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之至,与精神通
2016-12-13介子平
介子平
书之至,与精神通
介子平
自作诗·狂草一得
自撰·修身励志联之一
赵望进先生曾任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为一省书法组织的领导。退休之后的生活,也多与书法相关,仍参与过多场活动,如举办了书法进校园、楹联进乡镇等活动。而其书法作品《蒙学千字铭》,已刻嵌于太原文瀛公园,旨在对青少年进行文史知识及思想品德教育。北京奥运期间,以楹联形式为每位中国冠军撰写了嵌名联,为太原玉门河公园策划了廉政文化长廊等等。
赵先生以隶书名。其自《石门颂》入手,旁涉《曹全》《张迁》《华山》诸碑,兼习邓石如等。汉隶无外乎居延之野、史晨之整、乙瑛之俊、曹全之缓、夏承之瑰、衡方之倔的极致,或挺秀俏丽,明媚娟好,或字势雄逸,庙堂之气,若想稍有己之面貌,何其不易,多少书家穷毕生求其旨而不得。隶书之难,不在丰厚饱满,温文尔雅,不在蔚然昂藏,赳赳雄关,而在随手造势,自然而然。赵先生体悟也深,为此,以小篆入隶,逆入平出,少作提按,线条结实,结字平稳;又以行草入隶,方峻朴拙,抑扬多变,率意姿纵,气韵飞动。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继采诸美,变动不拘,众采众家而能笔力一新,脱胎旧习而能气象超然,意在篆隶之间的格调,可谓高蹈,行笔迟涩生拙的气质,可谓古崛,而放胆飘逸、率真活泼的局度,显然包容了其它碑帖的精髓。
如此,书貌当然不比平常,端庄中内含洒脱,工整中变化灵动,化扁平为修长,上紧下松,上实下虚,羁而不纵,宛转流利,创新性与当代性的融汇,造就了赵先生的书风。险而不危的境界,在于法度不越;法度不越的地步,在于个性不失。
气韵贯通者,以行草为胜,其实篆隶何不然,无论老手后学,起笔藏锋,横末护尾,波磔之外,力求情感表达,书之至,与精神通。清人姚配中《论书诗自注》曰:“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精神乃出。不按则血不融,不提则筋不劲,不平则肉不匀,不颇则骨不骏。圆则按提,出以平颇,是为绞转;方则平颇,出以按提,是为翻转。知绞翻则墨不枯,而毫自不裹矣。”赵先生之隶,以汉隶清隶为宗法,取篆书行草之笔法,融合之下,少了几分直曲刚猛、斩钉截铁、方折宽博、深沉朴茂,而多了几分参差错落、逸宕纵横、错综揖让、随意所适。
隶之外,赵先生尚擅草书。一组杜甫《秋兴八首》,行草大章,累累有连绵不绝、一气呵成、长虹通贯、风樯阵马气象,次第跃然呈现,荡漾于前。东坡有言:“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肖形之外,身外之身,这诗中必有其思索所在,精神所附。
撰草书者,岂有回避“秋兴”者也。王船山对此曰:“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秋兴八首,一体不可分割,恰如乐曲之乐章组合也。苏东坡言:“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是否可一改:“书法必此书,定知非书家。”
除却《秋兴八首》这样的草书试笔,赵先生所书,我书写我文,多自拟诗句词章。其早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师从姚奠中等名家,先后在山西省教育厅、太原日报社、太原市委宣传部、山西省文联工作。担任过太原日报文艺部主任、山西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火花》文艺月刊社主编、《小学生习字报》总编、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名誉会长等文职。其诗看似张打油,实则白乐天。如《咏葫芦》云:“拉拉扯扯到深秋,大大小小挂枝头。若问心心装个甚,剖开肚肚籽籽稠。”读书养性,书法养心,不读书而能臻绝品者,未之见也。读书多,造诣深,老练世故,遗落尘累,降去凡俗,翛然物外,下笔自高人一筹。诗书之外,赵先生以书法笔致入画,别有意趣。
《中国近现代名家书法集·赵望进》(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5月版),乃赵先生一部总结性的出版,也累累硕果之收获矣。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自撰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