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CI收录上海中医药大学论文的计量分析

2016-12-10孙舒雯许吉施毅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中医药论文

孙舒雯,许吉,施毅

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信息中心,上海 201203

SCI收录上海中医药大学论文的计量分析

孙舒雯,许吉,施毅*

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信息中心,上海 201203

目的 通过对2005-2014年上海中医药大学科研人员在《科学引文索引》(SCI)来源期刊发文情况的分析,深入了解我校科研方向、科研实力和科技影响力。方法 以SCI为数据源,从文献年代、类型、语种、基金资助、来源期刊等多个角度,对上海中医药大学发表的论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2005-2014年SCI共收录作者单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论文2103篇,其中2012-2014年的发文量达1287篇,占论文总数的61.20%;研究论文为数量最多的论文类型;载文量最多的期刊为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 ternative Medicine(《循证补充替代医学》),共141篇;以第一作者发文,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为Journal of Cl inical Oncology(《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年影响因子为18.97);发文最多的基金资助来源是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结论 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高,但所发表期刊影响因子普遍较低,研究内容多以中药学科为主,应加强对中医内科理论和针灸学方面的研究。

上海中医药大学;《科学引文索引》;文献计量分析

【引文格式】孙舒雯,许吉,施毅.SCI收录上海中医药大学论文的计量分析[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6,40(6):13-18.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科技成果及科研人员的评价迫切需要科学性和公正性。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SCIE)作为国际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之一,具备严格的选刊、选文标准及专家评审制度,所收录的期刊均是国际上各学科的高质量期刊,发表的研究成果代表着世界自然科学尤其是基础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准[1]。因此,将SCI/SCIE作为一项科学的学术评价工具,引入科研评价体系。科研水平是评价一所大学实力的重要标准与基本出发点,其实质是指社会对该校培养的人才和创造的科研成果为社会所做贡献的认可程度。很多高校用载文期刊被SCI收录情况间接地评价论文的水平和质量,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收录或引用的数量,被作为评价高校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2]。本文检索2005-2014年SCI中上海中医药大学(含各个附属医院)的论文收录情况,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校科研现状、学术水平发展进行全面、客观地描述,并为今后的科研评价及科研工作管理提供参考[3]。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ISI Web Know ledge SM平台上的ISI Web of Science中的SCI-E数据库为数据源。

1.2 检索策略

检索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和各个附属医院名称:AD=(Shanghai Univ Tradit Chinese Med OR Shanghai Univ Tcm OR Shanghai Tcm Univ OR Shanghai Acad Tradit Chinese Med OR Shanghai Acad Tradit Chinese Med OR Shanghai Inst Acupuncture Moxibust Meridians OR Longhua hosp OR Long Hua hosp OR Yueyang hosp OR Yue Yang hosp OR Shuguang hosp OR Shu Guang hosp OR longhua A ffiliated Hosp OR Yueyang A ffiliated Hosp OR shouguang Affiliated Hosp)。检索日期为2016年3月8日。

1.3 纳入标准

2005-2014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含各附属医院)发表的论文,包含第一作者及所有合作者。

1.4 排除标准

⑴重复文献;⑵错误信息;⑶征订启事、目录索引、书讯、声明、通知、文摘等非学术论文。

1.5 统计与分析方法

统计方法主要运用Web of Science的分析功能及Excel 2013和手工筛选计算。

2 结果

2005-2014年SCI来源期刊共收录作者单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及各个附属医院的论文2103篇,以下针对文献的发表年代、研究类型、基金资助、来源出版物及影响因子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2.1 文献总量及年代分布

在2103篇论文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及各个附属医院的论文共1022篇,占48.60%,说明我校原创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还有待提高,具体年代分布见图1。

图1 2005-2014年SCI收录上海中医药大学论文的年代分布

图1说明从2005年开始,发文量总体呈递增趋势,但是增幅并不显著,直至2013年文献增量达456篇,发文量是2007年的5倍,在2012-2014年的3年间发文量为1287篇,占总发文量的61.20%。以上文献量的年代变化表明,随着国家科技的发展,国内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科研环境的日益改善,国内外学术交流日益繁荣,我校的科研人员也紧随国家科技发展的态势,不断地在国际性学术期刊上发表优秀的中医药科研论文,一方面体现出国内学者不断将中医推向国际,并期待科研成果获得业界权威领域的认知与认同;另一方面也表明国际学术界对中医药的关注及肯定,为更多的中医药学者提供了国际同行间的学术交流,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推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2.2 文献类型和语种

