排序连续多年跨越式前进,先后超越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DP相当于美国GDP的比重也从2005年的17.0%上升到2010年的40.2%。

二、对外贸易的跃升

货物贸易规模从5098亿美元扩大到3万多亿美元,增长4.8倍。中国进出口已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十分之一,这是有里程碑意义的。从1840年至今的170多年历史中,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曾经做到进出口占全球的十分之一,这就是英国、美国和德国。今天,中国也做到了,而且超过其他所有国家,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

货物贸易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还优化了结构,20世纪80年代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到90年代实现了由轻纺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为主的转变。进入21世纪以来,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迅速扩大。最近10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从2001年1105.6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9050.8亿美元,增长了8倍多。高新技术产品在外贸中的比重也从21.7%提高到30.4%。现在,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已跃居世界第一。

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也不断增强。2001年至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从719亿美元增加到3624亿美元,增长了4倍多。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从2.4%提高到4.6%,2010年已达到1702亿美元,从世界的第12位跃升到第四位。

中国贸易已形成多方位和多元化的良好格局。现在,中国的贸易伙伴遍布全世界,达到231个国家和地区。欧盟、美国、东盟、日本、金砖国家是主要的贸易伙伴。如今,中国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

三、产业竞争力的跃升

产业竞争力是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基础。入世之初,不少人认为中国的产业,特别是农业、汽车、金融等弱势产业难以承受外来竞争压力。现在看来,这些产业不仅能“与狼共舞”,而且舞姿相当优美。入世对中国产业的影响并非只是“大鳄来袭”,反而产生着“鲶鱼效应”,它带来的国际和全方位竞争,显著提升了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农业。当初很多人担心,中国农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农产品市场开放后,国内农业将受到严重冲击,一些农产品新增需求将被进口产品挤占,农业生产将遭遇重创。入世10年来,中国成功应对了挑战,农业生产的综合机械化率一下提高到52%,农业生产方式正由千百年来人力、畜力为主转变为机械为主,科学技术成为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空前提高,粮食实现8年连续增产,棉花、油料、糖料、肉蛋奶、水产品、蔬菜等产量连年大幅提升,许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我国形成了既符合国际规则又反映中国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经受国际市场和自然灾害冲击的能力日益强大。2010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额由2001年的279.1亿美元增长到1219.6亿美元,增长3.4倍,成为世界第三大农产品贸易国。更令人欣慰的是,农民收入从2001年到2010年大幅提高,人均纯收入连续迈上3000元、4000元、5000元台阶,年均增长9.6%以上。

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也代表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水平,所以说,装备强则国力强。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必须把自主的装备制造业作为发展的战略核心,并拥有内生的研发比较优势。

如今,中国还是毛泽东上世纪50年代感叹的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生产不出来的落后国家吗?非也。从大型风电设备、核电设备到输变电设备,从船舶工业到石油石化重大装备,从轴承、齿轮箱到精密的数控机床,中国都已跻身世界领先行列。中国装备制造业仅用10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十年才实现的产业升级之路。从2001年到201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就从1.44万亿元增长到14.38万亿元,年均增长25%,产值和产量都跃居世界第一。早在2009年,中国机械装备制造业的销售额即达到1.5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

装备制造的基础是机械制造。2008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机械制造大国。

2009年4月20日,德国机械制造业联合会发布报告称,2008年,中国机械制造销售额增长30%,达2710亿欧元,占世界市场份额17.2%;德国增长8%,达2330亿欧元,占世界市场份额14.7%;美国下降10%,为2300亿欧元,占世界市场份额14.6%。其后,世界市场占有额日本为11.8%,意大利为6.8%。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