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实施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的关系

2016-12-13张宏斌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年15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管理工作

张宏斌

(榆林市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处,陕西 榆林 719000)

试论实施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的关系

张宏斌

(榆林市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处,陕西 榆林 719000)

我国目前面临着诸多的社会问题和自然环境问题,在这诸多的问题之中,水土流失是较为严重的一个,而且这不仅是我们国内面临的严峻问题,也是整个世界都面临和关注的问题,水土流失问题的存在从长远来看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退耕还林与水土保持之间有着不容分割的关系,接下来笔者就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深入地探究和全面地分析,希望为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提供相应的参考,并产生借鉴价值。

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关系;概念

仅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我们之间不难发现,实施退耕还林与水土保持存在着直接的联系,而要想深入研究二者的内在关系,首先要对二者的概念进行分析,笔者在探讨退耕还林以及水土保持概念的基础上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希望通过简短叙述促进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榆林地处在毛乌素沙地和黄土高原过渡带,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冷热剧变、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7.9℃~8.6℃,绝对最高气温38.6℃,绝对最低温-32.7℃,无霜期159d,年降雨量在350mm~400mm之间,雨量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7~9月,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年平均风速3.2m/s,最大风速28m/s。区内植被种类缺乏,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1.现状

榆林是陕西省退耕还林重点地区之一,主要造林树种为:长城沿线风沙区以樟子松、侧柏、油松、新疆杨、仁用杏等为主,草种以沙蒿、沙打旺、草苜蓿为主;南部丘陵沟壑区以红枣、苹果、桑树、刺槐柠条为主。由于北部风沙区自然条件恶劣,造林成活率偏低。南部丘陵沟壑区相对条件好点,造林成活率较好。

2.退耕还林以及水土保持的概念

退耕还林已经被我国纳入了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范围之内,由此看来,其在我们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退耕还林要求人们对以往的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予以改变,使得地区的自然环境得到优化和改善,在这样的基础上防治自然灾害并减轻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为改善人们的生存条件做出贡献。具体来说,退耕还林工作的具体要求包括下述几点:工作人员要加强对于已经高度退化的陡坡耕地上进行合理地规划,在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森林植被的种植,为人类的正常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并形成一定的保障,在注重退耕还林的同时,要对退耕还草以及退田还湖工作予以相应地重视。我国各个地区与省份目前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尤其是华北、东北以及西南一代,水土流失问题的存在直接威胁着相应地区和人民的生命健康以及财产安全,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对此,要依靠植树造林以及其他工程措施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水土保持工作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同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需要当地民众的积极参与。

3.当前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

3.1 重造轻管现象仍然存在

当前,我国在开展退耕还林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只重视实施而轻视管理的现象,即某些地区大刀阔斧地开展了退耕还林工作,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但是在后期基本上缺乏管理工作,导致预期的效果大打折扣。而有的地区并非没有开展管理维护工作,而且为此特地出台了具有针对性的管理维护方法和措施,但是管护措施要落实到实施退耕还林的一家一户仍然面临着较大的难度,管护效果并不好,我认为以下是主要原因:第一,以往的粗放式的经营管理理念在大部分的农户脑海中仍然根深蒂固,缺乏精细化的管理方式,一旦栽树完成,就不再精心管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管理也难起到相应的管理效果;第二,间作现象屡见不鲜并且屡禁不止,退耕农户缺乏长远的战略目光,只顾眼前的利益,因此,他们选择在退耕地上块间种粮食,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在对间作进行清理的时候出于人情面,会阻碍监管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三,管理技术不够先进和科学,大部分退耕户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想要对退耕还林工作进行管理也力不从心。

