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七独支玛与她守护的摩梭手工纺织

2016-12-10刘和明

今日民族 2016年11期
关键词:摩梭摩梭人尼玛

□ 文·图 / 刘和明

阿七独支玛与她守护的摩梭手工纺织

□ 文·图 / 刘和明

在织机前的阿七独支玛。传统上,摩梭手工织品,需要十几道程序

摩梭手工面临失传

和云南的许多民族手工艺一样,纳西族摩梭人的手工纺织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也面临失传的危险。因为经过几十年的市场的渗透,现代化方式制作的衣服和原材料已经占据了最基础的乡村集市,那些原本穿自制麻布衣服的摩梭人开始改穿这种更为“时髦”和方便的成衣。加之随着大麻的禁种,麻线的数量有限,传统的手工纺织在大多数家庭慢慢被冷落。

摩梭手工艺人阿七独支玛回忆,“1980年前后,大家都不再做了,只有祖母偷闲时织一点,我常坐在祖母的身边看她做这些,很难忘。”

阿七独支玛1960年代出生,如今是丽江摩梭手工纺织的重要手工艺人,也是唯一一位摩梭手工纺织的“省级传承人”。不过,如她所说,在她还是少女的时代,摩梭人的这门手艺就衰落了,而且似乎这位被称作当代“摩梭织女”的艺人,从祖母那里得到的传承也并非很正式,甚至可能也并不很完整。因为后来她上了中学,接受现代教育,而且成绩优异。只因要照顾摩梭大家庭才最后放弃学业,回归乡村。

温泉村是摩梭文化比较典型的社区,但远离丽江市区,距离泸沽湖(旅游中心)也有两小时的车程。以前只有一些背包客和从事民族研究的学者会深入到这片区域。如今在丽江、泸沽湖的带动下,加上摩梭文化名声在外,村子里隔三差五会有游客光临。

游客带来的初步改变

游客的到来,给摩梭手工艺带来了一个重要转变。据阿七独支玛回忆,有游客曾经说,离开温泉村时没有什么可带走的纪念品,于是她想到了已经被遗忘很久的手工纺织。她找出了祖母的纺织机,借了75元钱买了纺织材料,重新拾起这项摩梭人的传统手艺。

对许多同龄妇女来说,少女时代从长辈那里学到的纺织技术,多少有一点基础。当看到阿七独支玛的成功尝试后,村子里的摩梭妇女也开始效仿。后来,阿七独支玛还组建了相关培训,进一步巩固这些搁置很久的生活技艺。于是这项因为远离生活而近乎失传的技艺,在新的时代语境中,在旅游的带动下,逐渐恢复起来。不过,这时期的摩梭手工,还只是传统技艺的一部分,织品的功能和样式都还是依照传统,织品大多放在家里,有游客经过时卖几件,或者干脆作为礼品送给游客。

进入丽江古城市场

温泉村的摩梭人,还是传统的“母系大家庭”。在这种家庭中,生活的压力主要由女性承担,摩梭手工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

对于缺少大众游客的村子,守在家里零星的销售远不能解决市场问题。2000年,阿七独支玛开始了新的尝试。

2000年前后,丽江的旅游迅速发展起来,这对摩梭手工纺织是一个商机。“我让家里的人先做好一批货,然后由我拿去卖,卖得不错了再用挣到的钱买一些线回来继续做,然后又拿去卖,这样循环往复。渐渐地我们的生意也好了起来,差不多三年左右,我们的生意也越做越大了。”阿七独支玛就这样往返于温泉村和丽江之间,为摩梭手工的市场化探索道路。

