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服联合主创设计神舟十一号宇航员地面保暖装置

2016-12-12

纺织服装周刊 2016年45期
关键词:北京服装学院睡袋神舟

“做服装产学研领导者” 北京服装学院 专版

北服联合主创设计神舟十一号宇航员地面保暖装置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航天员使用的地面保暖装置由北京服装学院教授贺阳联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杭海进行设计。该设计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精神,又有助于塑造中国的航天形象,得到了中国航天员中心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

贺阳详细讲解了保暖装置的设计要点。

保暖装置设计纹样。

电视台播出神舟十一号返回地球实况。

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航天员使用的地面保暖装置随之亮相。据悉,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教授贺阳联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杭海,为此次任务进行了航天员地面保暖装置的设计。

全力确保宇航员的安全温暖

贺阳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制服、火炬接力服装的设计者,也是“神七”、“神九”、“天宫二号”任务宇航员睡袋纹样和舱内工作服色彩的设计者。这次为了科学设计地面保暖装置,在暑假期间,贺阳和杭海两位教授带领刘典与林帆两位学生,完成了保暖装置的睡袋及盖毯设计。为保证航天员的安全与使用方便,她们在睡袋功能结构上进行了审慎设计,对面料与缝制技术进行了研讨与甄选,确保选料与印染工艺环保安全。

设计工作在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精神,又有助于塑造中国的航天形象,得到了中国航天员中心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

正值深秋时节,天气很冷,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降落地点在内蒙古中部草原,虽然宇航服及头盔具有一定的保暖性能,但并不能满足全身需要,因此还是需要一个保暖装备。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宇航员出舱后不是直接坐在椅子上,而是要在宇航服外穿上睡袋、盖上毯子。为了适应宇航员在扶手椅上自然弯曲的状态,睡袋按照宇航员的姿势特意做成弯曲样式;为了防风保暖,面料则采用了户外运动的专业面料。

贺阳从“神舟七号”开始就为舱内睡袋设计图案和纹样。由于睡袋会留在轨道舱无法回收利用,因此每次的睡袋都需要重新制作。此次地面保暖装置中睡袋和盖毯的色彩以中国航天员中心标志的色彩为标准,从明度、色相及彩度三个方面,考虑与航天中心视觉形象的统一,形成可识别的色彩体系,反映民族特点,提高识别度。

传统与现代的经典结合

贺阳坦言,设计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中国传统纹样的选择与提取,以及怎样创新设计这些纹样来表达当下的时尚与中国文化,最终获得民族认同感。因此,贺阳找到了大量传统花卉植物和祥云图案。最终的设计视觉来源于汉唐时期的祥云和植物纹样,富有现代感和大自然的韵味。

为调整图形与标识之间的比例和色彩关系,贺阳还做了很多实物打样的测试,包括纹样大小、色彩、排列方式、间距等,并做了大量的详细比较。同时也对提取的传统花卉纹样进行重新设计组合,借鉴了传统图案的排列结构,使图案排列更加协调、有层次感。成品看起来既简洁大方,又不失中国特色,在适应新的材料工艺方式的同时,还具有设计感、现代感。尤其是两面可用的盖毯,更是细心地搭配两面的配色及图案;睡袋内里也用了花卉纹样增加美观,呼应整体的协调性。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贺阳是利用暑假时间和业余时间,花费了两个多月无偿进行设计的。贺阳诚挚地表示,希望能为我国光荣的航天事业出一份力,希望每一次的设计都能达到更高的标准、学到更多的东西,这些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本项目也是学校博士项目“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的一次重大实践。除此之外,贺阳还与大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所有设计都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限制,实际上创新是源自于限制。

猜你喜欢

北京服装学院睡袋神舟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头大”的一天》系列一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野》
云睡袋
神舟十一号与
户外睡袋:伴你酣然入梦
北京服装学院雕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