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腰傣服饰:穿在身上的历史

2016-12-10朱迪

今日民族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新平朱迪先民

□ 文 / 朱迪

花腰傣服饰:穿在身上的历史

□ 文 / 朱迪

考古学家苏秉琦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写道:中华文明的起源,不是一处星火,而是漫天繁星。

头戴鸡帽,腰缠花腰带,世代居住于哀牢山系腹地、戛洒江畔的傣族,被周边其他民族称为“花腰傣”。女子腰间层层裹起的腰带,用精美的几何图案织满了秀美的山水——黑色是山,白色是水,红色是花儿……

据文献记载,商周时期今元江(新平境内称为戛洒江和漠沙江,古称濮水)两岸就有濮人居住,濮人即今新平傣族先民(江应樑《傣族史》)。这是现今花腰傣的一个重要族源。

新平,在傣语里被称为“勐雅”,傣族的其他支系称花腰傣为“傣雅”,在傣语里“雅”是“停留下来”,而“傣雅”是“迁徙中遗落下来的人”,在新平花腰傣的村寨中,依然流传着他们的祖先是沿着河流迁徙过来的传说。

新平花腰傣的服饰可分为傣雅、傣卡、傣洒、傣仲、傣泐、傣章六种类型,其形制大体相似,但因所用布料质地、修饰图案、修饰部位、色彩的不同,又有明显的区别。

传统傣洒女性服饰由头饰、上衣、腰饰、裙装、绑腿、鞋子六个部分组成。而根据具体穿戴场合不同,又分为盛装与普通装;从年龄上来看,儿童、少女、成人和老年妇女的穿戴也有不同。傣洒盛装时束发盘于头顶后,戴一顶镶满银泡、帽檐缀满银芝麻铃铛的小圆帽;上衣用料均为绸缎,内着右襟无领无袖短褂,外衣为长袖无领短褂,比内衣更短;下着黑色绸缎筒裙,裙端绣横条状各色图案。

较之盛装,日常装相对朴素,形制虽与盛装相同,但布料为纯色棉布或麻布,以黑色为主,全身唯上衣领口有刺绣;日常装的头部装饰,是用布条、围巾或遮阳帽将头发包起,而后戴上斗笠。下身着黑布裙子,外面多会罩一条纯蓝色围裙;腰间亦绑腰带,只是颜色花样较之盛装朴素许多。绑腿为白色棉麻布;鞋子则全凭个人爱好搭配。

根据云南晋宁石寨山的考古发现,两千多年前,傣族先民妇女便有束髻、“缠帕”的习惯,并且裳似筒裙。

唐以后,傣族先民继承并发展了德宏地区哀牢人的“哀牢布”(又称桐华布)的织造技艺,使之成为著名的“娑罗布”。娑罗即木棉树,其果实是花腰傣纺线的主要材料;同时据唐樊绰《蛮书》卷四记载:“黑齿蛮以漆漆其齿……皆当顶上为一髻。以青布为通身袴,又斜披青布条。”(高立士《傣族的服饰文化》)黑齿蛮即花腰傣在唐朝的称呼,因其染黑齿得名。

到明代初年,“男子衣服多效胡服,或衣宽袖长衫,不适裙袴,……妇人髻绾于后,不谙脂粉,衣窄袖衫、皂筒裙、白裹头、白行缠、跣足”(《百夷传》)。

至清代,据《皇清职贡图》注:“男子青布裹头,簪花,饰以五色线。编竹丝为帽,青蓝布衣,白布缠胫。……妇盘发于首,裹以色帛,系彩线分垂之。耳坠银环,着红绿衣裙,以小合包二三枚各贮白金于内,时时携之。”妇女的头部装饰以及“着红绿衣裙”与现今傣洒妇女如出一辙。及至参考《新平县志》中绘制的“摆夷纺线”图,可知其女子穿戴已与今日花腰傣妇女日常装束几乎一样。

可以看出,花腰傣的服饰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当中,许多文化元素不断失落,又或在当今文化自觉的浪潮中被拾起,花腰傣女子一针一线织就的衣裳,永远那么明丽动人,在代代相传中,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 黄薇)

猜你喜欢

新平朱迪先民
让蘑菇
疯狂动物城
镜头下的良渚: 还原先民的日常生活
奇妙的博物馆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嘿,闪电先生,能快点吗?
“数与式”复习专题
娶个保姆就能守住第三次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