外部文化精英带来信心

摩梭手工除了在商业上取得成绩,也得到文化精英的肯定。1990年代陆续有些学者到温泉村做调查,现在任职于北大的蔡华、中山大学的邓启耀等人类学者都先后在温泉村做过深入探访。在他们的带动下,一些国外的学者或文化机构也陆续来到这里。据阿七独支玛回忆,2001年日本一家博物馆来温泉村时看上了她织的麻布衣服,买了两套去收藏。这对阿七独支玛是一件印象很深的事情,虽然从商业价值上讲,传统的麻布衣服显然不如棉线织出的披肩围巾有市场,但文化界的认可却让她对摩梭传统手工技艺增加了信心。而信心对民族工艺来说至关重要。时代的变迁给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他们从服饰、手工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始了自我变革。

在中央台的电视纪录节目《尼玛的春天》里,阿七独支玛说,她过去只知道“文化”就是“读书写字”(汉字),现在知道摩梭人的手工技艺也是“文化”。显然,阿七独支玛如今致力于传统手工的事业,得益于对“文化”的观念转变和信心的建立。

手工“厂”模式以及市场困境

2006年,在宁蒗县妇联的帮助下,阿七独支玛成立了村里唯一的企业——宁蒗县摩梭传统手工纺织厂。这个厂并没有单独的厂房,生产也是分散在各家各户里,因此更像是一个手工织品的集散地。

阿七独支玛生于1964年,是摩梭人传统手工纺织传承人,十几年来阿七独支玛发动了温泉村68户168名妇女从事手工纺织

此外,厂里还负责手工技艺的培训,把那些技术上半生不熟的女性培养成能适应市场需求的手工艺人。这样的培训持续至今,据统计,参加的有900多人,除了摩梭人,也有彝族、普米族和汉族女性。

在丽江供不应求的局面没有维持多久,2010年前后,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降临了。据说,外地的商人看到摩梭手工披肩围巾的商业价值,于是聘请了几个摩梭妇女去做披肩。但一个星期后,这些摩梭妇女被解聘,而几个月后,丽江的市场突然来了一大批仿照摩梭手工的产品。这些机织的披肩围巾比摩梭手工制作的便宜很多,批发的价格甚至低到与原料价格齐平。这对同样要从外地商人手里批发原料的摩梭人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

原来在丽江很多销售摩梭手工织品的店,也开始改卖机织品,他们又往往宣称自己的产品就是正宗摩梭手工,游客不知真假,加之价格便宜,符合人们对旅游产品的期待,所以反而受到追捧。

为了让游客信服,一些卖机织披肩的店,也在店门口摆出了摩梭人的纺车,穿上摩梭人的服装,扮演着摩梭人。销售成为一场虚构的文化表演。反倒是摩梭人自己开的店,因为赚取的手工费不足以支撑闹市区的房租,所以,被挤压到少有游客的角落。

摩梭手工的复兴,跟丽江的旅游业发展分不开,但复兴路上遇到的危机也源自旅游业本身。原本十分弱势的传统民族艺人们难与资本抗衡。这种在云南显然不是个案,它提醒我们,民族民间文化(工艺)在进入市场时,有很多难以绕过的障碍。

摩梭手工的现代之路

为保护摩梭手工纺织,这三年来新的织品开始织入12个被注册的图案

对于永宁的摩梭人和其他各民族妇女来说,手工纺织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时女性的一项生存技能。在2010年之前的三四年里,这项技能改变了一些家庭,让一些家庭的孩子可以读完高中或者上大学。据一位摩梭女性说,这种改变是很明显的,因为这些手工,村子里头也有了大学生。央视拍摄的《尼玛的春天》节目里,也印证了这点。有些家庭要照顾老病的亲人,也全靠这不定期的微薄收入。但跟机器相比,这项生存技能显得失去优势,尤其是在充满浮躁的旅游消费市场,愿意停下来了解摩梭手工,并为此支付更多钱的人不多。