2005-2014年SCI收录上海中医药大学论文的文献类型主要包括研究论文、会议摘要、综述、通讯、编辑材料、会议论文、书评、修订,文献类型综合性强,涵盖领域广,详见表1。其中研究论文的发文量达1815篇,占86.31%,说明我校学者和专家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会议摘要为145篇,占6.89%,主要是指研究者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提交的论文摘要;综述文献为101篇,占4.80%,综述文献在SCI论文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属期刊的邀稿形式,期刊会给国际上某一领域的权威专家发信,邀请其就这一领域的发展进行一个概括或是对未来发展进行预期[4],由此可知,我校学者不仅重视学科发展,更加重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更多的中医药领域内的专家将优秀成果展示在国际舞台,为中医药发展搭建更宽广的平台。以上3种文献类型占总文献类型的98.00%,是我校学者发文的主要形式。语种为英语或汉语,并以英语为主要形式,为2080篇,占98.91%。

2.3 论文资助来源分布

目前,基金资助也是评价论文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基金资助的课题是通过同行专家评议产生的,根据此类课题研究结果而撰写出的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5]。被SCI收录的2103篇论文中,有部分论文有基金资助,其中资助来源居首位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78篇,占总数的37.00%,位居第二、三位的均是来源于上海市的基金,具体见表2。

表1 2005-2014年SCI收录上海中医药大学论文的文献类型分布

表2 2005-2014年SCI收录上海中医药大学论文的基金资助来源

2.4 来源出版物及影响因子

对来源出版物进行统计分析,2005-2014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发表的2103篇SCI论文分别被收录在655种期刊中,载文≥20篇的期刊有13种,共载文528篇,占总数的25.11%。在这些期刊中,有10种期刊是来源于欧美国家,3种是国内出版物,影响因子普遍偏低,详见表3。要提高我校在全国中医药院校的实力,还应该就如何在高水平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发表文章进行探讨和学习。

来源期刊影响因子≥5,且JCR(《期刊引用报告》)分区在Q1的论文有184篇,其中载文量≥4篇的期刊共收录论文42篇。载文量最多的是《Drug Metabolism Reviews》(《药物新陈代谢》),有15篇,详见表4。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人员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论文有110篇,其中期刊影响因子≥10,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共有9篇,1篇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临床肿瘤学杂志》)的影响因子最高,为18.97(2010年),详见表5。期刊的JCR分区能更突出地体现科研学术水平。将本次研究结果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及成都中医药大学对比可得出,上海中医药大学高水平的期刊论文及其所占论文总数的百分比都具有绝对优势[2]。

表3 2005-2014年SCI收录上海中医药大学论文≥20篇的期刊名称、载文量及期刊2014年影响因子

表4 2005-2014年SCI收录上海中医药大学论文高影响因子(≥5)且载文量(≥4篇)的期刊名称及影响因子

3 讨论

通过以上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上海中医药大学在SCI的发文量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的趋势,从2012年起,增长幅度不断增加,说明我校师生和科研人员越来越重视研究成果在国际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我校的中药学科作为国家一级学科,其科研水平、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一直领先于国内其他中医药院校。近年来,各大中医药院校将发表SCI论文作为科研评价的重要一环,出台了许多奖励措施,鼓励在校教师、学生和临床医生发表SCI论文,使中医药类论文在SCI收录期刊中占有一席之地,为推进中医药在国际医学上的影响力而不断努力。我校研究人员也致力于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论文。但是,目前收录我校论文的期刊影响因子普遍较低,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较低,为不断提高我校科研实力,提高国际影响力,笔者提出以下3点建议。

表5 2005-2014年SCI收录上海中医药大学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影响因子(≥10)的期刊名称及影响因子

3.1 重视优势学科发展

我校在SCI期刊的发文多以中药学科、药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临床学科为主,而有关中医内科理论、针灸学科的研究论文比例很小。而国医大家和名医传人的临床经验及研究是中医药领域最宝贵的部分,应该让更多热爱中医的研究者看到他们的学术精华和优秀成果。因此,我们要继续保持现有的中药学科优势,在更高影响力的期刊上有所突破,加强团队合作,打造科研核心团队,推进科研成果的发表,用中药学科的发展经验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重视国际间的交流,通过与各个国家间的学术交流,使中医药被更多的研究者认识,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

