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配套幼儿园户外空间问题及对策
2016-12-10窦祖红
窦祖红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城镇小区没有配套幼儿园的,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建设用地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据此,2011年以来,各小区配套幼儿园纷纷交付使用,大大缓解了“入园难”的问题。然而,在小区配套幼儿园使用的过程中,因为所交付的配套园户外场地面积不达标或小区配套园管理者的教育理念等原因,使小区配套园的户外空间现状堪忧。幼儿每天在园时间长达8小时,充足的户外活动空间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挥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质量,是室内活动无法取代的。小区配套园户外活动空间的改善迫在眉睫。
一、小区配套幼儿园户外空间存在的问题
1.户外面积不达标。
在《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中要求:“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应满足下列要求,必须设置专用的室外游戏场地,每个班的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小于60平方米,各游戏场地宜采取分隔措施。应有全园共用的室外游戏场地,其面积不宜小于下式计算值。室外共用游戏场地面积(平方米)=180+20(N-1)(注:180、20、1为常数、N为班数。)室外共用游戏场地应考虑设置游戏器具、30米跑道、沙坑、洗手池和贮水深度不超过0.3米的戏水池等。托儿所、幼儿园宜有集中绿化用地面积,并严禁种植有毒、带刺的植物。托儿所、幼儿园宜在供应区内设置杂物院,并单独设置对外出入口。基础边界、游戏场地、绿化等用的围护、遮拦设施,应安全、美观、通透。”
国家教育委员会,建设部1988年颁发的《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用地面积包括建筑占地、室外活动场地、绿化及道路用地等。……室外活动场地,包括分班活动场地和共用活动场地两部分。分班活动场地每生2平方米;共用活动场地包括设置大型活动器械、嬉水池、沙坑以及30m长的直跑道等,每生2平方米。……绿化用地每生不小于2平方米,有条件的幼儿园要结合活动场地铺设草坪,尽量扩大绿化面积。”
相关规定详尽细致,房地产开发商在建设小区配套幼儿园时会根据相关文件规定,按照所在小区居住人口来建设相应规模的班级,班级数会达到标准,但是在户外活动的面积上却往往大打折扣。
以滁州市部分小区配套幼儿园为例(见表一),以每个年龄段两个班、按标准班额(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核算,在已正式交付使用的小区配套园中,户外面积能够达标的少之又少;有的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小区内的用地宽阔、美观,以幼儿园建筑用地为中心,活动场地分摊四周,建筑与围墙的夹角空间较多,大的向阳活动场地相对狭小。虽然面积达标,但在实际使用中对幼儿的户外活动效果造成较大的影响。
2.空间利用不足。
小区配套园户外很少有宽敞的空间,园所管理者认为面积较小,无设计价值,向阳的较大空间多铺设为塑胶场地,用于幼儿的体育活动和幼儿园的大型活动。同时为了安全和空间的有效利用,许多管理者把大型的滑梯放在有塑胶地的场地,小型器械分散在塑胶场地四周,让有限的空间更加拥挤、狭小。孩子的户外活动都拥挤在小小的塑胶场地,造成互相干扰。幼儿活动时容易造成碰撞,安全与嘈杂导致教师减少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幼儿户外活动时间不达标。其余的零散场地多为通道或用来堆放杂物,存在许多闲置空间,造成资源浪费。
3.重形式与外表,轻创新与挑战。
小区配套园多数为2011年以来的新建园,小区新、环境新,住户多为年轻的夫妇。有的小区配套幼儿园管理者为了配合小区,迎合家长,提高收费,购置豪华、鲜亮的大型玩具,有的幼儿园甚至配备了大型淘气堡,免费对幼儿开放,吸引家长与幼儿。幼儿园的活动器械多为固定的,不可移动的,常年不变,千篇一律,孩子们在户外场地活动的形式单一,缺少创造性、挑战性。
4.绿化面积短缺。
绿植不仅是一个园所的绿化、美化,它更具有教育性,融入园所文化中。一年四季,孩子们认识绿植的叶、形、色、花、枝、果实,或采摘、或攀爬、或观察,亲近、体验、认识自然。绿植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无比的愉悦。小区配套园局限于小区内,空间是绿化的最大局限,管理者往往会以户外面积小和小区内已有众多绿化为由,不重视幼儿园内的绿化。所涉及的绿化多限于小小的植物角,或与围墙隔开的绿篱,绿化面积小,绿植单调,有的幼儿园甚至寸草不生,全部为塑胶软地。
二、小区配套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策略
1.建立健全机制。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在正常情况下,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包括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有关部门要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各项幼儿园建筑规范,进一步明确相关要求,可以规定在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初期,教育部门需跟进、参与,让户外活动场地前无高大建筑物遮挡,远离变电所、垃圾池、化粪池等,户外用地达到《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标准》。加强监管力度,给孩子一个亲近自然、拥抱阳光、快乐游戏的安全场所。
