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师在职学习活动的模式及其有效性
2016-12-12张倩
张倩
摘 要:教师在职学习有两种模式,一是由学校主导的,被称为“培训”,另一种是由教师自身主导的,被称为“专业发展”。“培训”在基础含义和深层含义中,与“专业发展”是大相径庭的。关于培训的学习有效性,以下四个因素需要纳入考虑,分别是反应、学习、行为、结果。而评估专业发展的,还需增加一个因素,学校的支持。只有当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最有效的因素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他们才能更好地运用这些学习方式。
关键词:培训;专业发展;民办教师;学习有效性
一、“培训”和“专业发展”的定义
1.“培训”的定义
Wilson曾经说过,培训是企业为了达到某项工作的要求和标准,而有明确目标地向员工传授某个知识或某项技能的过程。而教师培训,则是指校方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要求与本校教师实际工作表现之间的差距,向全体教师或部分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
2.“专业发展”的定义
关于专业发展,Kirk & Glaister在80年代末就指出,它是一项特别针对教师的学习活动。对比于“培训”,作者认为专业发展主要是指以教师自愿原则,且对自身个人发展有明确目标的学习行为,教师在专业发展的活动中充当着主动活跃的角色。
二、“培训”和“专业发展”的判别标准
为了判断国内民办学校所组织的教师在职学习是哪种模式,作者必须对“培训”和“专业发展”这两种模式有清晰的理解。以下是两者的详细判别标准:
三、“培训”和“专业发展”学习有效性的评估模型
“Kirkpatrick的四个层次”是用来评估培训活动的最受欢迎模型之一,包括反应、学习、行为、结果。而对于专业发展的评估,应再加一个层次——企业支持。
四、研究意义和目的
尽管有很多文献分别对“培训”和“专业发展”做过研究和讨论,但是极少的文献尝试去探讨两者的关联性,以及中国民办教师的在职学习现状,更没有去研究这两种形式是否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研究对象正是以上所述的研究空缺。
本研究有两个研究目的,一是分辨清楚中国民办教师所参与的在职学习活动是“培训”形式,还是“专业发展”形式;二是评估民办教师在职学习的学习效果,以及影响因素。
五、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定量研究法,以调查和评估为主要研究设计方向。调查问卷,包括封闭式调查问卷和开放式调查问卷(见附件),将会成为本研究收集信息的主要手段。整个调查将在东莞市不同镇区的3所民办学校进行,调查对象是这3所民办学校的教师和管理者。封闭式问题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集到较多的信息,由于学校里的教师人数较多(3所学校共300多位教师),因此封闭式问题是针对教师设计的。相反的,开放式问题更灵活,能鼓励受访者提供更多信息,由于学校管理者人数相对较少,且对校内教师在职学习的情况有更宏观的理解,因此,开放式问题是针对学校管理者设计的。
六、研究背景介绍
东莞是典型的工业城市,以“外来工城市”著称。这里有不计其数的民办学校。通过与学校管理者的接触,作者了解到,东莞民办学校的教师在职学习有几种形式,例如,专家讲座、经验分享、师德教育等。学校管理者把它们统称为“培训”。往往在“培训”活动过后,教师们又回到各自的日常工作中,学校并没有系统地对学校效果进行跟踪评估。
七、民办教师在职学习的模式及有效性分析
1.既不完全是“培训”,也不完全是“专业发展”
调查结果显示,广东民办教师的在职学习既包含了“培训”的特征,也包含了“专业发展”的特征。然而,它还是更多偏向于“培训”模式。
研究数据显示,民办教师的在职学习符合“培训”模式的所有判别标准。首先,教师对他们自身是否有需要参加学习活动,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可见于封闭式问题1-6);第二,是学校,而不是教师本身,决定学习内容(可见于封闭式问题4、开放式问题2),;第三,组织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师质量,而不是某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可见于开放式问题3),。而“专业发展”的四条判别标准中,研究数据显示只符合第三条,大部分教师表示愿意参加在职学习活动。
2.学习有效性较高,符合教师和学校的发展需求
关于学习活动的有效性,研究发现现行的在职学习较符合教师和学校的发展需求。作者通过四条评估标准对学习效果进行测试,包括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的关联性,学习对工作的有效性,学习内容的应用,校方对创新实践的支持,除了最后一条评估标准,其他的都获得教师们较高的评价。教师普遍认为,他们参加的在职学习与工作内容息息相关,对工作表现有帮助,且他们愿意在实践中应用所学内容。然而,对于创新实践的支持,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有不同的看法。学校管理者认为校方已经多方面地为教师的创新实践提供支持,例如升职,加薪。但是,绝大部分教师却表示没有感觉到这样的政策和氛围。
3.影响学习有效性的因素
关于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通过对研究数据的分析,作者得到以下几个观点:
(1)教师对在职学习的理解和认可。封闭式问卷显示,在校方上个学年组织了几次在职学习活动的前提下,有30%的教师表示他们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学习活动。同时,根据开放式问卷的数据显示,所有的被调查者都回复学习曾邀请过著名专家到校开展讲座,也曾派送某些教师外出接受培训。这样相互矛盾的回答表明,民办教师对在职学习没有清晰的概念。另一方面,根据问题1和问题7—10的关联性分析,对在职学习有清晰概念的教师对学习效果有更高的评价。
(2)教师参加在职学习的自愿性。从问题2和问题7的SPSS数据分析看出,自愿参加学习活动的教师更倾向于认为学习是有效的。同时,根据学校管理者在开放式问卷中的回答,他们强调学习活动是根据教师的学习需求来设计的。然而,没有任何一个管理者提到教师是否愿意参与学习活动。明显的,管理者忽略了教师对在职学习的真实想法。或许教师有提高某项技能的需求,但是不意味着他们愿意去学。
(3)教师的参与目的。问题5和问题7的关联性显示,为了自身利益参加学习活动的教师会得到更佳的学习效果。作者由3所学校的培训记录中看到,教师的出勤会被记录下来,而出勤率会影响管理者对教师的印象。我们可以假设,那些不认为是为了自身利益而参加学习活动的教师,很有可能是为了避免低出勤率而参加活动,人到了,心不在。
(4)教师的学习目标。问题6和问题7—10的关联性分析显示,在参加学习前有明确学习目标的教师更倾向于获得好的学习成绩。评估对培训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培训目的目标和培训后的效果之间的对比是评估的重要内容。但是,如果教师没有清晰的学习目标,他们如何能够对自身培训后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呢?
