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海网箱中刺参幼虫培育试验

2016-12-12李华琳王庆志付成东滕炜明李大成王笑月刘项峰刘晓丹

渔业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浅海刺参孵化率

李华琳,张 明,王庆志,付成东,滕炜明,李大成,王笑月,刘项峰,刘晓丹

(1.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学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 116023;2.大连海洋岛水产集团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01)



浅海网箱中刺参幼虫培育试验

李华琳1,张 明1,王庆志1,付成东1,滕炜明1,李大成1,王笑月1,刘项峰1,刘晓丹2

(1.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学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 116023;2.大连海洋岛水产集团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01)

通过开展室内外刺参产卵孵化效果比较,并采用投喂海洋红酵母与覆盖遮阳网两种方法进行浅海网箱刺参幼虫培育比较试验,进一步优化刺参苗种培育方式。研究表明,水温为19.8~22.0℃,浅海网箱中受精卵孵化率为52.4%~57.9%,低于室内孵化率。投喂海洋红酵母组幼虫日均增长86.4 μm/d,存活率为(55.1±8.0)%,不投喂海洋红酵母组幼虫日均增长85.1 μm/d,存活率为(53.0±7.5)%。投喂海洋红酵母组与不投喂海洋红酵母组有差异但不显著。覆盖遮阳网组幼虫7 d时存活率为(52.8±7.4)%,显著高于不覆盖遮阳网组(46.9±7.0)%。因此,通过实施室内产卵孵化提高孵化率,并对浅海网箱覆盖遮阳网,有效地将室内小水体与天然水域大网箱相结合,提高浅海网箱幼虫苗种繁育效率。

刺参;网箱;幼虫培育

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Selenka)又名刺参,属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参纲(Holothuroidea)、楯手目(Aspidochirotida)[1],分布于西太平洋北部,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河北、江苏等沿海海域[2],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被誉为“海产八珍”之首。随着人们对刺参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其自然资源已经供不应求,市场消费的需求刺激了刺参增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对刺参苗种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室内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的日趋成熟完善,也推动了刺参增养殖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近年来,部分海上网箱生态育苗和池塘网箱生态育苗研究表明,采用生态育苗方法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培育出结实健壮的刺参苗种[3-5]。通过生态繁育生产出的苗种,具有健康、抗逆性强等优点,较适于开展刺参底播增养殖。笔者在刺参浅海网箱幼虫培育过程中,进行了刺参在室内培育池与室外浅海网箱产卵孵化效果、投喂与不投喂海洋红酵母、覆盖与不覆盖遮阳网等比较试验,为进一步优化刺参浅海网箱生态苗种繁育技术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种参:于2013年6月末至8月下旬分三批采捕海域中成熟的刺参,选择体重大于200 g、身体无损伤、无排脏个体共1 398头,其中第一批498头、第二批500头、第三批400头。平均每批466头,产卵前亲参平均体重为(218.0±29.5)g;平均性腺重量为(21.1±8.1)g;平均性腺指数为(13.4±5.3)%。

1.2 培育设施

1.2.1 浅海网箱

浅海网箱位于大连长海县海洋岛近岸内湾海面上,由浮动框架和筛绢网箱组成。浮动框架由圆柱形泡沫浮漂与木板框架用聚乙烯绳捆扎而成。筛绢网箱用200目筛绢制作,规格为长5 m、宽5 m、高4.5 m,网箱口的四角和每个边的中央分别用聚乙烯绳固定在海面浮动框架上,在网箱的四个底角及底边中央绑系沙袋使网箱底部沉入水中,绑系的沙袋同时用绳子与浮动框架相连,使网箱各处受力均匀。每组浮动框架长10 m、宽5 m,绑系2个筛绢网箱。浮动框架组之间用绳索相连,同时用轮胎隔离缓冲风浪影响(图1)。

1.2.2 陆地车间孵化池

孵化池为方形水泥池,容积约40 m3(5.8 m×5.8 m×1.2 m),车间窗户设置黑布帘以调节光照。

1.3 方法

1.3.1 产卵孵化

孵化水温为19.8~22.0℃,孵化时间为36 h,室内孵化密度为2.3~5.0个/mL,孵化期间微量充气。浅海网箱孵化密度为1.9~2.1个/mL,孵化期间遮光不充气。

