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靠信息化 打造智能钢铁企业

2016-12-10孙劲,耿佳

钢铁文化 2016年3期

依靠信息化 打造智能钢铁企业

2016年2月2日,武钢召开了“心系科技,情系人才——科技人员代表座谈会”。会上,马国强董事长对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从9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和解答。

“要加大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引导和推动全员创新,将创新落到实处,力争让武钢2016年步入良性增长,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

——马国强

一、关于生产过程控制和信息化建设

过程的控制远比结果重要。只要每一个过程能够控制到位,结果应该是没有大问题的。没有一个企业,生产的每一个产品都要检验。我们该上的检测手段该做的工作要做。像汽车板,我们可以分步走。第一步我们可以推直供。我们用不着在厂里把每一个缺陷都解决掉,只要你把过程都控制好,从炼钢开始到热轧,然后到冷轧出来,有哪些缺陷你可以记录在心里,同时付给客户,告诉客户多少米的地方可能有什么东西。如果是直供,通过我们加工中心自己加工,到这个地方以后,他本来就要开卷,他本来就要切,横切,纵切,这些问题就不会到客户那地方去。我们通过这样的练兵,会慢慢地找到一条自己的规律,哪个东西发生变化对我哪个缺陷有影响,这就是我们日常需要做的工作,要把这些工作做好了,你这个企业才叫做能生产电工钢的企业,才叫做能生产汽车板的企业,否则你那叫蒙啊。有些东西需要靠慢慢摸索,靠经验积累,变成信息化、自动化,然后固化下来,大量的人为干预肯定是不行的。

关于信息化建设。我觉得汽车板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可以试着从订单进来,到我们排产下去,到过程控制,大家梳理一下,订单进来,不同客户到底有多少区别,这个识别程度我们到底有多高,这个是我们的基础。有了客户的需求,有了我们制造经验,怎么样能形成一套流程,能够自动的下发生产,再加上我们这些年总结出来的这些控制节点,不同的客户,模具不一样,冲压对钢板要求也不一样,怎么样能把它形成一套闭环,我们要尽量少地用人工干预。

我们的信息系统孤岛多,要改变起来有难度。首先要改变我们炼钢不希望让热轧知道,热轧不希望让冷轧知道的情况,这是公司的利益。我不相信每个人愿意生产废品、愿意生产次品,大家的目的、愿望都是要生产好的产品。用不着非要把责任分得那么清楚,把考核分那么清,但是我们必须要把过程控制做好。

我建议大家多做点尝试,汽车板将来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还是我们很重要的产品。我们将来应该有个目标,而这个过程中,大家谈到的很多观念我也赞同。

二、关于给技术人员减负

第一要减少不必要的会。我们职能部门要理顺,要减少不必要的会,工作方式上要做些改变,特别是各级管理者要做一些改变。要开解决问题的会。因为我们是一个长流程的企业,需要大家协作,研究一个事情,解决一个事情。所以该做的这些事情要做,那么有些虚的东西,我们该减的要减。

第二要改变我们的习惯。我们的信息系统还要重新梳理,关键要看使用效果。信息系统本身就是要减负,因为我们平常把大量的数据收集起来,按照管理需要,经过加工、筛选、整理,形成了报表、信息。我们各自应该能找到需要的数据,而不是上面要一个数据,下面又去忙于收集、忙于整理。

第三,做任何事情都要换位思考。我自己本身也有这个习惯,安排个会或做什么事情前,我要考虑有没有意义,是不是增加大家的负担。各级管理者都要从这个角度出发。这样的话,时间安排、通知的人的范围都可做些变化,希望通过这样几个方面,能够把我们减负的事情做好。

