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海旅游业发展研究

2016-12-12符茂正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

摘要:文章以南海旅游产品为视角,提出合作构建中国南部沿海丝路港口遗产文化旅游经济带、海南岛、三沙群岛丝路生态休闲旅游经济带,分别对南海概况、南海丝绸之路概况、南海旅游资源状况、南海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思路、南海旅游产品创新延伸探讨六个方面进行新产品创新和设计,对合作建设中的产品创新探索难点问题作了延伸讨论。

关键词:南海旅游;海上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创新

一、南海概况

南海是位于中国南部的陆缘海,被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及中南半岛所环绕,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南海海域面积有356万平方公里,其中有超过200个无人居住的岛屿和岩礁,通称为南海诸岛。南海和南海诸岛全部在北回归线以南,接近赤道,属赤道带、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雨量充沛,季风明显。岛屿大都狭小,其中最大者为东沙岛,12平方公里,其他各岛面积要小得多。南海诸岛共230个岛、礁、沙、滩,按其离海面的位置可分为:滩(bank),位于水下较深的珊瑚,呈广阔的台状;暗沙(shoal),由滩向上生长,距水面较近;礁(reef),位于水面下高潮和低潮之间的珊瑚;砂洲(sand cay)和岛屿,露出水面之上,高潮时也不能被淹没。砂洲是新出海面的岛,平铺一层浅沙,海拔更低于岛,遇大风浪时可能被淹没。砂洲年长日久堆积而成岛屿高度多在4~5米之间,岛大都是平顶,岛的周围有狭长的白色沙带。

二、南海丝绸之路概况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2000多年前,一条以中国徐闻港、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

海丝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外交通贸易与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南海旅游正处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地段。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倡导建立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富含军事意图与地缘政治意图的发展战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构建和平稳定周边环境的战略举措,是中国与东盟之间开拓新的合作领域、深化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有利于搁置争议、增进共识、合作共赢,推动构建和平稳定、繁荣共进的周边环境;也是新形势下中国应对挑战、用开放倒逼改革的重要途径;还是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空间的深远谋划,不仅有助于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港口航运、海洋能源、经济贸易、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人文交流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而且对促进区域繁荣、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将大大拓展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空间,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并最终促进沿线国家共同繁荣,实现互利共赢。

南海旅游产品从自身优势及拥有南海海域行政管辖权考量,海南则应该将发展视野从主岛陆域拓展到整个南海海域,基于南海地理位置、运输干线、环境资源的视角,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支撑,牵头倡议构建西、北、东三个旅游经济带,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并以此为先导,通过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开发以海商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海上丝绸之路旅游系列产品,探索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旅游合作基地”。

三、南海旅游资源状况

(1)海南岛是中国最大的海洋省,陆海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遗迹(址)、墓葬(群)主要有陵水新村港海边发掘的桥山遗址、三亚和陵水发现的古波斯人墓葬群、澄迈的福安窑址,以及被国际航标协会列为“世界一百座历史文物灯塔”之一的临高角灯塔等。(2)中南半岛沿海国家历史悠久,海上贸易发达。拥有吴哥遗址、柏威夏寺、素可泰古城、阿育他亚(大城)、顺化历史建筑群和被称作“海上桂林”的下龙湾等著名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在有“寺庙之城”之称的泰国曼谷,全市共有包括为纪念郑和修建的大宝公庙在内的佛寺400多座。(3)马来半岛,历史上与中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古城建有三保街、“三保庙”及附近的“三保山”等。史料记载,郑和曾先后五次到达马六甲,并在当地建立了下西洋舰队的集散中心和库藏要地,因此,当地中国文化气息也更为浓厚。 南海拥有众多资源,主要可分为景观、海产、海鸟、热带作物、这几大类。

南海水产之丰富举世闻名。作为我国主要渔场之一,南海中的鱼类资源主要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鲐鱼、墨鱼、海龟、红鱼等。其中大黄鱼最具代表性。同时,南海还盛产海龟、海参、牡蛎、马蹄螺、金枪鱼、鲨鱼、大龙虾、梭子鱼、墨鱼、鱿鱼等热带名贵水产。由于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岛上生长着200多种热带高等植物。在形成时间较长和面积较大的几个主要岛屿上,都生长有茂密的树林。一般以麻枫桐树组成的纯林为主,称为“热带海岛型常绿林”。人工栽培的植物也不少,树木类都与海南岛的树种有关。典型的有椰子树和木麻黄。另外,各岛屿还种植有多种独特的热带水果、蔬菜。

四、南海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

1.维护国家主权

自上个世纪以来,文莱、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觊觎南海丰富的资源,企图占领南海岛屿,我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捍卫国家主权。通过开发南海旅游,有力证明我国掌握南海的国土资源,并以三沙市为中心扩散周边,通过南海旅游为游客提供身临其境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中国国民的领土归属感。

2.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我国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脆弱性,鉴于人类活动造成的不良影响,譬如过度捕捞导致的渔业资源衰退、陆地污染促使近岸水体质量下降、填海围垦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等。

3.促进旅游经济增长

从2010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消费国,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在“国际海洋年”的大背景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海洋旅游需求与南海旅游开发相得益彰,通过旅游开发实现南海旅游产业的快速扩张。

4.改善部队及渔民生活条件

南海除驻扎的部队外还有800多名分散在永兴岛、北岛、鸭公、全富岛等岛礁上的渔民,基础设施不完善,他们虽享受一些柴油补助和补给船送淡水食品和医生巡诊等服务,但总体生活水平较低,收入甚少,开发旅游带动岛屿经济并提升当地居民收入。