1.3.2 幼虫浅海网箱培育

试验设投喂海洋红酵母组与不投喂海洋红酵母组(以下称投喂组和不投喂组),每组设置15个重复,每天投喂海洋红酵母1~2次,投喂量为10 μg/mL;设覆盖遮阳网组与不覆盖遮阳网组(以下称遮阳组和不遮阳组),每组设置15个重复。投喂试验与遮阳试验用的浮游幼虫均来自室内孵化的小耳幼虫,培育密度控制在0.10~0.15个/mL之间,分2批进行,试验历时28 d。网箱内浮游幼虫的定量采用200目生物网在潮流平缓时垂直取样4次,混合,镜检幼虫摄食、测量幼虫体长。培育期间经常检查网架大绠、绳子有无拉断、网箱有无破损,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每日测量水温、盐度。

1.3.3 数据统计与分析

1)种参性腺指数GI按下面公式计算:

GI=(GW/MW)×100%

(1)

式中,GW为性腺重量,MW为体壁重量。

2)幼虫存活率SR按下面公式计算:

SR=(Nt/N0)×100%

(2)

式中,N0、Nt分别为开始时和结束时的幼虫数量。

3)数据采用平均值表示,用Microsoft Excel 2007和SPSS 16.0进行数据整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结果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水平。

2 结果

2.1 产卵孵化

室内孵化第一批受精卵为4.32×108粒,孵化出小耳幼虫3.92×108个,孵化率为(90.20±2.86)%;第二批受精卵为4.00×108粒,孵化出小耳幼虫3.40×108个,孵化率为85.00%。浅海网箱4.00×108粒,孵化出小耳幼虫2.20×108个,孵化率为55.15%,孵化密度及孵化率见表1。

表1 受精卵孵化率

2.2 幼虫浅海网箱培育

浅海网箱中小耳幼虫经7 d发育至大耳状幼虫。投喂组幼虫平均日增长86.4 μm/d,其中第一批幼虫平均日增长85.1 μm/d,第二批幼虫平均日增长87.6 μm/d;不投喂组幼虫平均日增长85.1 μm/d,其中第一批幼虫平均日增长83.7 μm/d,第二批幼虫平均日增长86.5 μm/d,投喂组与不投喂组幼虫平均日增长差异不显著(P>0.05)(图2)。投喂组幼虫存活率为(55.1±8.0)%,不投喂组幼虫存活率为(53.0±7.5)%,投喂组与不投喂组幼虫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表2)。

随着幼虫生长,存活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遮阳组幼虫在第3天、第5天、第7天的存活率分别为(88.0±5.1)%、(64.0±6.9)%、(52.8±7.4)%,未遮阳组幼虫在第3天、第5天、第7天的存活率分别为(85.4±5.9)%、(54.1±7.1)%、(46.9±7.0)%,自第5天开始,差异显著(P<0.05),遮阳组幼虫的存活率显著高于不遮阳组(图3)。

a为第一批刺参幼虫;b为第二批刺参幼虫。

a indicated the first batch of sea cucumber larvae,b indicated the second batch of sea cucumber larvae.

表2 投喂组与不投喂组刺参浮游幼虫存活率

3 讨论

3.1 室内和海区孵化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室内产卵孵化为避免精子浓度过高,通过控制雄参数量、及时洗卵等方法除去多余精液以提高孵化率。为避免受精卵过分堆积于池底,每隔1 h搅动池水1次或弱充气孵化,使卵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达到较好的孵化效果。浅海网箱产卵孵化属于粗放型管理,产卵后移出种参,天然海域溶氧充足,海水流动交换,孵化期间不需充气,受精卵利用海水运动孵化。但是受海况、生物、气象等因素影响,孵化率低,研究报道室外网箱幼体孵化密度为1~2个/mL,孵化率为50%[3]。采用室内精养管理技术进行刺参产卵孵化,受精卵正常情况下,孵化率多在7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0%[6-7]。本试验中,室内产卵平均孵化率为87.60%,海上网箱平均孵化率为55.15%,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室内产卵孵化率显著高于海上网箱孵化率,室内产卵孵化使用水体相对浅海网箱孵化水体少,种参用量少。利用室内孵化选优[8],将发育好、个体健壮、数量准确的幼虫移入浅海网箱培育,二者结合可有效提高浅海网箱刺参繁育效率。