2.挖掘可用空间。
幼儿园户外空间包括户外活动场地、种植区、沙水区、道路、绿化等空间设施,是供幼儿运动、游戏、探索、交往的空间。小区配套园户外场地虽然较小,但是使用者往往忽略了通道、平台、阳台、墙壁、围墙等空间。小区配套园的楼层最高为三层,设计者在设计幼儿园时为了增加童趣与层次,往往会设计较大的平台,平台一般既宽阔又规整,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如果把平台利用上,就能使分班户外活动既充分,又互不干扰。把平台铺设为软地、防腐木等,周围以绿植相互衬托,美不胜收。
小区配套园的角落多,可以以墙壁为依托,设置风雨操场,形成半通透的户外场所,以供下雨和阳光暴晒时使用,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户外空间和时间。在墙壁旁设置沙池,又便于安装水源,沙池墙壁旁设计攀爬架,地面的沙子又给了孩子一个保护的空间,让游戏与安全性能够有效结合。幼儿园管理者忽略最多的往往是配套园的围墙与建筑物的通道,孩子喜爱高低起伏的地面,可加以完善和改造,设计为钻洞、小山坡、植物藤架、各种质地的小路等。
孩子喜爱各种变换的空间,这些空间往往能够让孩子们流连忘返。依托围墙还可以设计植物角,以围墙为支架,搭建支撑,作为豆角、瓜类的攀爬架,更利于幼儿的探索与学习。
3.提供适宜环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指导游戏,鼓励和支持幼儿根据自身兴趣、需要和经验水平,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材料和伙伴,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一个个小区配套园如雨后春笋,但设计者不能深入理解教育,教育者不能透彻理解设计,造成了教育资源浪费,岂不可惜!设计者与教育者要密切沟通,深入了解幼儿游戏的特点与需要,有效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以及本地自然环境,有计划地锻炼幼儿肌体,增强身体的适应和抵抗能力。
首先,向家长宣传“过度保护”的弊端,调整户外活动场地的质地,逐渐减少塑胶地面,增加泥地、沙地、草地的空间。小区园空间小,可以把大型玩具置身于沙地中,除了购置玩沙工具,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添置辅助工具,以供孩子使用。辅助材料可以是树木、小草、石子、羽毛……还可以是家庭带来的废旧物品。除了沙子,富于变换的泥土也是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方式,在某处拐角有计划地预留出土地,做好排水设施和隔断的防护,给孩子准备好雨靴、防雨服等,让孩子在泥地里尽情玩耍。把沙、泥区与通道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将沙土带到其他场所。孩子喜爱在较高的地方往下看或奔跑,可以利用通道设置山坡,在山坡下打通山洞,有凹有凸,可躲藏,可爬可钻。
在户外不仅要运动、游戏,也需要有安静、休息、观察的空间,在适宜的场地嵌入木桩、轮胎、防腐木座椅、小石凳等,赋予孩子与教师交流、观察、思考的空间,给体弱儿休息的空间。对于幼儿来说,许多狭小空间、安静空间更能够给他们安全感。
幼儿园的通道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设计成弯弯曲曲的小路,或以石材、草皮、鹅卵石等来变换形状。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给孩子一个富于变换的空间。
4.融入生态情趣。
入口、通道、阳台、墙壁、边隅、平台、围墙、园林建筑小品,这些都是小区配套园绿植的安居之处。园内的绿化不仅受制于空间,还受制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孩子的年龄特征等。成功的绿化规划,不仅可以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更可以体现生态美、自然美与艺术美。
小区配套园入口较小,可以用废旧轮胎、稍大些的艺术花盆辅以不同造型,内部施以绿化。门厅外设置绿植拱门或以盆栽点缀,孩子穿梭其中。在休憩区,用绿植设计成景墙、柱形、球星、伞状的雕塑,面积不大,但是把绿植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把背阴处通道设计为低矮的绿篱迷宫,孩子游戏其中。在通道搭建花架,以紫藤、葡萄等攀爬。利用阳台打造垂直绿化,迎春花等通过阳台垂挂下来,迎风飘展。在小山坡上铺满早熟禾、黑麦草、高羊茅等生命力强的草,山坡旁可以种植一两棵高大树木,起到遮阴效果。攀爬植物是小区配套园的救星,会形成独特的绿墙景观。攀爬植物如金银花、紫藤、爬墙虎等攀爬围墙,形成半通透、半开放式的格局。在铺装上可以考虑嵌草的方式,让绿色在幼儿园见缝插针。在植物的选择上注意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征,在颜色、形状上多变,让四季色彩斑斓,形成点、线、面的结合,有高低节奏之分,给孩子健康、自然、艺术与美的绿色大餐。
小区配套幼儿园户外空间虽然有其局限性,但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挖掘户外空间的特点,因地制宜,也能够让其小而巧,精而趣,体现安全、生态、专业、丰富的特点,并具有探索性的户外空间,让孩子更加快乐地游戏。
总之,小区配套园已成为城市幼儿园的主体,目前的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规范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