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调查研究—对教育APP设计开发的启示

2016-12-12晋欣泉张临英朱连操王运武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6年6期
关键词:娱乐社交用户

晋欣泉,张临英,朱连操,唐 丽,王运武

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理论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调查研究—对教育APP设计开发的启示

晋欣泉,张临英,朱连操,唐 丽,王运武

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得网民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地上网,移动APP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兴起与发展。基于调查问卷的结果,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横向、纵向维度对大学生手机APP的使用情况做出系统化的结果分析,梳理了娱乐类APP、社交类APP、生活服务类APP和教育类APP的特色功能,结合教育类APP使用现状,从三个方面对教育类APP提出科学有效的设计开发建议, 即:①体验极致化,操作简单化;②设计多样化,功能细分化;③界面统一化,内容专业化。

移动APP;内容分析法;现状调查;教育APP;设计开发

【DOI】: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606001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承载知识与信息的主要形式正逐渐由传统纸质媒体向互联网转变。互联网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时间、空间、师资力量等所造成的教育鸿沟。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 work information center,CNNIC)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较2014年底增加 6 303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 85.5%提升至90.1%。新增网民最主要的上网设备是手机,使用率为71.5%,手机是带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设备。2015年,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10亿人,占网民总数的16.0%[1]。

由此可见,移动APP正在以无法预料的速度渗透到人们日常学习生活之中。然而,高校课堂中随处可见的“低头族”现象使得许多教师将手机列为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黑名单中,尽管如此,依旧阻挡不了智能手机对课堂教学带来的强烈挑战。随着网络更加快捷的接入趋势,比如:新一代的网络接入技术Li-Fi正在研制之中,未来可以通过光来传输数据,只要有灯光的地方就可以上网[2]。若一味地不合时宜地忽视移动时代的教育已经发生质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实施必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如何正确设计出适合新形势下的移动教育学习类APP,已成为摆在研究者面前重要而现实的课题。

该研究通过深入了解大学生手机APP的使用现状,分析四种类型APP不同程度的受欢迎的原因,进而比较四种类型APP的优劣差异,总结出对教育学习类APP的设计开发建议。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方法

该文以内容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2月线上问卷星官网和线下纸质所回收的“大学生手机APP使用情况调查问卷”作为分析单元,进行编码、对比、交叉、分析,以梳理各变量关系,对研究现状、研究问题、研究热点等进行归纳总结。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具有明显传播内容进行客观、量化、系统描述的研究方法[3]。该方法通常旨在对研究对象的客观事实、本质属性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统计,根据研究问题界定研究目的总体范围,对目标总体样本范围进行筛选剔除,确定研究样本,选定研究的分析单元,确定研究维度及编码体系,对文献样本进行编码统计、处理,最后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和挖掘研究的深层次内容,并对其发展趋势加以预测和把握,得出一定的研究结果[3]。文章将按照该研究方法步骤对文献内容进行处理、分析。

1.2 研究对象

该文预先设计了“大学生手机APP使用情况调查问卷”,主要通过线上、线下两种途径进行调查问卷的收集。线上以问卷星官网平台为主要统计服务端,辅之以QQ、贴吧、微博等平台,线下主要采用纸质调查问卷形式。利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以江苏省、河南省、山西省和云南省为主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对所收回的问卷(分析单元)进行相关必要处理,即依托前测样本剔除相关干扰问题及选项,并根据被测者答题态度去除无效问卷,最终选定了341分可靠问卷作为研究样本。

1.3 研究编码体系

该文从娱乐类APP、社交类APP、生活服务类APP和教育类APP等四个横向维度对研究样本进行编码统计分析。研究细分维度中的各变量因素,归纳总结APP的整体现状、发展态势及优劣,从而启迪教育类APP的设计开发。研究过程中,根据分析单元各变量特性,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尤其对研究内容的分析,例如:在开放式问题变量的研究中,通过仔细阅读每一份问卷、总结其要表达的观点,然后将其按照内容编码体系进行分类。根据需要,组成3人研究小组,进行评判、数据统计和分析及图表产生采用Excel。

在四维度编码体系中,纵向将从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两个大方向进行设计分析。本质属性分析类目包含设备属性、功能属性、内容属性;非本质属性主要从用户角度出发,设计用户行为、用户体验等分析类目维度。每一类目下的子类目及其所代表的含义将会在内容研究部分作具体阐述。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横向维度分析

