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水县旅游城镇化发展探析

2016-12-13郭跃华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建水县国土资源局

创造 2016年10期
关键词:建水县建水城镇化

文/郭跃华(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李 强(建水县国土资源局)

建水县旅游城镇化发展探析

文/郭跃华(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李 强(建水县国土资源局)

建水作为云南省著名旅游城市,如何加快其特色城镇化发展,带动旅游经济深入的发展值得探讨。

建水朝阳楼

推进旅游城镇化发展,是探索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种模式,旅游业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有利于带动城镇发展要素转型,有利于本地生态文化保护及城乡统筹的发展,旅游带来的消费集聚直接推动城镇化发展。

一、建水县旅游城镇化发展现状

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部,面积3789平方公里。1994国务院批准建水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形成了建水丰富的旅游资源。

县境北部有南盘江及其两条支流泸江河、曲江河,南部有红河。高山、河流、原始森林、立体气候、溶洞、温泉构成了建水旅游的自然资源。建水是历史悠久、古迹荟萃的文化古城,有元、明、清各代古建筑近百座,古桥五十余座,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数量多、质量好,堪称“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此外,建水还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如:哈尼族铓鼓舞、长街宴,彝族的烟盒舞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哈尼族草顶房、彝族土掌房等。1994年被批准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建水县的历史文化古迹得到较好的保护,近几年旧城区的古城保护和风貌恢复成效显著。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消费聚集,推进了城镇化的发展。

建水旅游城镇化发展基本特点可概括为: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与社会城镇化四个城镇化系统相互影响;城镇成为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城镇旅游功能日益增强,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旅游地明显出现旅游城镇化现象。

二、建水县旅游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建水旅游城镇化发展定位问题

目前建水旅游产品体系依然以历史文化观光、古建筑观光、溶洞观光等早期的观光产品形态为主,产品资源导向特征突出,缺乏市场导向产品,且产品结构单一,休闲度假产品尚处在初期培育阶段,现有旅游产品结构已经逐渐偏离市场需求特征,难以满足新时期“观光+休闲度假”的复合型旅游消费需求。

城镇化的发展总是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如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甚至某项政策的实施都会对城镇化产生影响。如何在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的融合中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带动相关产业及城镇建设的发展,发挥旅游产业带动城镇化的基础作用,找准旅游城镇化发展定位,目前深入研究不足。

(二)建水旅游城镇化带动效益未充分发挥

近几年,建水游客总数和旅游总收入的平均增长率约在12%-32%之间,是GDP增长速度的1.8—2倍。2015年,建水GDP125.21亿元,旅游总收入27.06亿元,所占比例为33.7%,旅游业已成为建水的支柱产业。

从大理、丽江、建水旅游经济比对看,2015年大理旅游收入388.4亿元,丽江483亿元,建水27.06亿元;2015年大理游客量2928.51万人次,丽江3055万人次,建水448.9万人次,2015年游客每人次所带动的旅游收入大理1326元,丽江1581元,建水602.79元,可见差距较大。

从红河州内旅游经济发展看,2015年建水年游客总数448.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42% ,旅游总收入2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14%。2015年弥勒游客总数358.9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46%,旅游总收入21.98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同为红河州次中心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建水的旅游发展略微领先弥勒等县市,但弥勒增长速度有后来居上之势。总之,建水在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推进城镇化的带动效应未充分释放。

(三)建水旅游城镇化发展与文化生态传承保护的矛盾

旅游业在促进城镇发展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侵占山林与良田,使得自然生态环境绝对面积不断减少,并使原有自然生态环境在很大范围内发生质变,同时,城镇旅游生活接待区内兴办了许多旅游服务设施及与旅游有关的工业企业,会产生环境污染,这都会影响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建水旅游城镇化发展与文化生态传承保护的矛盾依然突出。

从建水旅游自身文化特色的挖掘、精品旅游产品的打造方面仍有较大潜力;建水县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文化品牌效应未充分发挥。

(四)建水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目前,建水县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逐步推进,2009-2015年,城镇化率从34.1%提高到45.4%。2015年,县域生产总值达125.21亿元,人均GDP接近2.3万元。建水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在红河州内处于前列,县域经济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但建水县城镇化发展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不够高。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建水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相差约13个百分点。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城镇建设用地开发粗放低效。

2.城乡空间格局亟待调整优化。建水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迅速,主要集中于古城的西部发展区和北部新区。目前,发展特色不突出,城镇体系内部功能互补性不强,集群效应不高。建水县城、西庄、曲江等具有特色资源,但特色效应还没有充分被挖掘和发挥出来,本应具备的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较弱。城乡建设个性不够鲜明,建设性破坏城乡自然环境和古城、古村落等文化传承的现象县域范围内不同程度存在。

3.缩小城乡差距的任务仍然艰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城乡居民收入比例为3.17:1,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尚待加强,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仍存在制度性障碍。农村的投入机制有待健全,城乡交通及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供给差距仍然明显,农村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较低。

建水作为云南省著名旅游城市,如何加快其特色城镇化发展,带动旅游经济深入的发展值得探讨。

(五)以“古城-古村”为重点旅游产业发展不充分

1.传统村落保护的正确理念尚未形成。大部分村民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价值和不可再生性知之甚少,除了为数不多的古建筑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一定保护外,大多是“散落乡间无人识”,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在对古建筑进行修缮时,随意性很强,甚至对于一些破坏古建筑的行为放任不管。

