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对思政类必修课程的认识分析
2016-12-12方惠
方惠
摘 要 思想政治课程在大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从个人的经历和大多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评价来看,这门课程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成功的。但是从培养学生个人独立价值观的要求来看,思想政治类课程却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对思想、政治素养比较薄弱的中国大学生来更是如此。本文通过通过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调查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类课程的看法,结合个人经历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及其原因,并对比美国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式,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帮助形成独立人格。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 大学生 美国经验 变革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10.031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University, but from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most of the students to the evaluation of this course, this course seems to be in a certain degree of success. But from the requirement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valu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very necessary, especially fo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who are weak in ideology and political quality. Through the paper questionnaire and network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college stud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View, combined with personal experience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reasons, methods and comparison of American and our country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s and solutions, the real significance of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qualities help form an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l courses; college students; American experience; reform
一个社会发展和成熟的过程是身处社会中的人不断完善和提高个人素养的过程。而对于当前社会民主政治不断地向更深和更广的社会层面扩展的现状,良好的政治素养对于普通人参与政治生活和形成自身独立的价值判断十分必要。虽然我们从小学时就有了政治课程,并在大学中开设了诸多名为“必修”的思政课。但我们发现,填鸭式的灌输只增加了我们对政治、政党及其宣扬的价值观的厌烦,即便有些同学接受了所讲的内容,也多非出于思考,而是无奈地被动接受或懒于求索的结果。思政课怎么了?出路在哪里?
本次调查我们共发放问卷调查400份,其中有效问卷有398份,调查的对象全部是在校的大学生。调查数据显示思政类课程在当代大学生眼中已成了“过街老鼠”、成为了他们的负担。一门用来提升学生帮助学生的课程却成了阻碍学生的绊脚石,原因何在?
1 思政课的起源与其当前困境的关系
1950年,高校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为教材开始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政治理论成为必修课。到20世纪80年代,“形势与任务”、“中共党史”、“哲学”、“政治经济学”4门课成为普通高校的公共政治课程。改革开放后,高校公共政治课依据形势需要,不断做出调整。1998年确立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新的课程设置方案,即“九八方案”,将思政理论课分为3个层次8门课程。高校公共政治课的规模达到历史高峰。直到2006年,八门课减少到四门,也就是现在我们所上的思政理论课程。2007年,高校“两课”教学开始使用新教材,并一直延续至今。①从上面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思政课一直在随着时代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其根基未变。其主要目的不是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政治人格,而是进行思想控制。也就是说,中国思政课赖以存在的根基并不牢固,这也是当前思政课困境的根本原因。当然,任何一个政府都有权力使用正当的方式来维护自身的统治,但其方式、方法却有优劣之分。
2 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与当前思政教育困境的关系
“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②也就是说,教育是一种存有互动性的活动。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重教轻学,重灌输轻启发,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四本厚厚的思政课本,煌煌数万言,千篇一律的官话,无数遍的重复。再加上目前陈旧老化、缺乏吸引力的教学方法,怎么能够不让学生不产生厌烦?有学者提出思政课是讲授政治理论的课程,而政治理论本身即是枯燥无味的,所以只能怪现在的大学生内心太过浮躁,不能够安下心来做学问。进而把思政课的困境归结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时代通病,难以避免。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Michael Sandel的公开课视频《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同样是一门政治哲学的课程,就是这样一门课程,却成了哈佛大学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公开课之一。同样理论性很强甚至更为枯燥难懂的内容,为什么在学生中的反响却有如此大的差别?我们真的需要反思中国的思政课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了。
3 中国与美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差异
很多人认为,美国作为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典型代表,不可能像中国一样大搞政治教育。其实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思想政治教育,只不过方式不同而已。
美国的思政教育是“隐性教育”。所谓隐性教育,就是受教育者在心理上并未察觉的一种无意识教育方式。③在我国,这种隐形教育也一直存在。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也证明了环境等因素对人的无意识教育。美国人将属于中国的思政课的内容附加在历史、地理甚至理科类课程之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维“轰炸”。如此一来,美国学生便在不知不觉之中便接受了西方式的政治价值观念,成为有自己独立政治判断能力的公民。“在欧美国家,政治思想教育更多内涵是社会教育和公共教育,这种属于通识教育的政治和思想教育,社会机构、学校、家庭都承担职责,以帮助学生成长为合格公民。”④在美国,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并不在学校,而是隐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国的思政教育是“显性教育”。中国的思政教育几乎全部集中在学校开设的思政类教育课程。小学时的“社会”与“思想品德”,中学时的“政治”,大学时的“毛概”、“思修”、“近代史”、“马哲”。不仅占用了大量人力财力,还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学校教育成了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而且是唯一途径,但学生学习这些东西的唯一目的便是获得好的考试成绩。由于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加之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政治类课程变成了大多数学生的梦魇。不仅没有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政治素养,甚至因其曾经的“可怕经历”而对政治敬而远之,对政府和政党产生了不好的印象,我国的政治教育实在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说过:“政治或是指导生活实践的艺术,是不属于课堂的。在课堂里或所谓的知识殿堂里只是告诉学生社会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子的,而不应该是说教,或者告诉学生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⑤
4 意见和建议
在本次调查的调查数据看来,被调查对象最希望对老师提出的建议是“结合实际,不照本宣科”和“恰当举例,不泛谈空谈”,这很能反映大学生的内心想法。其次是“讲授做人道理和就业形势”及“抨击时政”。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需要的是实事求是的东西,而不是说着实事求是但“假大空”的东西。
现在的大学生并不像某些媒体所说的那样不愿意参与政治、没有起码的责任感,而是他们找不到能发出自己心声的渠道。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社会中坚,是未来中国的中流砥柱。他们需要看到的、接触到的不单单是粉饰太平与成就的东西,不单单是死板的教条与空洞的理论;他们还还希望看到社会的漏洞与不足,接触其它的思想观念,这样才能使这个国家不断向前走。
鉴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科学测试表明:仅仅从听觉、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比例分别是15%、25%,而综合利用视觉、听觉,记忆量却可以上升到65%。所以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资源,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手段,对学生试听进行冲击,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不是一味对着PPT照本宣科。
(2)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心理时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增强。不喜欢“你说我听”,喜欢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因此,应根据学生身心特征,实行教学互动,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鼓励学生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所想所感,给大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教师应该不必有什么“忌讳”,表达自己的政治观念,让学生在不同的观念对比中选择。
(3)改革教育内容和方式。虽然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历史事实却不应该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大学生有自己的判断力,需要未被过滤的史实,需要的是各种新的、旧的,所谓“对的”、“错的”理论。学生只有在不断的自我选择中才能真正培养出自我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能力。
(4)政府和政党应该明白思政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几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就能够确保万事大吉。所以,还是要在此再次疾呼党和政府切实推动政治改革,否则以上所有善良的建议也只会变为一纸空文,所有的付出都将换回不可下咽之苦果。
注释
① 摘自信力建的博客.
② 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32.
③ 摘自百度百科.
④ 李荣汉.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改革与开放,2011(15).
⑤ 马克思·韦伯.学术与政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