三、关于产销研协同

研究院和现场是什么关系?谁给研究人员出题目?我觉得更多的可能是现场和市场。切忌不能研究院想研究院的事,现场想现场的事。研究人员日常工作的绝大部分,还是立足于解决现场需求的问题,解决市场需求的问题,怎么样紧紧围绕现场?从研究院体制上要做些改变。现场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增强。创新、产品研发,应该是现场要我研发,要我创新,而不是研究人员天天追着要我创新,责任主体要变化一下。硅钢中心和硅钢事业部的关系也要再理一理。关于产销研,更多的是要强调协同。销售中心是要面向市场为主,制造部要面向现场为主,研究院就是以研究为主,怎么样把它结合起来?产销研是一个很好的模式,要真正把它的精髓发挥出来。生产厂、销售中心、研究院,怎么样形成合力,往一个方向去努力?我们还要研究。我们将来在组织生产上,满足客户的要求,首先是销售中心的任务,但销售中心要跟制造部要密切结合。大家习惯了拿到订单然后才能生产,这不行呀!我们重要的战略产品,客户比较明确,你对你的客户要有个把握,我们努力占有多少市场份额?有些东西要备料,有些东西要预生产,不能机械,这点风险我们要冒。还要发挥各个加工中心的作用。在协同过程中,有考核不合理、机构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还有观念、体制上的问题,我们要变。

四、关于装备

如果研究的、实验的设备太差,那你研究不出新东西、好东西,包括刚才谈到的四硅钢。我们以后要做很多决策的工作,要不你的装备就低端化、产品大路化、人员工资低端化,那就是同质化竞争;要不你就尽量的按照产品的要求,要高端化。在这个过程中,要把制约我们关键的东西找出来,不能穿西装配布鞋,也不能穿西装穿皮鞋扎草绳。另外,我也再提醒各位,关键还在控制、在使用。不要因为产品质量不好,就老怪装备。大家看看国外一些公司都是六七十代的装备,但是人家生产出来的汽车板哪一块比我们差?关键的东西要有。总之,包括将来的中试,也要以高水平去做,一定要立足能出产品。

五、关于重大专项

我觉得汽车板、电工钢可以弄两个大的专项,一揽子梳理一下。公司重大专项现在更多的是自下而上,我们也可以自上而下,我希望汽车板,电工钢你们弄一个三年赶超的计划。这是一个一系列的指标体系,包括结构,包括质量稳定性,包括成材率等等,每一年产销研要负责对这个指标体系进行对标,三年以后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我们作为专项,该改的体制,该改的机制,该做的改造,该上的装备,我们一揽子来。三年完成了是什么样?这样目标明确,也容易考核,也容易评价,也便于我们激励。现在迫切需要把我们这几个产品抓好,特别是电工钢,我们起步这么早,应该引领。

在国家重大专项管理上,第一要积极鼓励我们技术人员去参与外面的大课题,不仅是资金问题,另外一方面是开阔我们的视野。第二个就是专款专用,要符合规定,既然拿了人家的钱,就好好把这个活干好,该按照规矩招标的要招标。

六、关于技术人员职业发展通道

我们的职业通道还要建立好。首席也好,专家也好,可以动态去考核、评价,可以设立限定这些领域,在那个领域里面着重培养。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技术人员这个通道最高水平就是首席,那么首席到底有什么权利?有什么责任?在这个领域里面是否有知名度,可以2年、3年,大家再重新再来评价一下,有些人可能到龄了,要退出,有些人可能干得不行了,要退出,那么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要稳定一个预期。

关于双通道的问题。关于技术人员,我曾经给他下了一个定义:大学及以上毕业,没有进入管理岗位的人。要让这个群体都满意,比较难,但是我们要想办法,要让尽量少的人进到管理岗。我们的管理岗位人太多,可能你技术方面很出色,但确实不一定有管理才能,那么把这样的人调到管理岗位,可能既对事业不利,对他个人成长也不利。权力你看来自什么,来自技术权威的,这是最牛的,为什么呢?因为谁都得听你的,如果不听你的,我这企业就活不下去了。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建立这样一个机制,从薪酬上,其它荣誉等方面要把他们激励好,这才叫崇尚创新。如果咱们还是官本位,从我开始,拿的收入是最高的,全武钢没有一个人超过我,这企业没希望。双通道这件事情,绝不是口头上说说的,重视研发,重视科技人员,也绝不是口头上说的。