2.传统村落保护与农村住房理念变迁的矛盾凸显。建水县现存古村落、古民居80%以上用于居住。村民为改善居住条件,随意翻建或修缮古屋古院的现象时有发生,保护与发展矛盾不断加大。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量基础设施建设、新村建设都在不同程度地破坏了传统村落的格局和风貌,导致保护与发展矛盾加剧。

3.部分古建筑、古民居亟待维修。团山村、新房村、苍台村等村内的部分古民居大部分为土木或砖木结构,本身采光和通风性能较差,加之建设年代久远,自然损毁和老化现象十分严重。由于当地政府资金缺乏,民居内除目前少数重点修缮过的古建筑外,大部分年久失修,现具有一定的保护和开发价值的非文保古建筑、民居整栋或局部倒塌消亡的可能性加剧。

4.基础设施有待改善。建水县上报的传统村落中90%以上的村落都坐落在山区乡镇,大多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村落区域内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软硬件设施配套功能也不齐全,需改善。

三、建水县旅游城镇化发展的思路

(一)建水县旅游城镇化发展的重点方向

围绕“人文建水、活力建水、美丽建水”目标,以做大做强旅游业为目标,以区域文脉和自然生态为支撑,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全域旅游、文化强旅、品牌引领和创新融合战略为引领;以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开发模式为重点;以“古城风貌保护恢复”为核心;以挖掘和展示好“古城韵”人文宝藏为抓手;以“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为名片;以做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古城5A级旅游景区为品牌;以建水特色的“居家文化、儒学文化、紫陶文化、市井文化”四大门类的文化为支点;以古城文化旅游景区、泸江烟柳乡村文化体验区、燕子洞生态度假旅游区、曲江氡泉生态园、云龙山宗教文化旅游区、南部民俗风情旅游区等六大景区建设优化建水旅游产业空间布局,推进旅游城镇化新发展,实现国际型旅游城市目标的旅游发展新思路。

(二)选准建水旅游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1.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培育旅企集团,扩大旅游经济规模,推动旅游城镇化融合。选择重点古城AAAAA级景区创建工作相关项目落地实施工作,加强历史遗迹保护、修缮和恢复,加大古城空间环境整治,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配套完善服务设施,启动古城重点街区业态调整工作。

2.促进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构建新型旅游村镇体系。“十三五”期间,建水将集中力量启动建设南庄乡村土特产旅游小镇、西庄商帮文化体验主题小镇、曲江温泉康疗主题小镇、官厅土司文化及特色美食体验主题小镇等4大旅游特色产业镇,以及碗窑紫陶产业特色村、新房古村大院特色村、红庙草芽美食特色村、洗澡堂汤治文化特色村、狗街乡村休闲特色村、水打营紫陶文化特色村、回新土司文化特色村、苍台土掌房特色村、黄草坝哈尼风情特色村、龙岔河古茶温泉特色村、十八亩荷塘人家特色村等11个特色旅游村,初步形成适应新型城镇化需要的旅游城镇体系。

(三)探索和完善建水旅游城镇化空间发展模式

“十三五”期间,按照建水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旅游发展新思路,优化县域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通过加快实施“古城复兴计划”,做好传统景区景点提档升级,加快旅游功能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构建新型旅游村镇体系,强化建水新城公共休闲体系建设等方式,重点巩固提升中部,积极发展南北两翼,引导和促进生产要素的均衡布局,全力构建“全域建水”的旅游新格局,加快建水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

(四)注重建水旅游城镇化的文化及生态资源的保护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深厚的文脉积淀和文化遗存,是建水的优势所在,加快挖掘居家文化、紫陶文化、儒学文化、市井文化等四大特色文化,拓展文化资源传承和利用途径,以城镇、乡村、景区等发展空间作为文化重塑的重要载体,积极建设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培育一系列深度文化体验产品,形成以文兴旅、以文强旅、文旅联动发展的格局。

在城市建设方面,大力绿化美化城市,重视对自然风光、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因地制宜地创建新景点,使新与旧、今与古汇成一体,更好地体现建水的环境特色,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

深入分析和挖掘建水的历史文化,强化建水山水格局保护,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重点保护建水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及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旅游城镇化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种模式,通过产业、社会、空间等方面共同作用,建水旅游城镇化水平将在探索和发展中不断提高。

编者按

三个月前,云南省召开了第一场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视频会议。当时,来自官渡区、宾川县、昌宁县等8个县(市、区)的书记们站上“擂台”,分别就“五网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行交流分享。

10月12日,云南省以视频形式召开了第二次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会。这一次,聚焦的是2016年“十三五”脱贫攻坚开局之战。东川区、罗平县、施甸县、贡山县、永善县、牟定县、红河县、宁洱县、勐海县、云县的县(区)委书记走上发言席,摆出问题也亮出对策。

云南省委书记、省长陈豪做出了现场点评,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上来,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上来,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真抓实干,毫不放松地抓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过硬作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是一场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务求必胜的硬仗,是一项倒计时、等不得、拖不得、耽误不得的硬任务。那如何因地制宜,务求脱贫攻坚首战首胜?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云南的这些县委书记们是怎么说的。

猜你喜欢

建水县建水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建水陶艺新观察
建水孔子文化节 尽显儒家君子风范
云南建水陶博物馆馆藏作品欣赏
浅析云南建水一季水稻生长发育的气象指标
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及其路径
建水紫陶·升华
建水县总工会:举办女性大讲堂知识讲座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