3.2 工程缺乏运作经费

退耕还林是一项涵盖巨大工作量的工程项目,涉及到较多的方面,工程周期较长,对工程具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从一开始的勘察设计到后来的方案设计,再到实际工程的开展,包含着众多的细节,规模之大对工程经费的要求十分高。但是国家仅仅对地方退耕还林的前期工作和科技支撑费用给予一定的补助,并明确检查验收、政策兑付等兑付费用由地方财政承担。所以由此看来,国家财政对退耕还林工程资金的扶持仅仅停留在某些方面,林业主管部门在开展这一工作的时候就面临着严重的资金不足的问题。具体来说,其必须面临和应对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林业部门除支付工程规划、作业设计、工程监理、检查验收等方面正常费用外,还要承担退耕还林信访、林权纠纷、退耕还林督查整改、会议、培训及接待等方面额外费用,大大增加了林业部门资金压力。其次,各乡镇一方面要应对自身财力不足的问题,而另一方面要负责人员的差旅费用、外来人员的接待费用以及会议费用等;最后,由于缺乏足够的经费,所以有些退耕还林负责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导致退耕还林以及相应的管理工作缓慢推进。

3.3 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手段

《退耕还林条例》对相关违法违纪行为做出了严格和明确的规定,按照《退耕还林条例》,一旦有关人员和团队出现违纪违法行为,就需要进行法律责任的承担,但是对于退耕户的制约和管理措施却无从体现。《退耕还林条例》的处罚集中在擅自复耕、林粮间作等方面,但是由于缺乏量化,导致条例的作用难以得到实际的发挥。除此之外,如果发生对退耕地块管护不到位等问题,主管部门只能对这些人员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或者借助不予验收、不发补助等手段予以解决,可见,强制性的管理措施的缺乏降低了对退耕户的管理效果。

4. 退耕还林与水土保持的相互关系

4.1 水土保持理论以及技术等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

按顺序来说,退耕还林是处于水土保持之后的,对水土流失的形式、影响以及解决对策等进行借鉴,运用国土综合整治策略,实现土体抵抗力的增强。所以,退耕还林是对水土保持理论的直接运用,具体来说包括:要想确定以退耕还林为主的治理策略,就必须科学地分析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质、土壤、地形以及植被等,而这些因素当中,植被因素是唯一主观、人类能够调控的因素;退耕还林工作的展开必须有一套整体、科学的配套措施,这套措施是依据水土流失的主要治理方式而制定的。

4.2 退耕还林丰富了水土保持的内容

退耕还林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持,如有可能,要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自从将退耕还林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之后,对水土保持的理论进行了很大程度的丰富。目前,中国使用得最为广泛的就是坡改梯,与其他模式相比,这种模式投资较少、保土以及保水能力等较为突出。相关部门不能只是从有限的范围、一种生态类型去研究退耕还林与水土保持的关系,而要整体、系统地去思考、去分析、去研究,否则,容易造成顾此失彼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4.3 水土保持在退耕还林中的发展讨论

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对于水土保持的研究不断地深入,主要目的就是想要出台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解决措施,彻底地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带来的危害和损失,但是虽然研究已经实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其问题仍然不在少数。退耕还林工作在我国涉及到的地区有很多,而不同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不可能千篇一律,而是要立足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要保证水土保持技术手段的多样化。进一步深化对退耕还林工作的研究,发挥其在水土保持方面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首先,退耕还林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需要社会全员的共同努力,因此,应该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人力参与到植树造林的队伍中来,集中人民的力量和智慧,促进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实施;其次,要详细地分析不同地区的水土流失的发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最后,要加强退耕还林工作的技术指导。

水土流失在我国的土壤侵蚀地区尤为明显和突出,对于这些地区来说,进行水土保持势在必行。所以,相关部门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做好相应的水土保持工作。要加强对各种技术的应用,例如坡改梯、造林整地等,此外,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势必会运用到大量的水土保持学的相关知识,所以,退耕还林与水土保持工作的关系不言而喻,简单来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可以表明二者的主要关系。

[1]邹军,张明礼,杨浩.退耕还林(草)与水土保持若干问题的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12(2):1-2.

F326

A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管理工作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不工作,爽飞了?
水土保持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