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合作的再认识

2016-12-12王亚妮

中文信息 2016年10期
关键词: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合作

摘 要: 进入21世纪以来, 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在改革与发展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也面临着一些发展的问题。从两岸高等教育和产业发展走向来看,两岸高等教育的合作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推进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模式主要有:交换学生开展短期研习、专业共建、联合培养师资和管理人才、广泛开展学术交流。

关键词:海峡两岸 高等教育 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158-02

一、合作之背景

1.台湾高等教育现状

1945年以来,经过改革和发展,台湾的高等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和更加自主的教育运行机制,无论是教育层次和办学模式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统计,台湾现有大学、独立学院(内设三个以下学院的大学—作者注)和专科学校,共计162所,其中大学117 所(公立46所、私立71 所),独立学院31 所(公立3 所、私立28 所)[1],大学录取率就已达到97.1%[2],在全世界排名仅次于韩国,名列第二,比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毛入学率还高。台湾的高等教育已从大众化转入普及化,但是台湾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面临一些关键性问题。

问题之一:生源质量低。台湾高校的高录取率的原因简单说就是:学校多,学生少。特别近年来随着台湾大学数量不断成长,部分专科院校已面临招生压力,只能通过降低录取分数线来招录学生。更有部分专科学校为了吸引学生,纷纷改制升级为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在这种几乎人人有大学上的情况下,大学筛选人才的功能在不断弱化,高考录取率高直接导致生源质量下降,进而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

问题之二:教育资源浪费。由于高校数量激增,同时财政投入不足,使得台湾每所大学运行经费急剧减少。据相关资料显示,学生人均经费已倒退到15年前的水平。部分民办高校因为招不到学生,导致办学经费短缺,使学校难以维持,濒临关门,极大地浪费了教育资源。

2.大陆高等教育现状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近10年,大陆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截止到2011年7月,大陆共有普通高校2359 所,其中,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 658 所,占大陆普通高校总数的27.8%,大陆的普通高校和在校生数与10 年前相比,分别增长了126%和1764%。[3]在高等教育入学率上,2002 年,大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5%,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至2011 年,大陆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3105 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6.5%。[4]大陆高等教育规模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总量超过俄罗斯、印度、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在大陆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的门槛的关键时期,大陆高等教育面临着两大挑战。

挑战一:如何再上规模?虽然大陆高等教育规模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进入大众化阶段,但是结合国情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大陆人口的基数大,与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相比,大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相对较低。由于高校数量的限制,很多学生在经历高考选拔后仍然没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简单来说,就是想上大学的人多,但是能上的仍然相对较少。

挑战二:如何提高质量?大陆的高等教育用很短的时间完成了由“精英式”到“大众化”的过渡,规模是上去了,但是要达到与之相配套的办学条件却并非能一朝一夕完成的。很多高校教学设施紧张、管理不到位、教学过程粗放,特别是一些新办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环境设计等方面不能完全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大陆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

二、合作是趋势

1.高等教育发展的呼唤

据统计,目前在台湾每100万人中就有7.1所高校,目前大陆每100万人拥有高校1.7所。也就是说,台湾每100万人拥有的高校数是大陆的4倍。[5]对于台湾来说,高校生源不足和生源质量不高,一方面造成高等教育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提升高校教学及科研水平。两岸教育开发合作,台湾的大学赴大陆招录优秀学生来台湾深造,既可以缓解岛内高校招生压力,可以通过招收内地优质生源以提高台湾高校在世界高校中的地位。

对于大陆而言,大陆人口较多,教育资源较少,与台湾高校合作办学,一方面可以引进台湾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为大陆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台湾充足的高等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学生去台湾学习,减少大陆高等教育压力。

2.产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大陆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升级转型,需要技术和管理方面人才的参与,台湾高校的医学、生物(命)科学、工程IT、光电通讯、物理、传媒等专业在世界上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与台湾高校合作办学是大陆产业升级转型中人才对接的重要一部分,对大陆产业发展和升级转型意义重大。

近几年台湾经济疲弱,台湾业界认为,要解决台湾因结构性失调而造成的经济滑坡,应当高度重视与大陆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通过教育领域的合作激活经济领域的消费。台湾经建会委员会议于2011年4月通过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高等教育输出扩大招收境外学生行动计划”,希望境外学生能在2014年达到9万人,在台湾留学相关花费达到257亿余元。[6]

3.两岸政府在推进

近年来,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日渐升温,成为了两岸交流与合作中最活跃、成效最显著的领域之一,其中政府是最主要的推手。主要表现在:1985年大陆就开放台湾学生报考大陆高校,2005 年,大陆出台政策对台湾学生实行和大陆学生同等收费标准和为台湾学生设立专门奖学金的政策。2006 年,大陆正式认可台湾高等学校学历。与此同时,台湾方面也在积极推动两岸的教育交流与合作,2010年8月,台湾“立法院”临时会三读通过 “陆生三法”部分条文修正案,台湾方面正式承认大陆41所高校学历。次年,台湾高校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六省(市)招收自费生。[7]

截至2008年底,大陆298所高校与台湾108所高校签署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协议,合作的领域和层次不断提高。台湾方面,2001年仅有6名本科生和硕士生到大陆求学;到2003年,本科生增至574 名,硕士生增至465 名,博士生增至390 名;到2006年,硕士生和博士生分别增加到721 名和523 名。[8]由此,两岸高等教育的合作在两岸政府的推动下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三、合作在实践

在海峡两岸合作办学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根据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两岸高校应当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充分利用两岸高校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与实践两岸高等教育合作的模式。下面结合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的实际做法,谈谈两岸高等院校合作办学中的几种合作模式:

模式一:交换学生开展短期研习

在两岸合作办学中, 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人才培养。目前,两岸高校都在积极推荐优秀学生作为交换生, 到合作院校进行一至两个学期的短期交流学习。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于2010年9月份到2013年4月共组织六批次近300名优秀学生赴台湾树德科技大学、崑山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岭东科技大学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学习。为了让大陆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学习到台湾教育的精髓,台湾高校采取“菜单式”的课程安排,即挑选出其最优质、最具特色的课程教授给大陆学生。研习结束后,学生获得了台湾高校颁发的“结业证书”和“课程成绩表”,他们所修的学分被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承认,华广免除了其相应课程的修读。

研习生回校后反响强烈,均表示在研习期间收获良多。台湾老师对大陆同学的热情接待与悉心指导,让他们很快地融入到了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中去。在台湾,他们不仅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教学模式,丰富了专业知识,而且,赴台研习的宝贵经历,使同学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让他们变得独立与自信。

模式二:专业联合培养模式

专业是高校最核心的组织建制,也是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专业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台湾和大陆高校各自有着不同的专业优势,两岸高校可以根据双方办学条件较好的主干专业或特色专业进行联办共建。在此基础上,根据双方的优势和条件整合培养目标,对双方的课程与教学计划进行研究,确定引进哪些台湾优质专业课程,课程上如何衔接,教师如何授课,学分如何互认,制定什么样的赴台学习和实习计划,以及如何让企业参与联合培养,从而确保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未来就业相吻合。

在实践中,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选取台湾树德科技大学的设计专业、崑山科技大学的光电工程专业、中国科技大学的土木与建筑专业、金门大学的运动与休闲管理专业依次与我校的工业设计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学专业和英语专业进行联合培养。华广还计划采用2+1(在台)+1或1+1(在台)+2的培养模式,两校教师根据双方师资、专业特点共同制定联合培养教学计划,在该模式下,学生第二年或第三年在台湾高校学习,之后课程与毕业设计在我校或在企业完成,学生可直接赴两校合作的台资企业实习就业。

这种合作模式是以两岸高校、台资企业为主的合作办学;主要培养某个专业的人才,教学针对性强,与台资企业结合紧密,直接为台资企业服务,人才产销渠道相通,有利于发挥产学优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也确保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发展空间。

模式三:联合培养师资和管理人才

两岸为了共同提高教师和管理人才素质能力, 可以分类组建相关培训中心, 联合培养师资和学校管理人才。福建省教育厅于2009年6月颁布了《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培训师资规划( 2009-2012年)》, 将培训分为三类:校长培训、教学管理干部培训和专业教师培训。不同类型培训班,其培训内容和形式也有所不同。[8]

2011年,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校级领导赴台湾高校考察其办学理念和管理制度后,又先后两次安排中层和相关管理干部、二级学院院长和专业负责人赴台湾树德科技大学、崑山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进行实地考察,与各部门采取直接对接的方式进行交流学习。在教学管理上,主要考察台湾高校教育的发展情况、先进的教学理念、办学特色、科研发展及校园管理经验等;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主要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系统开发与维护和教学管理等经验,教师和管理干部们考察回校后,纷纷根据各专业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为了更加深入地与台湾高校进行专业交流学习,我校在2011年和2012年先后两次选送优秀教师赴台湾崑山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四位教师在树德科技大学访学进修。通过双方教师的双向交流活动,合作开发课程教材、互相开放教学资源、共建实验室与实训基地,与台湾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师资素质和横向科研合作能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向深度发展。

与台湾高校合作项目取得的成绩,更加强了学校推进两岸教育前进的信心,我们应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利弊,抓住发展机遇,应对挑战,进一步提高我校专业设置与水平。

模式四:广泛开展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既可以包括对办学体制、机制的交流,也可以是高校教师互访交流。作为一种广泛的合作模式,大陆的高校可以聘请台湾的专家学者来校任教,台湾高校也可以邀请大陆高校的教授、学者赴台讲学、访学。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与台湾合作高校多次举行教师互访、学术讲座等活动,邀请台湾高校各专业领域的教师来华广讲学。2011年5月和2012年5月分别举行了国际教育与交流展览周,活动期间,合作的国(境)外高校代表与教授分别与华广师生进行学术交流,教师们新颖的主题、创新的理念、幽默风趣的讲解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与热烈欢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客座教授,台湾树德科技大学朱元祥校长也先后两次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进行“两性沟通”学术讲座,朱校长妙语连珠,诙谐幽默,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生动剖析两性特点与沟通技巧等,深受师生欢迎。

海峡两岸高校加强合作交流的举措顺应了两岸教育发展潮流,已经成为两岸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当顺势而为,继续寻找两岸教育合作的契合点,深化合作内容,丰富合作形式,实现两岸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我们也相信,经过海峡两岸教育的交流碰撞,必将会产生新的教育成果,给两岸高等教育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 [6] [7]李雁玲等.台湾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与两岸教育发展的空间[J] .对外经贸2013,(1).

[2][3]李维民.海峡两岸民办( 私立) 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可行性与前瞻性[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2,(1).

[4]http://www.jyb.cn/info/jytjk/tjgb/201107/t20110706_441003.html

[5]郑红艳等.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台湾农业探索[J] .2011,(6).

[7]黄建如等.海峡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新途径 马来西亚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的借鉴意义台湾研究集刊[J] .2010,(3).

[8]李立等.促进两岸教育交流合作 奠定中华民族繁荣基石[J].台声,2007,(6).

作者简介:王亚妮,女,(1987.8.9-),汉族,籍贯湖北,就职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初级职称,主要从事国际教育与交流和港澳台事务。Q

猜你喜欢

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合作
海峡两岸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