五、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思路

1.开发海上丝绸之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线路。该产品可以以观光游览为主,要求重点选择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城市及岛屿的著名世界遗产,设计资源互补,特色鲜明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游览线路,满足国内及国外游客观光旅游者的需求。

2.开发海上线路,中国南海基本未受污染,海水清澈湛蓝。游客可以选择乘游轮出海,欣赏宽广美丽的大海美景,感受清新的海风,呼吸新鲜的空气,近距离欣赏甚至登上珊瑚礁。干净无瑕的南海海域一定会给游客带来零距离的体验;游客还可以选择和渔民一同出海,体验渔民生活,亲自在大海里垂钓、收网,听渔民讲解大海的故事、历史事件、海洋文化知识;此外,游客还可以乘坐直升机,从空中俯瞰海景,视野更加开阔地欣赏到浩瀚的大海,星罗棋布的岛屿。整个海上路线依托南海宽广的海面,污染较小,除船只,专业水手和向导外无需另外的条件,因此可行性强。虽然此类旅游项目在其他海岛旅游中已有出现,相较而言,南海保护良好的区域将是最大的优势。

3.海上丝绸之路民族风情文化游。以民族(俗)文化主题园、民族博物馆、旅游节庆活动等为载体,展示海上丝绸之路上各国民族文化风情,形成主题或延伸产品。

4.策划大型纪念性仿古航海巡游。与国内游船或邮轮公司合作开发“重温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线路,设计以海商文化为主题的海上丝路旅游产品。

5.以海南三亚凤凰岛邮轮母港为基地,开发邮轮度假旅游线路。2013 年至今,海南“北部湾”邮轮定期赴西沙旅游,同时海南也正在规划推出南海邮轮航线,可追寻当年郑和的南洋足迹将航线延伸至菲律宾及印尼,增加世界自然遗产旅游观光项目。

6.开发海岛线路,岛上路线建设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加快西沙群岛国家海洋公园建设,以永兴岛和银屿岛为试点,开发并规划开发海洋潜水、探险、科考、水上运动、观鸟等珊瑚礁原生态旅游产品;和海景相比,岛上风光并不逊色。独特的红树林、椰林,雪白的沙滩,壮观的海鸟景象,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结合岛上条件,可以是露营,篝火晚餐,采摘椰果,泡温泉,日光浴,沙滩排球等等,让人们认识自然,重回大自然的怀抱,充分体验其中的乐趣,对快节奏生活的人们来说,这无疑是极好的放松,休整。更重要的是,活动应当结合我国南海的民俗,创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有了文化作为内在支撑,南海旅游才能与众不同,才能真正有生命力。尤其要注意保护原生态环境,不可以破坏生态为代价换取所谓的舒适,便捷。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也应时时处处遵循生态友好的原则,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还可以此为契机对游客宣传保护环境的理念,号召大家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做贡献,如此美景将会起到极好的宣传效果。

7.开发南海水下考古探秘游体验产品。欣赏神奇的海底动物世界,观赏海底文化遗址。围绕“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及近年来出水文物尽快规划筹建国家南海博物馆和国家水下文化遗产南海保护基地,开辟模拟航海体验区和建设海底文物观赏通道等设施。现已发现,南海海底有不少沉船、文化遗址,其上有大量文物,游客在水下近距离观赏,感受古代灿烂的文明。“中国考古01号”考古船首航南海,启动了西沙珊瑚岛和金银岛沉船遗址的打捞作业。让游客潜入海中,穿梭在鱼群,珊瑚中,感受生命的神奇与美丽,领略了生物科学的迷人之处。此外,还可以划出安全海域,作为海上运动场所,如冲浪、游泳、帆船等等。海上运动能使人们体验与自然搏斗,锻炼体魄,增强意志力,不失为一项可行的项目。但是一定要做绝对充分的安全保障措施。

六、南海旅游产品创新延伸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机制问题。旅游合作范围有限,形式比较单一,主要还停留在与东盟几个国家的分别合作上;旅游合作机制比较松散,缺乏对各方的约束,项目的实施常常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所以,构建南海丝路旅游经济带,应预先参照实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丝绸之路多次出入境签证”制度,提高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

2.南海丝路旅游经济带规划问题。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已有的观光和度假产品渐趋老化,现有的南海区域丰富优质的旅游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形成特色的旅游产品综合体系,使“南海丝绸之路”品牌跻身世界文化遗产之列。

3.国内相关地区合作开发问题。从国内合作看,需要琼桂粤闽合作共同制定基础性文件,建立以南海为核心的丝路旅游城市联盟,统筹开发和配套完善相关旅游服务系统,鼓励和支持区内、国外旅行社联合考察、开辟“南海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线路”,加快北部湾、泛珠三角等区域的新合作已势在必行。

此外,21世纪南海旅游“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国家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构思。由于域内国家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差异较大,在推进旅游经济带建设进程时,南海地理条件优越,拥有景观、海产、海鸟、热带作物等众多资源。合理定位,合理开发,秉承环境友好,绿色旅游的理念,我们一定能将南海打造成优质著名的旅游品牌。南海旅游业,一定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符茂正.沈丹丹.南海旅游业发展研究——南海旅游产品探索[J].科学中国人,2015(12Z)

[2]任工厂.南海旅游业发展研究——南海旅游营销模式研究.现代营销,2016(01):58.

[3]姜樾.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南岛港口[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03):54-59.

[4]把脉南海丝路水下遗产保护[N].海南日报,2014-06-23:015.

[5]江曼,范士陈.南海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初探.经济生活,2014(18)

作者简介:

符茂正(1982.08- ),男,汉族,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产品开发。

猜你喜欢

海上丝绸之路
中泰合作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外移民
印媒: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欲连印“季节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