3.2 覆盖遮阳网

与刺参幼虫室内人工培育相比,浅海网箱培育人为干预因素少,具有培育成本低、苗种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成活率高等特点[3]。天然海域作为培育水体受潮汐、光照、气温、降水等因素的影响,水温、盐度、浮游生物等复杂多变。其中,光照是水生动物生存环境中的重要因子[9-10],对刺参的摄食、生长、发育、存活有直接或者间接影响,Annie等[11]对糙海参(Holothuriascabra)的研究发现,小个体糙海参的行为主要受光照影响,大个体主要受水温波动的影响。张永胜等[12]研究发现光照强度对刺参幼体生长和存活影响显著,在500 lx左右的光照强度下,刺参浮游幼体有着较高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隋锡林等[2]研究仿刺参适宜的光照度为2 000 lx以下,应避免阳光直射。本研究中,遮阳组网箱幼虫存活率显著高于未遮阳组,进一步验证了光照对刺参浮游幼虫的生长存活具有显著影响。同时,适宜的光照有利于刺参生物饵料繁殖,钱振明等[13]研究发现菱形藻、小形舟形藻等底栖硅藻在1 500~3 500 lx光照下,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在海上网箱条件下,虽然单胞藻主要来源为海水流动带入,但是海水进入200目筛绢网箱后流速减慢,单胞藻指数繁殖较快,覆盖遮阳网遮蔽强光有可能促进单胞藻繁殖。因此,浅海网箱培育刺参幼虫时,通过在网箱上部覆盖遮阳网调节控制光照度,满足刺参生长对光照的需求又可能增加刺参饵料量。

3.3 投喂饵料

刺参工厂化人工育苗中,饵料投喂是影响刺参苗种培育的关键,有关投喂不同饵料对刺参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已有较多报道,如张萍萍等[14]研究发现将单胞藻与海洋红酵母以适当比例混合投喂,能显著提高刺参幼虫的体长日增长率,但单独投喂海洋红酵母的刺参,其变态率和存活率也显著高于单独投喂单胞藻。一些研究也发现,在海上网箱刺参育苗期间,适量投喂饵料可以显著提高苗种的产量和质量[15-19],但本研究中投喂海洋红酵母组幼虫平均日增长虽然大于不投喂组幼虫,但差异不显著。这可能由于本试验中浮游幼虫培育是在自然海区中进行,海区中生物饵料种类丰富,有旋链角毛藻(C.curvisetusCleve)、洛氏角毛藻(C.lorenzianusGrun)、角毛藻(Chaetocerossp.)、长菱形藻(Nitzschialongissima)、曲舟藻(Pleurosigmasp.)和舟形藻(Naviculasp.)等。本试验不投喂组刺参浮游幼虫体长日均增长85.1 μm/d,与一些报道[16,20]的室内工厂化培育浮游幼虫生长速度基本相同,这可能与网箱内幼虫密度较低,海水交换将生物饵料及大型藻类碎屑等带入网箱,海区天然饵料种类数量多、营养更均衡等因素有关。

刺参浅海网箱繁育是以天然海域作为培育水体,利用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原理,提高刺参苗种质量,对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影响刺参浅海网箱苗种繁育的一些技术如培养容量、饵料生物、水质调控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廖玉麟.中国动物志棘皮动物门海参纲[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隋锡林,陈远,李华琳,等.提高海参增养殖效益技术问答[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

[3]马跃华.刺参海上网箱生态育苗生产研究[J].河北渔业,2006,(6):32-33.

[4]王吉桥,李飞,卢梦华,等.海参土池生态育苗技术[J].水产科学,2005,24(11):38-39.

[5]谢玺,赵文.刺参养殖池塘围隔环境特征及生态育苗的初步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3,25(3):203-209.

[6]周玮,李晓春,白海锋,等.投喂不同海藻饵料对海上网箱幼刺参生长及成活的影响[J].河北渔业,2014,(12):6-9.

[7]谢忠明,隋锡林,高绪生.海参海胆增养殖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

[8]常亚青,丁君,宋坚,等.海参、海胆生物学研究与养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144.

