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君子三知

2016-12-10张静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知人蒙田诺贝尔文学奖

张静

斥鴳翱翔蓬蒿之间,不敢扶摇直上九万里;叶叶相交通,仰头相向鸣;兽懂兽言,鸟明鸟语:大自然是如此巧妙地隐喻君子三知——知命、知礼、知言。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蒙田在一篇名叫《论自命不凡》的随笔中写道:“对荣誉的另一种追求,是我们对自己的长处评价过高。这是我们对自己怀有的本能的爱,这种爱使我们把自己看得和我们的实际情况完全不同”。蒙田所说的实际情况就是孔子所说的命,那么知命就是知道我们的实际情况是什么,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我们要预估我们能做什么。设想,一个耄耋老人在小报小刊连豆腐干的文章都发表不了,居然做起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梦,这就是不知命了;又设想,一个年富力强的人,在文学方面屡屡获得国际大奖,连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梦都不敢做,这同样也是不知命。不知命不局限于蒙田所说的对自己的长处评价过高,也包含了对自己的长处有所忽视。挟泰山以超北海,这是不知命;跳起来可摘桃子,却没有摘,这还是不知命。孔子说,五十知天命,我们作为青春学子,应该早知命,能到什么山,咱们就唱什么歌。本可挑大梁,奈何做螺丝钉;本可慕鸿鹄以高翔,奈何檐下为燕雀?

不知礼,则无以立也。

别小看礼节,它可是你安身立命的基础。知礼的程度反映了你的修养层次,体现了你的人格品位。那些万口传诵的人不仅仅是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而是他们在与人的交往中知礼。鲁迅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去看望寿老先生,1902年至1909年,鲁迅出国留学。这8年间,鲁迅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1906年6月,鲁迅从日本回绍兴与朱安女士结婚,在绍兴只停留了短短的4天,但他仍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老先生。鲁迅的文学成就万众瞩目,但他的知礼更教人感佩。知礼当然不限于弟子尊师,还包括对其他长辈、平辈和晚辈施以相应的礼数,做到长幼有序。我们还须知,不仅对熟人要知礼,对陌生人也要知礼;不仅在当地知礼,出门远门,到了异乡他国也要知礼。我们走到哪里,就让知礼走向哪里。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我们的实际行动告诉这个世界: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为什么不知言,就不能知人呢?因为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外化,“巧言令色,鲜以仁”,从语言我们可以看出谁是小人;君子形于内、征于色、发于声 、践于途,也就是说君子不仅言为心声,而且言行一致,我们自然从语言中看出谁是君子。即使语言伪装了心灵,我们也可以从语言的蛛丝马迹中去辨别谁是君子,谁是小人。

你想做君子吗,请三知!

(指导老师:陈军)

猜你喜欢

知人蒙田诺贝尔文学奖
“存而不论”的智慧
存而不论的蒙田
塔楼里的 微光
指点迷津
为何今年不颁发诺贝尔文学奖?
《人物志》中“知人”理论的现实价值研究
论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妙答
诺贝尔文学奖VS茅盾文学奖,谁更能反映中国文学的真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