2.1.1 大学生使用娱乐类手机APP现状及需求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娱乐类APP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47.8%的大学生对娱乐类APP的需求态度表现为一般,只有11.47%的大学生态度表现为强烈反对。在下载娱乐类APP的大学生中,有82.7%的学生下载过视频类、80.06%的学生下载过音乐类、67.45%的学生下载过游戏类。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更加重视对自身的管理,健身类APP的下载量日益增长。据调查,23.75%的大学生已经下载过健身类APP。此外,31.67%的大学生认为娱乐类APP对自己的学习并没有带来影响,只有7.26%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负面影响。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活节奏快速化、就业形势严峻化,绝大多数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常常将娱乐类APP当成释放压力的一种自我缓解途径。换句话说,拥有一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大学生,娱乐类APP在某种程度上为其带来了相对积极的影响。对于移动手机 APP 来说,由于使用情境的不确定性和使用时间的碎片化,使得用户使用时易受到当前情境特点、使用时长、网络稳定性等外界环境下存在的多种复杂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娱乐类APP的设计不仅要充分考虑其自身的娱乐功能,更要注重APP的可存储性、功能可分解性、抗干扰性,等。

2.1.2 大学生使用社交类手机APP现状及需求 结果显示,社交类 APP 占据了大学生手机 APP市场的很大一部分。在调查大学生社交类手机APP使用情况时,主要从使用类型、交流方式以及用户需求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如图1所示):QQ、微信、微博是当今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三大社交类 APP。其中,有92.38%的大学生使用社交类APP的目的为交友联系,60.7%为动态分享,52.2%是为了传送资料。

图1 常用社交类APP条形统计图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在使用社交类 APP 时主要使用其社交的功能。不过也有较大多数会利用社交软件来传递、分享资料。而在调查大学生对社交类 APP 的使用习惯及需求时,90.91% 的学生选择了私聊,所占比例最多;其次有56.6% 的学生选择表情图片方式;可见,“表情包”正在日益侵入我们的社交聊天过程中。此外,在对大学生社交类APP关注的调查中,发现其中74.19%的学生强调运作速度要快,还有63.64%的学生希望社交APP的功能多样化,61.29%的学生追求界面简洁,62.17%注重流量消耗。

社交类APP的产生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对社交的需求。随着4G网络的推广,移动互联网沟通的速度和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当手机网速瓶颈被突破后,基于 Android、iPhone等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社交服务得以加速设计、开发和发展,使得构建网络人脉关系变得更加便利,社交类 APP 在大学生中已经形成了较强的用户黏性。

根据调查数据可得,大学生更倾向于借助虚拟社交媒介来对特定的目标进行在线的自我表露和沟通。在社交网络中,文字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满足不了人们想要表达某种情感的需求,表情包已被绝大多数大学生所使用、喜爱,正在以迅猛的速度入侵到各种聊天社交软件中。

移动社交类 APP强调的是用户在移动环境下和碎片时间里“随时”“随地”“随心”地完成使用和操作。所以社交类APP的效率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用户的选择,运行速度的快慢会影响APP是否会被用户持续使用。此外,大学生更注重社交应用内容本身,应涉及功能点多、界面设计简洁直观。因此,在设计产品时,应在产品功能架构清晰的基础上,处理好界面之间的视觉关系,使功能最大限度地呈现给使用者的同时确保均衡界面的视觉体验。

2.1.3 大学生使用生活服务类手机APP现状及需求 在该次接受问卷调查的341名大学生中,有54名(15.84%)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不会马上求助APP,然而66.86%的大学生会选择视情况而定。数据显示:仅有2.93%的大学生没有使用APP进行网上购物;3.23%的大学生没有使用支付宝。但是,只有4.4%的用户愿意为其付费。

在对生活服务类APP使用满意度的调查中:对移动支付类(如支付宝,等)表示非常满意的比例最高,只有27.86%;其次是网上购物类(如淘宝、美团,等),21.11%。目前,大学生常用的几款生活服务类APP,如火车/机票查询、定位查询、支付宝、淘宝,等,交叉对比分析付费和满意度两维度可知,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的比例均不超过50%,生活服务类APP的某些功能还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有可提升的空间。