[9]胡凡光,高翔,王志刚,等.刺参休眠规律的研究[J].渔业现代化,2011,38(2):37-39.

[10]姜森颢,刘双凤,蔡勋,等.刺参养殖池塘主要生态因子周年变化特征[J].渔业现代化,2015,42(2):5-11.

[11]Annie M C,Stephen B,Jean F H.Daily burrowing cycle and feeding activity of juvenile sea cucumbersHolothuriascabra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arine Biology and Ecology,1999,239(1):125-156.

[12]张永胜,董双林,王芳,等.光照对刺参幼体存活、生长、发育和附着变态的影响[J].海洋湖沼通报,2014,(1):36-41.

[13]钱振明,邢荣莲,汤宁,等.光照和盐度对8种底栖硅藻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成分的影响[J].烟台大学学报,2008,21(1):46-52.

[14]张萍萍,李琪,孔令锋,等.四种单胞藻和海洋红酵母对刺参浮游幼虫生长与变态成活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10):30-34.

[15]殷旭旺,林华剑,闵文武,等.投喂不同饵料对刺参海上网箱育苗幼体培育效果的影响[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4,29(2):126-129.

[16]李乐,王宇辰,高磊,等.影响仿刺参生长的主要因子研究进展[J].水产科学,2015,34(1):58-61.

[17]陈明强,张立,杨学明,等.海上网箱培育大规格糙海参苗试验[J].水产科学,2015,34(9):571-574.

[18]李华琳,李文姬.仿刺参池塘养殖技术[J].渔业现代化,2005,32(4):12-14.

[19]于丽娜,鄢娜,鲁媛媛,等.刺参北方海区网箱生态繁育技术初步探讨[J].水产养殖,2013,(3):11-13.

[20]刘锡胤,李衍详,张玉恒,等.刺参健康苗种培育新模式的研究[J].中国水产,2011,(7):86-89.

Study of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the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larvae in offshore net cage

LI Hualin1,ZHANG Ming1,WANG Qingzhi1,FU Chengdong1,TENG Weiming1,LI Dacheng1,WANG Xiaoyue1,LIU Xiangfeng1,LIU Xiaodan2

(1.Liaoning Ocean and Fisheries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Liaoning Open Lab of Applied Marine Biotechnology,Dalian 116023,China;2.Dalian Haiyangdao Fisheries Group Co.,LTD, Dalian 116001,China)

Under different hatchery conditions,effects of diet and environment on growth and survival of the sea cucumberApostichopusjaponicuslarvae were investigated for 7 days by feeding oceanic red yeast or shading net cover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vival rates of the cage hatchery group were over 52.4%~57.9%,which was lower than the indoor hatchery group.When feeding with oceanic red yeast,the larvae growth rate was 86.4 μm/d,the survival rate was(55.1±8.0)%.When feeding with no diets,the growth rate was 85.1 μm/d,the survival rate was(53.0±7.5)%.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fed and unfed group.The larvae survival rate in net covering group was(52.8±7.4)%,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urvival rate (46.9±7.0)% in uncovering group.These results should be valuable to direct the technique optimization of artificial breeding for the hatchery production ofA.japonicuslarvae.

Apostichopusjaponicus;net cage;larval culture

2016-06-24 基金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201510304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D23B01);辽宁省海洋与渔业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1301).

李华琳(1973-),男,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海洋生物及其增养殖.E-mail:lhl@dl.cn

S968.9

A

1006-5601(2016)05-0357-06

李华琳,张 明,王庆志,等.浅海网箱中刺参幼虫培育试验[J].渔业研究,2016,38(5):357-362.

猜你喜欢

浅海刺参孵化率
苏豪×钟晔(抗)正交秋用种孵化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夏眠的刺参
夏眠的刺参
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为什么浅海海鲜比深海多呢?
光照对白刺参、青刺参和紫刺参生长、消化及免疫的影响
雄蚕品种“秋·华×平30”的孵化率与雄蚕率调查*
Automatic extraction and structuration of soil–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information from soil survey reports
滨州浅海海域浮游植物丰度及其多样性
浒苔添加比例与微生物发酵对幼刺参生长、消化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