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基础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2016-12-12李国芳
李国芳
摘 要:通过研究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会计基础课程,对教学创新方案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成为社会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创新;教学目标;会计基础 ;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4-0007-01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等教育职业学校会计基础教学方法需要进行不断创新,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同时,会计基础是会计学最重要的一门学科,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一、中等职业学校在会计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
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讲述课本理论知识上,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降低了学生在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的效率以及教学目标的完成度。例如,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掌握报表、分录等重要问题。但是如果把这些理论放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是否能更好地运用,是否能够把会计信息转化为数据,这些都会影响到企业会计的质量。
2. 中职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
现在社会存在一种错误的现象,这种现象表现为:很多人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底子薄、学习能力弱,这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最终导致他们学习会计的质量变差。也有一些学生存在悲观的心态,自认为学习基础差,不会在学习方面有所成就,以至于在学习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导致会计基础知识掌握不全面,学习质量下降。
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跨级基础课的创新教学策略
1.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教师在传授基础会计课程的时候,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主要目的,使学生不仅掌握会计课本中的基本会计理论和经济业务中的核算方法,而且还能对会计基础的知识结构充分理解。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明确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目标,如让学生掌握账户的分类、借贷记账方法等知识点。学生还要学会在账本中如何查找坏账,对坏账该如何处理,账户错误的更正方法,从而提升数据的准确性。
2. 提高学生的跨级实践能力
第一,参与式教学。教师采用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加会计实践,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和了解更多的会计方面的知识,及时解决他们在会计方面遇到的问难,大大降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难度。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相互帮助,和谐温馨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第二,开放式教学。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改善自身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留住学生的心思,活跃课堂上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做自己的主人,敢于提问。
3. 加强实训,提高学生会计操作能力
学生在学好会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加强专业的技能培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最终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专门训练,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充分做到理论与实务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应该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使他们掌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成为社会应用型人才。
三、激发学生对会计基础的学习兴趣
会计基础作为中职会计知识理论的重要课程,教师应该提高学生学习会计基础的积极性,积极地改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适应当代企业对会计的基本要求。要激发学生学习会计基础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一方面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空间,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会计信息处理能力,以适应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实地考察,让他们在企业实地观摩后,进行场景模拟,从而加深他们对会计知识的印象,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总之,会计基础创新教学模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满足了学生今后就业的需求,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与实际相结合,创新会计基础课堂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也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性,才能了解到学生最真实的想法,不断改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黄明,郭大伟.企业会计模拟实训教程[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2]马智祥.论职业院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0(09).
[3]励丹.基础会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