随着WIFI和通讯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广大用户对于生活服务类APP有了各种各样新的需求,在流量费、手续费和安全性等方面需要很大地改善。近来因泄露个人信息,发生的诈骗案件越来越多,让人防不胜防,安全性问题成为生活服务类APP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由于用户对信息技术和移动产品的不断熟悉,生活服务类APP已不再需要借助形象化的设计来辨别功能,设计风格逐渐由复杂多样向简单、专一转变。在及时性、流畅性以及界面设计上,生活服务类APP获得学生多数的肯定,其所特有的为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快捷的特性,使得其使用人数正不断上升,未来很大程度上会逐渐成为生活必备品。

2.1.4 大学生使用教育学习类手机APP现状及需求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教育学习类APP下载排名榜中位于前三的分别是:词汇类(87.39%)、课程表类(65.69%)和应用工具类(63.93%);只有5.87%的学生选择早上醒来最先看教育学习类APP。通过纵向分析时间段可得,用教育学习类APP的比例曲线呈现“双峰”状态,第一个高峰是7~11点,第二个高峰是19~22点。在使用此类APP的用户中,88.27%的大学生认为移动学习对传统课堂并未形成冲击,对传统授课方式呈现接受态度。然而,40.76%的大学生认为教育学习类APP对自身学习行为的正面影响不大,只有13.70%的大学生认为有很大正面影响。

在对设计开发需求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38.42%的大学生愿意为教育学习类APP付费;在内容设计方面,78.3%的大学生认为专业知识的学习较为重要,67.16%认为思维方式的学习比较重要;在设计时长方面,有33.72%的用户希望使用时长为8~15 min,43.11%希望使用15 min以上。

在众多教育学习类APP中,词汇类APP更受到大学生群体的关注。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大学生可自由支配大量的空闲时间以达到对碎片化知识的记忆。但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绝大多数大学生更适应时间集中化系统学习。就目前而言,教育学习类APP还处于起步阶段,其自身建构体系不够完善,无法贴合用户的需求,很多问题仍待解决,造成用户的使用持续度不高,用户黏性差。尽管大多数中国手机用户对付费行为有抵触情绪,但是若采取强制措施,必须为某一类APP付费,他们的选择将更加倾向于为教育学习类APP付费。

2.2 纵向维度分析

为分析高校APP使用情况及现状的总体情况,根据娱乐类APP、社交类APP、生活服务类APP和教育类APP四个横向维度信息,设计出纵向内容分析类目表格(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APP可从本质属性(α)和非本质属性(β)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就本质属性而言,αAa1和αAb3的值较高,分别为76.83%和77.71%,即当前移动客户端市场以Android操作系统为主,ISO系统虽然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影响广度远小于And- roid。APP的推广程度和途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用户的选择及使用,用户惯用于手机系统自带应用市场来寻找所需软件客户端。该文将非本质属性(β)划分为用户行为(D)和用户体验(E)两个维度。

在D维度中,根据βDh2(64.22)和βDi2(65.69)可知,社交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户对社交APP的依赖性较强,社交APP中必定有某些功能的设计开发是非常成功的,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吸引用户,使用户对其产生黏性。此外,虚拟网络空间环境中,“信任”也是影响变量D的一个关键因素,可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即人—人、人—APP和APP—APP。不论在哪个层面,主导因子都是人,人通过言语、表情动画、星级评价等形式,对APP有整体主观信任程度,而这种公开信任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对APP的决策。

E维度中,参照βEk1(50.44)和βEm1(71.85)可知,APP存储空间小于50M,更有利于生存,大多数用户对于APP持积极态度,更加愿意接受新事物。El维度中,βEl4和βEl5两数值接近,各占总体1/3左右,用户能够为了教育APP付费,同时用户更倾向于免费APP。四类APP中,仍有2/3甚至更多的用户没有被任何一款APP所吸引。今后,通过专业设计开发人员的完善、修补,APP在未来网络市场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能。