为了应对这种危机,重新找到一条出路,阿七独支玛和他的儿子阿七尼玛次尔费了很多心思。

他们寻求专利保护,通过把摩梭手工注册成商标,走法律程序以获得保护。但效果不太理想。尼玛在昆明上过大学,学过旅游经济相关课程,看待这件一度让摩梭手工陷入灭顶之灾的危机,比他的长辈们要理性一些。所以,在危机面前也积极地探索其他解决途径。首先,不再依赖于丽江旅游的廉价市场。尼玛说,对丽江现在的门店,他只希望能够不亏钱就好,很难期望像过去那样赚钱了。就目前来说,主要维持摩梭手工的销售渠道来自于企业的订单。每次几千条的订单,可以让散落在永宁山区的几百户家庭一段时间内都有活干,有钱赚。另外作为辅助的渠道,未来想要大力拓展网上销售。网店对摩梭人来说是全新的东西,阿七独支玛就表示,自己完全没办法理解。看不到现金的线上交易让她无法放心,不过,显然尼玛最后说服了母亲。

无论企业的订单,还是在网上的销售,都比丽江的旅游市场更挑剔。尤其是企业订单,数量大、标准严,而且工期有限,如何把原本散落在家户里的手工艺人统一起来,让她们在某一种相对固定的规格下,按照固定的时间和一定品质要求去完成加工生产,是此前摩梭手工未曾遇到的状况。事实上,手工本身的特点就是太难被统一,无论风格还是技术都参差不齐。所以,为了应对市场,尼玛开始为手工立规,定下尺度,以十几位技术最成熟的艺人为榜样,把技能培训变成一项日常课业。显然,这样的尝试,正在把摩梭手工从传统向现代推进。

加入摩梭图案的围巾不容易被机织的模仿

从民族文化寻找出路

在对抗机器复制方面,尼玛在摩梭文化研究会的帮助下,找到了十二个摩梭图案。这十二个图案作为新一代摩梭手工织品的标准图案已经注册版权,获得了各种法律上和文化上的出生证明。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十二个跟摩梭人传统生活有关的图案只能手工织,机器织不了。

在产品升级换代的同时,尼玛也在寻找对摩梭手工的阐释空间。他最大的依托就是摩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一个今天颇为时髦的概念之下,摩梭手工纺织,就不仅仅是简单的旅游纪念品,也不是一件满足现代家居需要的普通商品,而是一件具有文化价值的物品,乃至作品。

过去,摩梭人把手工纺织作为家庭副业,织出的织品跟养一只鸡没什么两样。如今重新回头来看待自己的价值时,发现原来自己吃亏的原因,是完全忽略了摩梭手工除凝结了摩梭女性的汗水之外,还应该具有文化的附加值。于是,尼玛从摩梭手工文化传承保护的角度,重新理解摩梭手工面临的所有问题。而这一转变让摩梭手工项目也被纳入到摩梭文化研究会中,成为一个挂牌的摩梭手工分会。

摩梭手工分会主要由尼玛来操持。在跟小贩们打交道不顺利的情况下,尼玛开始频繁和文化机构、政府以及各种非政府组织联系。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摩梭手工纺织厂和这个传承摩梭手工的事业之所以能坚持下来,很大程度得益于政府和各种组织的支持。

尼玛说,从文化保护,从摩梭人农村社区的发展,从妇女的生计等不同的角度,他找到了跟外界打交道的一套言之成理的话语。

央视的纪录片《尼玛的春天》似乎暗示了摩梭手工在经历困境后“春天”即将到来,从尼玛信心满满的状态来看,这个“春天”应该会来。

尼玛说,以前所做的都只是探索,现在才是摩梭手工的开始。希望尼玛依托于文化遗产,依靠政府和社会组织,面向市场的摩梭手工复兴的策略能够经得起检验,取得更大成绩。这对云南民族文化保护这个更为复杂的事业来说,也是一份宝贵的经验。

(责任编辑 赵芳)

猜你喜欢

摩梭摩梭人尼玛
四川摩梭民歌的保护与传承措施研究
Mosuo on the move
浅论摩梭族群姻观的演变
情歌对唱
摩梭人的婚俗制度中的伦理思想
尼玛泽仁绢本彩绘
尼玛泽仁佛像画欣赏
尼玛泽仁《藏传佛教故事》配图选页
情人
谁在异化摩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