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还有多远?
2016-12-12王世钰
王世钰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已当之无愧成为世界上的制造大国。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清晰地指明,中国要用3个10年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当下,在全球价值链重塑过程中,创新技术不断应用,制造行业不断细分,推动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不断转变。
根据今年21世纪传媒发布的《中国智造业竞争力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智能制造业走了不到30%的路程,到2025年,我国智能制造将能够走过超过50%的路程,到2035年预计能够走过70%的路程,而到2045年预计将能走过90%的路程。
“Made in China”遭遇成长的烦恼
目前,“中国制造”遍及全球,中国拥有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然而,“Made in China” 长期以来似乎是廉价产品的代名词,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比例很低。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智造”应运而生。
何为“智造”?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在21世纪传媒主办的2016中国智造业年会上介绍,从宏观上讲,“中国智造”不仅代表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意味着从价值链的中低端逐步迈向中高端、意味着产品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业产品国际竞争力。
从微观角度来说,赵昌文认为,“中国智造”可以看作更加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设计,更加智能化、数字化的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率、低成本的制造与服务的一体化,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的企业管理以及更加一体化、全球化的标准体系。
“中国制造业发展到今天,随着已经足够大,但是还不够强,还远不够‘强’。”赵昌文表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制造业部门已经很好地实现了工业化快速推进阶段的历史使命,然而,从当前面临的竞争来看,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前后夹击”的挑战,归根到底还是综合创新能力不够强,因此要抓住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变革的机遇,全面推进制造业部门的创新。
多个智造领域已展露头角
赵昌文介绍,如果按照德国工业4.0的标准来划分,中国制造业的主体还在工业2.0的阶段,部分处于3.0阶段,同时正在朝着4.0的方向发展。而欧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大部分都已经到了3.0的阶段,也就是说,我们至少还差一个阶段。他预计,中国2025年前后会进入到后工业化的阶段。
即便尚处于“中国智造”的初级阶段,一些高技术含量、高质量的产品已经出现在制造业的许多领域,智能手机、机器人、无人机、VR产品次第登台,智能汽车暗潮涌动。刘金山表示,中国智能制造业初步成长,目前工业2.0、3.0并存,不过可喜的是,根据2015年、2016年工信部的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智造业已经在多领域全面并进,目前已经有23个行业在逐步发展智能制造。
刘金山介绍,目前,我国的智能机器人消费达到全球领先,智能机器人制造方面风云突起,3D打印和无人机也已经成为中国智能制造表现较好的领域。
此外,三星电子中国研究院院长张代君认为,5G和智能制造有密切的关系。5G会给物联网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除了人与人的连接,还会有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例如无人机就是物联网设备的一个体现。“今天的标准化技术已经开始起飞,在两年之后就会有第一批的试商用,4年之后就会进行全面的商业化。5G的传输技术是一种支撑,支撑我们的智能制造2025。我相信2025的时候,我估计可能5G设备的已经达到60%-80%。”他指出。
如何实现“智造”:知识资本超越人力资本
所谓“无工不富”,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北京两化融合服务联盟理事长闫同柱表示,企业现在目前面临的困境较大,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利润率大幅度下滑、产能严重过剩、同质化程度很高、成本上升很大的困境,这些都制约着智能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赵昌文表示:“目前,‘中国智造’实际上需要企业自己往外推移技术边界,甚至去领先,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特别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此外,他认为,“智造”的发展还受到产业共性技术的供给存在“制度空洞”的制约,传统优势不断削弱的同时,新的优势又没有确立。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遇到了国际市场需求下降、中国经济转型的客观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但是我们高新技术制造业并没有能够及时补上这样的缺口。 ‘中国智造’未来要依靠创新和知识资本等高级要素,也就是所谓的‘知识资本’,超越了人力资本的范畴,所以‘中国智造’一定是基于知识资本的制造业,而不是仅仅基于人力资本,特别是人口数量红利的制造业。”赵昌文表示。
刘金山认为,全面实现“中国智造”,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制定智能制造的产业标准和开放结构,目前在智能制造这个产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还没有形成一个开放市场化、社会化的结构。其次,全面实现智能互联,推进复杂产品的集成。第三,鼓励创新与保护创新并重。智能制造不仅仅是国家的事,也是企业家的事,如果不能实现智能制造,未来一定会被市场所淘汰,因此企业要积极创新申请专利。第四,充分发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保护企业家的创业激情。第五,调整社会经济结构,让产业工人成为中等收入者。第六,强化基础科学教育。智能智造的核心是信息的互动,信息的互动一定会有数学原理的实现,而数学原理的实现是目前中国企业的弱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