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活体饵料生物
2016-12-10
水虻科昆虫是双翅目短角亚目中一个较大科的昆虫,目前已知该类群有3000余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较为丰富。我国水虻分布种类超过250种,目前还有大量的未知种类,主要集中在华中、华南和华北地区,占我国水虻总分布的90%以上。
大多数黑水虻胸部和腹部为金黄色,且腹部背板与第3~5腹板具有大块椭圆形黑斑;头部半球形;从复眼到腹末长14~23毫米,雄虫平均体长18.6毫米,雌虫平均体长17.3毫米;复眼黑色,占到整个头部的2/3。黑水虻幼虫呈蛆状、扁平无足,身体除头部外可分为11节,头略尖。低龄幼虫为白色,随着成长颜色逐渐加深。幼虫在食物周围不断迁移,常常大量聚集在食物附近,具有避光性。黑水虻幼虫的生长发育可分为6个不同龄期,到第6龄则为预蛹,一般认为这个时期的幼虫不再进食,而是爬出饲料寻找合适的化蛹场所。
黑水虻的栖息范围和取食谱都十分广泛,在潮湿的淤泥以及各种动植物的残体中都会发现有幼虫聚集,以多种腐殖质为食,成虫常在其幼虫活动范围附近栖息和交配,并选择在裂缝口等狭小的地方进行产卵。由于其预蛹阶段有自行爬出取食的生活习性,在规模生产中为分离和收集水虻提供了不少便利,由此成为一种重要的应用昆虫资源。
黑水虻幼虫干虫含粗蛋白质42%~44%、脂肪33%~35%、粗纤维7%、灰分和水分约占16%;鲜虫含蛋白质17%、脂肪12%。黑水虻氨基酸含量很高,与鲱鱼粉相似。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50%以上,相同质量的黑水虻干虫必需氨基酸含量是鱼粉的2~3倍,蛋氨酸含量是鱼粉的2.7 倍,赖氨酸含量是鱼粉的2.6倍。
黑水虻含有丰富的天然抗菌肽、月桂酸、蛋白酶、P450解毒酶、水解酶等抗菌物质,用黑水虻饲养动物能起到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等作用。
(重庆 李来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