3 四类APP特色总结及其对教育类APP设计开发的建议

3.1 对四类APP特色的总结

3.1.1 娱乐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娱乐类APP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例如影视、游戏、音乐、资讯、健身、美图等都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开发者们致力于为商家与消费者打造更专业、更具体、更省钱的手机移动服务。在这一类服务平台中,“天天动听”这款APP的设计开发还是比较成功的,更受用户的喜爱。其丰富的主题内容、管理界面的简洁操作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3.1.2 移动社交是最受用户依赖的网络服务模式 手机上具有社交功能的APP越来越多,对这些社交APP的使用,大学生是最活跃的群体。根据调查可知,用户在及时通信类(QQ、微信)、SNS类(以QQ 空间为代表)和微博类(以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为代表)“具有社交功能的手机应用程序”的社交APP中表现活跃,对其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手机社交APP逐渐从沟通的工具演变为具有媒体化倾向的工具[4]。用户通常以交友联系、动态分享、获取信息为目的使用社交APP。其中私密性设计功能、文件传输功能及表情包功能最受用户的青睐,而安全性和耗量(消耗的流量、电量)等方面,用户期待能够有所优化。

表1 APP内容分析类目编码体系表及其结果统计

3.1.3 O2O生活服务体系日益庞大 O2O生活服务在互联网电商大战的推广下,逐渐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中吃、住、行、游的APP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一方面,生活指导提示类APP,例如:百度地图、天翼导航,等,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优化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消费类APP,例如:淘宝、京东、美团团购,等,在便利用户生活的同时,又给用户造成财产隐私等方面的安全隐患。

3.1.4 移动教育网络服务保持稳健增长 教育类APP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内容都不系统完善,有较大的市场成长空间。教育类APP的种类繁多,按照在学习中的应用,可分为阅读类、工具书类、游戏类、提醒类、考试类,等。不同类型APP具有不同的特性功能,就教育类APP整体而言,用户在内容上更多地考虑到思维方式、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培养和熏陶。调查显示,教育类APP作为辅助学具无法取代传统授课,非专业的面对面指导缺陷在于个体差异化学习中存在隐患。

3.2 教育类APP设计开发的启示建议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如何正确设计出适合新形势下的移动教育学习类APP,该研究提出了以下观点和建议:

3.2.1 体验极致化,操作简单化 教育学习类APP面向的用户是当代大学生,用户群体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鉴别能力。通过对问题:“手机APP存在哪些问题会导致您不再使用或卸载”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导致用户卸载APP的主要原因是浪费用户的时间。广告太多、程序闪退和操作步骤累赘复杂等都是在浪费用户的时间,而大学生的时间观念是比较强的。因此,从用户这个方面来讲,在设计APP的时候,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保证程序的稳定性,减少出故障的几率;第二,聚焦教学内容,避免冗余信息干扰用户;第三,操作步骤简洁明了,便于用户使用。

3.2.2 设计多样化,功能细分化

①学习类 APP 中加入娱乐元素。用户除了装机必备娱乐软件之后,非必备娱乐软件下载量第一的就是游戏类APP。从心理学角度,大多数人都有将游戏当成释放自己被压抑天性的一种途径。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人类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5]。如果将教育学习类APP的学习性与娱乐性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以往呆板、严肃的风格,适当加入一些趣味性,即以游戏的形式将某种知识点呈现作为教育学习类APP的创意核心,让用户在使用时就可以随时随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②学习类 APP 中加入社交元素。大学生对社交类 APP的使用依赖度高于教育类 APP。然而,很多教育类APP大多数采用封闭式的资源分享,缺乏互动与沟通。当前研究者十分关注学习者的非认知技能,因为它们与学业成功密切相关。在教育类 APP 中加入社交元素,有助于提升使用者的非认知技能,非认知技能与兴趣、动机和意识相关[6]。例如:创建学习共同体,让使用者在学习的同时能找到志同道合之人,自行建立社交关系,增加使用者之间的互动;也可创建一定的学习任务和相应的奖励机制,并设立好友积分排行榜,带动身边的学生朋友进行全民学习,激发使用者的竞争意识,进而提高使用者活跃程度,让其行为、情感、体验对真实世界中的人产生持续的影响,增加用户黏性。

3.2.3 界面统一化,内容专业化 移动APP设计要素主要包括形式要素和内容要素。用户对于APP要素,最在意的还是界面设计。对于APP来说,界面设计的重要性就犹如外表对于人的重要性一样。如果界面设计不具备美感和艺术性,那很多用户可能直接就选择不使用,这是一个“第一印象”。因此,教育学习类APP的设计仍然要注重界面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界面要保持一致性,这是指APP的整体风格,即平时所说的画风一致;第二,界面设计简洁,出现在界面上的元素都应当包含一定的信息,这些元素可让使用者一眼便看到“目标”,无用或者无价值的元素要统统摒弃;第三,界面设计要符合一定的教育规律,主次清晰,要有层次感和系统性。