图 朱旺春

这里我想提醒我们科技人员,真正的专注于研发的人,绝大部分人对待遇的诉求没有很高。我话分两头说,我们的职责是要把大家照顾好,要让大家劳有所获。从大家的角度来说,要避免急功近利。做研究是一种本事,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幸福。说实话,我们有经营压力、各级管理者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但是我不希望我们的研究人员也那么急功近利,有的时候你要有一点点定力,哪怕研究个2年、3年。在整个体制上,人力资源部一起研究,多征求大家的意见,尽快在新一轮改革中把这个问题理顺。

七、关于机关、领导如何做好服务

今年这几次座谈会,大家发言很踊跃,我确实从内心感到很高兴,但是我们这样的场合毕竟太少了。我希望平时,包括你们,包括各个厂长、部长,为了把工作做好,你们对我们有哪些要求,提出来。我看到大家提要求不多。就像我们国家一样,劳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也出台制度,但是作为武钢,我要为武钢好,还有哪些地方不合适,该要哪些政策,那是我的事,我要天天去找他们。我也希望我们下面的各个厂、部,包括你们研发、科技人员,我要把这件事办好,你哪些东西制约了我?法律的事情我们不谈,法律我们改不了,但是规定是我们自己定的呀。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些氛围,大家坚持想把事情做好,为了荣誉也要把它做好。哪里有什么障碍,我们就解决什么障碍。各个厂部能够解决的,各厂部要解决,需要我们公司解决的,公司来解决。

我们管理部门,各级领导者首先是服务的。我们手上掌握着资源,掌握着定规矩的权利,我们更要服务好,让一线的职工,包括科研技术人员,也包括营销人员能感觉到:他们提的任何诉求,只要是对工作有利的,我们都在回应,都在改,都在变。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要让他们在各自岗位上,把各自的工作做好。

八、关于创新

创新这件事情不是那么神秘,所以我们要全员创新,要立足岗位创新。以前我们做过,如蓝领工作室等,一定要把它落到实处。比如鄂钢炼钢,如果两个小的点子把它用好了,能够推广出来,那么我们能够节约很多成本,也能减少消耗排放,跟我们大的研发不矛盾。所以我们每一位职工对工艺、产品的改进创新,都要鼓励。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应该立足创新。这项工作,我们也要大力去引导,去推动。

创新是我们永恒的主题,因为我们无论是产品的创新,工艺的创新,最终目的是要在跟竞争对手的竞争中占得先机。针对不同的产品,今天可能重点是电工,汽车板,其他的产品,包括包括刚才谈到的棒材、线材、条材,我们也得要根据市场的要求重新审视。比如钢帘线本身你也不赚钱,但是你发现生产冷镦钢、切割钢丝,比汽车板可能还难,所以研究院跟现场要配合起来。我的意思是说我们每一个产线,CSP也好,重轨也好,高线也好,都要用创新的角度,从下游客户需求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我们要做哪些转变,能够低成本大批量,能够竞争过人家最好。这块我也要谈,包括我们鄂钢,要避免犯国民党的错误,解放战争期间,共产党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我们现在钢铁产品竞争,要去跟民营企业一起竞争,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决心,我们该改什么改什么,如果你说打不过我就跑,最后就剩下一点高精尖的东西,这么多国有企业,你的生存余地、生存空间是很小的。所以我说,同质化的要讲低成本,高精尖的要讲质量,要讲服务,只有两条路。

九、关于相关产业聚焦向外

相关多元产业,还是要聚焦。一个是聚焦,另外一个我们要形成合力,要好好地论证。有的时候有些项目有风险,但是看准了,我们也得干。相关多元产业里面也有很多商机,也有很多研发的东西。我们自己有力量就自己做,自己没力量可以跟外面结合起来做。湖北、武汉还有这个优势。如果我们的桥梁钢都是通过代理商帮我们卖,那你根本就不知道卖给谁了,人家买的只要钢板。加工成半成品以后,还能不能卖,对我们销售也是一个挑战,所以我们全体系要一起努力,把这些机会抓住。

文孙劲 耿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