(5)校方的支持影响教师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应用。封闭式问卷中的最后一个问题(关于学校支持)的得分最低。接受调查的民办教师对学校的支持力度表示不满。但是,在开放式问卷中,学校管理者一再强调校方为此作出的支持政策。很明显的,在校方的政策实施和教师的期望之间存在着差距。学校管理者认为他们已经在帮助教师应用所学的新知识。但是,教师却没有感受到。
(6)对在职学习活动参加与否的决定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习效果。根据问题5和问题7—10的关联性分析,教师是否能决定参与权并没有过大地影响学习效果。研究数据表明,拥有参加与否决定权的教师更愿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也对校方的支持有更好的评价。不过,大部分的教师,无论他们认为自己是否有参加决定权,他们都感觉学习活动是与工作相关的,对工作有帮助的。也就是说,参与决定权确实对学习效果有影响,但是并不是影响所有方面。
八、对我国民办教师在职学习的建议
1.教师自身的努力方向
(1)重视在职学习。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岗位,必须要不断提升个人素养和教学艺术,才能满足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求知需求。因此,教师坚持在职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只有教师自身意识到在职学习对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他们才会尽一切努力坚持终生学习。
(2)充分了解自己。在职学习,和在校学习不一样,对自律性和自省性有较高要求。教师需要不断进行反思,对自身不足之处有清晰的了解,才能对学习内容作出正确的选择。同时,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才能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在职学习活动。
2.校方提供的支持措施
(1)根据本校的发展方向设计多样化的在职学习活动。学校管理者应该根据学校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同时结合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例如讲座,分享会,示范课,研讨会,外出学习,自习等。这样,才能给予他们充分的选择自由权,从而充分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2)帮助教师了解自身需要提高的方向。每间学校对教师的要求都会有一定的差别,作为学校管理者,有责任让每一位教师都了解校方的要求,同时人事部领导还需要让每一位教师了解自身的实际水平。只有当教师清楚了自身水平和学校要求之间的差距,他们才能明确努力方向。
(3)建立及时完善的评估体系。或许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学习内容对工作很有帮助,但是学习过后,由于没有评估的环节,所学内容就被逐渐遗忘了。活动之前,校方应该让教师们了解评估学习效果的方式。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开动脑筋,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如何切实提高自身水平。
(4)完善职位晋升和能力发展渠道。教师的在职学习活动能够让教师能力得到提升,然而,如果能力提升后教师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将大大打击教师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要确保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有平台施展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对教师们的展示要有客观全面的评估体系,让教师们真正了解自身的进步程度和仍需努力的方向。最后,表现出色的教师,应该得到相应的奖励。这样,才能鼓励在校教师不断学习,持续进步。
九、结语
“培训”和“专业发展”是两个看起来相似,实际有所不同的学习模式。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正确应用,才能获取最佳学习效果。经过研究发现,广东民办教师的在职培训融合了两者的特性,但是更偏向于“培训”,因为它缺少了“专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教师对自身情况的了解。同时,也了解到,对在职学习的理解和认可、学习自愿性、学习目的、学习目标、校方的支持都会影响教师在职学习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Blanchard, P. and Thacker, J. (1999). Effective training : systems,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2]Bramley, P. (2003). Evaluating training. 2nd ed. London, England: Chartered Institute of Personnel and Development.
[3]Craft , A. (2000).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a practical guide for teachers and schools . 2nd Edition. London : Routledge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Open University.
[4]Goodall, J., Day, C., Lindsay, G., Muijs, D. and Harris, A. (2005).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PD). [report] 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
[5]Harrison, R. (2009).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 5th ed. London : Chartered Institute of Personnel and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