3.2 优化论文评价方法

各大院校重视SCI论文的发表,将其作为评价科研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多数院校将发文数、影响因子和单篇论文被引频次作为评价的主要方法,这其中也存在一些弊端。其一,许多院校只追求发文数,造成科研论文质量下降,只能刊载在低影响力的SCI期刊上,影响了学校学术、科研的发展。其二,将期刊的影响因子作为主要参考,但是期刊影响因子主要取决于期刊刊载的高频被引论文,其中部分论文的过度他引、不当自引及有意漏引等也会对论文的真实使用情况产生影响,并且同一种期刊在不同年份的影响因子的变化也非常大,说明即使同一学科期刊的学术水平差距也是非常明显[1]。因此,用期刊的影响因子直接评价单篇论文的影响力难免有失公允。应该以期刊的影响因子为主要依据,结合该学科的影响度,将各学科进行划分,按照分区对SCI论文进行评价,平衡各学科SCI期刊影响因子的差异[6]。在此基础上,可以引用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引用率和H指数来评价论文、作者及科研团队的科研实力。H指数中H代表“高引用频次”,一个人或一个团队的H指数是指这个人或这个科研团队有H篇论文被引用了至少H次。H指数越高,影响力越大。将H指数引进科研评价体系,并参照不同学科领域进行评价,对于衡量研究者及研究团队的影响力是比较客观的。其三,单篇论文的被引频次也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但是由于SCI收录论文的被引频次总是滞后数月至1年,因此,近一两年的被引频次不能反映出论文的全部影响力,这时又可以参考期刊的影响因子。

所以,不应只将发表论文的篇数、期刊影响因子、H指数及论文被引频次中的某一项作为唯一评价指标,应综合各项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科、科研人员的不同层次等多方面进行评价。有了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也能鼓励更多的科研人员进行投稿。

3.3 培养论文的写作及阅读能力

在培养SCI写作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让作者认识到,并不是只有高精尖的研究成果才能发表,一些有关经验总结和调查性质的论文也很常见,根据自身需求,找到合适的期刊和栏目,一样可以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可发表论文类型不只局限于研究论文、综述、会议摘要,SCI期刊栏目种类繁多,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Lancet(《柳叶刀》)、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美国医学会杂志》)、BMJ-British Medical Journal(《英国医学杂志》)最为人熟知,而很少有人知道这4种期刊每种都有20个以上的栏目,即有20多种不同风格和类型的文章可以发表,有些栏目的门槛很低[7]。这对于青年学生初次进行SCI论文的发表降低了难度,也容易树立自信心,培养SCI写作兴趣。

近年来,中医药学的交叉学科兴起,中医药与现代医学、药物学和自然科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研究者们趋向于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对中医药进行研究及论证。但由于一些基础学科的研究人员长时间从事中医理论研究,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英语培训,导致多数文献只能是中文发表,国外的学者及同行不能获取这些优秀的文章和成果。我们不能只注重实验和临床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英语能力的培养,从长远计,容易滞后中医药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步伐。因此,建议我校加大对教师和学生的英语能力培养,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英文撰写能力,使更多优秀的研究成果能够展示在国际医学舞台上,也为我校科研水平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1] 张雪艳.SCI/SCIE在我国高校科研评价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8):25-27.

[2] 房玉玲,曾莉,李文林,等.我国5所中医药大学SCI收录科研论文文献计量学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5,28(11):65-67.

[3] 许吉,王广东.SCI收录上海中医药大学论文的计量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20(4):67-68,77.

[4] 丁香园.SCI期刊接受文章的五大类型[EB/OL].[2012-12-14]. ht tp://paper.dxy.cn/article/42459.

[5] 赵静,接雅俐,杜志波.基金资助论文与无基金资助论文被引情况分析:以部分高水平医学期刊为例[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6):499-501.

[6] 徐晓芹.基于SCI定量评价科研人员成果的几种方法及其适用性[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27(7):66-69.

[7] 张从昕,余党会.SCI收录医学院校和医院论文的理性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20(7):18-20.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SCI-covered Papers Published by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N Shu-wen, XU Ji, SHI Yi*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Center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China)

Objective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research strength and research influence by analyzing the publication situation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 from 2005 to 2014. Methods SCI was set as data source, and the papers published by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analyzed and asse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literature time, types, languages, funding and source journals. Results A total of 2103 SCI papers were published by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2005 to 2014, and 1287 papers were published from 2012 to 2014 which accounted for 61.20% of the total. Most papers belonged to the type of research papers. Most published journal was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the highest impact factor of the Journal by the

was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IF:18.97 in 2010);the fund w ith the most papers was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Conclusion Both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papers gradually improve over time. However, the impact factors of journals are generally low and the contents foucs on TCM subjects. At the same time, research on TCM intermal medicine theory and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bibliometric analysis

R2-03

A

2095-5707(2016)06-0013-06

10.3969/j.issn.2095-5707.2016.06.004

上海中医药大学预算内项目(2014YSN85)

孙舒雯,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药信息学。

E-mai l: sunshuwenoo@163.com*通讯作者:施毅,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医药信息学。

E-mai l: 15921127878@163.com

(2016-09-04)

(2016-10-20;编辑:魏民)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中医药论文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