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时代”的抉择
2016-12-13文/穆希
文/穆 希
“质量时代”的抉择
文/穆 希
中国经济要想再创辉煌,就必须在提升质量上下功夫,以质量的提升来“对冲”速度的放缓。
我们正迎来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质量”一词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如此广泛和密切的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三个转变”等系列重要论述和李克强总理提质增效升级、开创“质量时代”的新要求,指明了我国质量效益型发展的根本取向。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作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有19处提到“质量”,是新世纪以来四个《建议》中次数最多的一次。
“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今年全国两会上,“建设质量强国”首次出现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
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质量之重可见一斑。
严峻挑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一直唯GDP至上,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忽略了质量和效益。很长一段时间后我们才体会到,竞争并不是单纯的数量扩张,更重要的是质量的竞争。质量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文明程度的综合反映,是产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速度终有上限,而质量追求永无止境。当前,我国经济正摆脱低端竞争格局,中国制造正在向中高端迈进。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环视我们的周围,追求“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忽略产品的品质,仍是某些领域心浮气躁的表征,其实质反映在制造业则致使产品质量很多是粗制滥造,随之而来的恶果就是连国内消费者都不买账。据统计,我国游客在境外抢购马桶盖、电饭锅、奶粉等生活日用品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去年有600万出境过年的中国游客竟“刷出”境外消费900亿元人民币。
当越来越多的人津津乐道于在国外“淘”了哪些性价比高的商品时,我们感到莫名的失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规模、速度、成本优势之外,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食品令人忧心忡忡,不合格药品让人谈之色变,欺诈丛生的旅游业让不少人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现实严酷地告诉我们,以质取胜、以品牌论英雄的时代已经到来;以精益求精、匠心独运的工匠精神创造高品质的产品,将成为应对这场考验的重要选择。
必然选择
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把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作为“十三五”时期指导思想;2012年,国务院颁布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首次提出“建设质量强国”;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以及去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中,也都提出了“建设质量强国”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质量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国经济要想再创奇迹、再创辉煌,就必须在提升质量上下功夫,以质量的提升来“对冲”速度的放缓,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
始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既是经济发展的逻辑,也是我们国家面对历史和未来的必然选择。只有把提升质量作为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推动全社会着力在质量提升上下功夫,以质量提升对冲速度的放缓,着力推进质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创新驱动创造新供给、提升供给能力,坚持以质量引领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才能更好地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推动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终极追求
“质量强国”,事实上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对于老百姓而言,质量就是柴米油盐、衣食住行。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已不再满足低端产品,而是对享受高质量的生活充满憧憬。据新华社报道,当下,我国已进入消费加速升级期,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正在经历从以往的大规模、同质化消费,向差异化、高品质消费转型,这在养老消费、体育消费、旅游消费等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以品质消费为主要特征的新消费时代已经到来。
这就既涉及制造业的升级,也涉及服务业的“换挡”。由海外抢购马桶盖暴露出我国制造业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功能创意不足、制造标准滞后等不少短板,一场源于需求侧变化的“品质革命”正在加力,如何依靠产品的品质保障和品牌提升吸引海外消费回流,发挥消费在国内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和促进产业转型的关键作用,已成各方关注焦点。
与此同时,在有形商品之外,“无形”的消费性服务的品质在低端徘徊,成为更让人着急的事。事实上,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各国抢占后工业化时代发展制高点的选择。在我国,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已成为当下经济运行的新亮点。去年,我国服务业GDP占比首次超过50%,就业人数超过农业,包括交通运输、金融、租赁服务和商务服务等需要较高人力资本和技术知识含量的生产性服务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旅游、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领域,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低品质服务过剩、个性化供给严重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
拥抱品质消费的新时代,离不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双轮驱动”,既需要各种优质商品的“百舸争流”,还需各类品质服务的“千帆竞技”。“质量时代”,相关行业主体应更精准地把握新兴消费潮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水平,增加服务的有效供给,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中高端服务需求,破解“服务层次偏低、服务功能偏弱”的通病,推动日常生活性服务向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
享受高质量的生活,这是小康路上的美好憧憬,也应成为整个社会的全新文化与价值追求。
品质成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