对于内容要素来讲,教育学习类APP也有与其他APP的不同之处—教育性。通过数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现有教育学习类APP的不足之处,也是未来在设计制作时要尽量避免的。对于学习形式,运用心理学规律,注意对用户的多种感官进行刺激,即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多种媒体结合[7];对于学习要求,应当注意APP在内容上要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内容必须是正确的和足够专业的,在设计的时候遵循一定教学系统设计原理和方法。

21世纪的学习,应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是通过媒介和丰富的可视化资源进行的学习,是以设计为导向的适应性学习[8]。因此,教育学习类APP的制作,还是应该以教育性为首、艺术性为主、技术性为突破口。教育性是教育学习类APP的灵魂,在设计中要融入符合学习内容的学习理论;艺术性是决定APP能否达到教育目的的关键,它决定用户是否会去使用APP;技术性是打败其他同类APP最有力的武器,技术突破能够提升学习的效率。

4 总结与展望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大数据的提升,移动APP的大潮已经掀起,并且成为互联网行业最耀眼的新星,深刻影响着广大用户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必将成为未来人们使用的常态化终端工具。互联网时代的APP设计,一是为了引导用户行为,二是为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文章通过调查高校大学生对娱乐类、社交类、生活服务类和教育学习类手机APP使用情况,分析四类APP的使用现状及需求,将四类APP的优势迁移到教育学习类APP,设计出借助Android等操作系统,采用分模块管理系统,满足学习者在学习时间、空间、起点、重点各异的教育学习类APP[9]。不远的将来,针对用户不同需求而设计出来的个性化移动教育学习类APP一定会在各种智能移动终端广泛使用,推进实现泛在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建设学习型社会。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三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201601/P020160122469130 059846m,2016-01-22

[2]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4):14-21

[3]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85-296

[4]张敏,孙洋.大学生手机社交APP使用行为的实证分析—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J].新兴传媒,2013(11):61-63

[5]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6

[6]赵建华,蒋银健,姚鹏阁,等.为未来做准备的学习:重塑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NETP2016)解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2):3-17

[7]江丰光,王丹,林群,等.多媒体学习理论视角下英语多媒体学习资源设计框架—基于学龄前儿童英语听说APP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12-25

[8]孔晶,郭玉翠,郭光武.技术支持的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6(4):88-94

[9]张临英,晋欣泉,杨曼,等.基于移动APP的微课程资源优化设计研究[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5(3):34-40

Survey of APP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The implications for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APP

Jin Xinquan, Zhang Linying, Zhu Liancao, Tang Li, Wang Yunwu

SchoolofWisdomEducation,JiangsuNormalUniversity,Xuzhou221116,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has enabled netizens to gain access to the Internet via mobile device anywhere and anytime and mobile APP has been emerging and developing along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rnet. Based on the survey, we analyzed mobile phone APP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mensions by content analysis. We summarized characteristic functions of entertaining APP, social APP, life service APP, and educational APP. Then by relating to the current status of educational APP us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effectiv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APP from three aspects as follows: maximizing the experience and simplifying operation, diversifying the design and specifying functions, and unifying the interface and specializing knowledge.

mobile APP; content analysis; actuality investigation; educational APP; design and development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促进教育变革的智慧学习环境研究”(146222117)研究成果;2015年国家级省级重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虚拟现实技术支持的移动APP微课资源创新设计与开发研究”(201510320033Z)研究成果;2014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高校微课程支持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XSJCX5049)研究成果。

2016-06-28

晋欣泉(1996-),女,河南焦作人,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移动学习与智慧教育研究。

王运武(1980-),男,山东东阿人,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化学习技术与环境、教育信息化、学习科学与技术、数字校园、战略规划、思维训练。电话:15162242310;E-mail:jiaoyujishuxue@yeah.net

G40-057

A

1004-5287(2016)06-0625-07

猜你喜欢

娱乐社交用户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关注用户
娱乐眼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