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总理作汇报的硅钢人
——记湖北省首席技师、武钢技能大师、硅钢事业部职工汪海淳

2016-12-12张文成,朱一知

钢铁文化 2016年5期
关键词:硅钢武钢总理

向总理作汇报的硅钢人
——记湖北省首席技师、武钢技能大师、硅钢事业部职工汪海淳

5月23日下午,李克强总理视察武钢。

汪海淳,硅钢事业部四分厂热八车间环形炉机长,现场与总理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回答总理的提问。

当天晚上,新闻照片和影视图像就在网上和媒体平台上传播开了。从那天起,找汪海淳的电话就一直不断,包括远在海外的朋友都打来越洋电话,饶有兴趣地问他:总理都问了你些啥,你和总理又都说了些什么!

“总理说了,硅钢是武钢的拳头产品,不仅市场上有竞争力,还体现了国家竞争力。总理知道,国家的硅钢实验室就在我们武钢,也知道,我们武钢的硅钢是从小到大、依靠自主创新一步步发展起来了,很不容易!总理说,大家都辛苦了,谢谢大家,还和我亲切地握手了呢!”提起当天的经历,汪海淳依然激动不已。

汪海淳,湖北省、武汉市首席技师,武钢技能大师,一个扎根一线的产业技术工人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自主创新没有坦途

硅钢被誉为钢铁皇冠上的明珠,要让这颗明珠更璀璨,就必须经过环形炉的烈火锤炼。

“武钢一硅钢环形炉是引进的日本新日铁的技术和装备,当时花了几个亿人民币。”汪海淳庆幸自己赶上了国家对武钢大建设的浪潮,在武钢“一米七”工程合同落笔引进之时,他就身在其中。

“我们不仅要懂得引进世界先进的硅钢生产技术装备,同时更要通过自力更生来消化吸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汪海淳从那时起就在心底扎下了根,要做创新的开拓者。

为了掌握世界最先进环形炉的生产技术,为了提高武钢硅钢的产品质量,汪海淳常常“泡”在现场,没日没夜地跟踪工程进展,成堆成堆地查阅、吸收技术资料。

为了让环形炉的技术发展更加适应新时代的产品要求,他根据低温HIB钢的工艺要求,在设计工作中提出了几十项新技术,大大改进了环形炉生产工艺。

根扎的越深,吸收的养分就越多。汪海淳最为自豪的是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共同努力,加快了环形炉主要装备国产化的进展。

——环形炉精度控制达到严苛的毫米级的标准;

——炉底板实现了由国外进口到引进消化吸收的成功改造;

——通过攻关,将内罩使用寿命,设备周期整体提升。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他与团队完成了一个个难题的突破,一代代技术的改进,为武钢硅钢自主创新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一硅钢引进第一代环形炉,再到二硅钢、三硅钢、直至现在的四硅钢,凝聚着象汪海淳一样立足岗位、自主创新者们的辛劳与汗水。

和环形炉摸爬滚打近40年,汪海淳不仅让自己的足迹遍布每座环形炉,更经手了每一座新起的炉子,当过每个炉子的机长,成为当之无愧的武钢环形炉权威。

吃苦是“炼”,敢想敢干

“年轻人一定要不怕吃苦、不怕吃亏,吃苦是炼,吃亏是福。”汪海淳每次都这样教育刚进机组的新人,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身体力行的信条。

工作几十年以来甚至都没有休过年假,在他忙于生产工作的时候,他妻子的脚崴伤,然而汪海淳却没时间陪她治疗,之后妻子病情恶化成脚踝滑膜炎,至今没有完全康复。

年过半百的他,毅然挑起了现场安装试车的重担。在环形炉设备安装调试最为紧张的那段时期,他和年轻人一样,蹲扎在现场一干就是几十个小时。困了,就在现场一个角落打个盹;饿了,就找点方便面充饥;没有“双休日”,只有工作日,为的就是不影响工期,把所有的问题隐患解决在试车前。他先后查出并督促整改问题达四百多项,确保各种试车项目一次成功,助力

新一代的环形炉尽快步入生产轨道。

顽强的钻研精神,丰富的工作经验,让汪海淳的科研成果一个个破土而出。他手上诞生了多个专利,多项自主创新成果,他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得国务院以及湖北省政府津贴……

有企业出高薪想“挖走”汪海淳时,他婉言谢绝。看着技术一代代进步,看着劳动价值得到体现,汪海淳早日深植下对硅钢这片热土难以割舍的感情。

现在,汪海淳每年都在进行导师带徒的活动。领导有这个要求,他自己也有这个心愿,想把自己掌握的本领多传些给后来的年轻人。

不断地去超越,是他的追求

轧线出了故障,废的可能只是一卷钢,但环形炉要是出了质量问题,那废的可是一炉钢,100多卷啊。

想着从矿山采掘到冶炼炉火熊熊,再到硅钢成材的最后工序出现质量事故,汪海淳就觉得痛心。

质量,重于泰山。

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是企业颠覆不破的真理。

对问题点一个也不放过!汪海淳把精力放在质量提升的技术攻关上。

有一段时间,环型炉底板使用寿命短困扰着汪海淳,因为这不仅增加了生产的成本,更影响着产品的质量。作为机组负责人,解决难题义不容辞!

为彻底解决难题、以绝后患,他日以继夜地奋斗在生产一线。饭点不准已然成了他的生活常态,在反复总结实践经验之后,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用新的工艺方法替代原来的生产方式。

技术攻关的决心和信心要用行动和效果来检验。

为了让自己的设想付诸生产实践、让质量提升落到生产实处,一方面,汪海淳严格对供货底板的验收标准,验货的事情本可以交给其他职工去做,他尽可能做到亲自把关。对于不达标准的货物,他一律拒收。他不想因为细微的差错而产生变数,更不想让自己因为没有全身心投入而留有遗憾。

另一方面,他与底板厂家的技术人员进行质量改进交流,提出按自己的设想进行试验。新产品投入使用,效果显著,使用寿命提高了,而且成本还降低了。

“不断设定目标,不断超越目标,超越自我,是他的追求。”汪海淳的同事如是评价他。

如何让硅钢的产品质量立于市场的潮头,唯有脚踏实地。

——汪海淳对炉子的运行进行严格控制;

——对保护气体不中断供应设备进行技术攻关和突破;

——对炉门控制进行全方位质量保证;

——一条条管理规范在形成;一个个事故案例都进行汇编,举一反三,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

现在,汪海淳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炉子进行全程监控,发现问题提前处理,保证了环形炉的稳定生产。

生产,要百分之百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是对我们工作质量的最大肯定。汪海淳攻关的脚步一直没有停顿。

钢铁行业的寒冬还很长,走出困境,靠的是自己。汪海淳有这份心愿,同时也有这份自信。

路,在自己脚下。

张文成 朱一知

猜你喜欢

硅钢武钢总理
新总理
无取向硅钢边部线状缺陷分析及改进措施
沙钢成功生产2.3毫米极限薄规格热轧硅钢
工友艺苑
总理答记者问最『强』音
总理说的事我们怎么做?
武钢今昔
2个月已发布11次外部招聘信息武钢人员分流压力山大?
常化与退火工艺对50W470H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
原宝钢高管执掌武钢宝、武合并传言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