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义精神的现代诠释:论《大明锦衣卫》的侠文化
2016-12-10阴腾龙
阴腾龙
侠义精神的现代诠释:论《大明锦衣卫》的侠文化
阴腾龙
电影《大明锦衣卫》剧照
说起侠文化,很多中国观众都不会感到陌生。这不仅因为侠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发展脉络,还因为它对于希望通过侠义去实现社会公正的志士,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所以,不仅在文学作品中有很多表现侠义文化的精彩之作,就是在电影银幕上,也从来不乏侠义题材的影片。如果说去年在各大影院上映的侯孝贤导演的《刺客聂隐娘》还有文学作品的依托(唐代裴铏所著传奇小说《传奇·聂隐娘》),那么这个秋天上映的《大明锦衣卫》则完全摆脱了文学作品的束缚,重新构思了一系列紧凑又完备的情节,再次将明代的侠文化展示出来。更深一步来考虑,虽然影片将故事的时代背景设置在了明代初期的永乐年间,但由于出自当今导演之手,所以表现的内涵极其丰富,可以将其视为侠义精神的现代诠释。为了极力开拓和挖掘该影片对于侠义精神的表现,我们以剧中人物为代表,分类别解析人物所体现的侠义精神。
一、正直的个性与心性:侠义精神的内核
李毅是剧中的第一男主角,也同时担负着侠义文化的核心内涵。李毅在剧中一出场便充满了侠客所具备的各种特点。
高超的武艺是李毅留给我们的最初印象。作为锦衣卫的中流砥柱,他的武功第一次得到展示是出于皇宫两重势力的内斗,即锦衣卫和东昌特务。由于当时明成祖朱棣的身体已经病入膏肓,所以宫中大臣只好通过借助西藏喇嘛作法来为皇帝祈福延年。明成祖将护送喇嘛从西藏抵达京城的任务分配给了锦衣卫,而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出于信任,将这一任务交给李毅负责。由于东厂与锦衣卫处于互相掣肘的状态,所以李毅在护送大喇嘛的途中不断遭受着东厂的暗算与追杀,就在这一系列的斗争活动中,李毅的高强武功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他不仅用敌人的弓箭使敌人死去,还将大喇嘛的女弟子安全护送到了京城,终于完成了纪纲交给他的任务。没有李毅的高强武功,这一任务势必会受到东厂的极端打击,从而以失败告终。
让人刮目相看的是,李毅不仅具有高超武艺,还有一颗忠君爱国之心。忠君爱国一直就是中国侠义文化的核心精神,这一点在余英时先生的《侠文化的发展》一文中已经得到了非常深刻又精炼的阐释和论证。[1]剧中的李毅也是这样的一位侠客。当纪纲暗地里将大喇嘛偷运到京城之时,李毅本来不知道其中是暗藏着阴谋的。但是,当他终于知道原来他心心念念保护的大喇嘛只是一个替身时,他又很难抑制住自己的失望之情。因为他爱惜自己的弟兄,他不想让自己的弟兄们为了一个不明不白的保护对象而丧失生命。但事实却是无情的,他的一班弟兄的确是在保护喇嘛替身之时而命丧黄泉,虽然他们根本不知自己为何而死。事情发展在一般人的身上,他们必定会心生怨气。但是李毅作为剧中着力塑造的侠义形象,并没有去怨天怨地。只是在慨叹了自己兄弟冤死的事实以后,仍然以锦衣卫忠君爱国的使命来勉励自己。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导演安排了一段回想,即李毅出任锦衣卫之前,内阁大学士解缙对他的谆谆教导。正是解缙的一番话,才坚定了李毅忠君爱国的决心。也正是这一点,才使得李毅的侠客形象更加丰满。
当然,李毅也有侠骨柔情的一面。在李毅转入回想的一刻,情节突然向情感片的方向发展。因为在这段回忆中,李毅一生钟爱的女主角出现了,她便是解缙的养女小莹。离别之际,小莹将自己最心爱的玉石送给了李毅,并希望李毅能够在工作闲暇之际常常回解府与自己团聚。所以不管现实有多么残酷和无情,李毅总是能在独处之时,将那块圆圆的玉石拿在手中把玩,仿佛小莹就在自己身边。中国侠义小说中常常塑造英雄美人的情节,仿佛所有的美人都是为英雄而生。《大明锦衣卫》通过李毅和小莹的设置,也继承了侠义文化的这一组成元素。但二人的爱情,又包含了很多现代色彩,例如,在没有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的情况下私定终身,这又表现出该影片对于侠文化的现代阐释。正是在这样的情节安排中,我们才可以发掘导演与编剧的匠心独运,也正是在这样的情节里,我们才欣喜地发现暗淡许久的侠义文化并没有丧失其生命力,而是不断地努力与现代社会接轨,终于在影片中实现了凤凰涅磐和浴火重生。
二、敢于担当的品质:侠义精神的重要元素
小莹是影片中花费了很多精力去塑造的女主角。在整部影片中,如果说李毅担负的是偏阳刚的侠义精神的话,那么小莹所表现的则是重于阴柔的侠义文化。小莹和李毅在剧中是以青梅竹马的情侣身份出现的,所以在剧中所表现出的侠义文化也是互补的。
作为女性,小莹有着敢爱敢恨的性格。魏晋时代的大文人王戎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圣人忘情,下人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吾辈。”[2]这里表现的便是人类的一种共同的情感,即重视感情。但世人对于感情常常有两种态度,一种是认为情感不需要专一,这便直接发展成为滥情观。另一种则非常重视情感,认为男女之间的感情理所应当像关雎一般专心。毫无疑问,这种观念便会发展为敢爱敢恨的性格。正是因为感情专一,所以才能做到心无旁骛,只爱一个人,也正是因为将感情全部托付于一人之心,所以,当此人心生变化之时,对他的恨又是刺入骨髓的。剧中的小莹便是敢爱敢恨的一位侠女。她在跟李毅相识以后,便对李毅心生情愫,这种情感是非常复杂的,但同时又是非常真挚的。所以她才能在李毅要出任锦衣卫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珍藏多年的玉器赠送给了李毅。《诗经·木瓜》有云:“投之以琼瑶,报之以琼琚。”男女之间因为玉器而将感情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有着非常深远的文化渊源的。在这一情节的设置中,对待感情极为认真的侠女,表现出非常有魄力的爱情观。这种敢爱敢恨的侠义文化,应该是受到了清代小说家文康所著《儿女英雄传》的十三娘的影响。
但是,小莹更可贵的品质,在于她同时还是一个敢于维护正义的侠女。虽然小莹在与李毅的交往中,表现出的是一种小鸟依人的小女子形象。但当真正的社会危机出现在她面前之时,她又立刻转化为一个强硬的女汉子形象。剧中为她设置的情节是她的义父解缙被人诬告造反,终于被打入死牢。面对着收养她又抚养她的义父,柔弱的小莹并没有选择在冤屈面前低头,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抗争。但她并没有使用蛮力去硬拼,而是先在社会上躲避一段时间,然后才辗转找到了日思夜想的李毅,耐心地向李毅解释解缙受冤屈的经过与缘由,从而说服了李毅与自已一起拯救解缙。但当李毅起初有所迟疑的时候,一贯柔弱的小莹突然说:“你不敢去的话,我自己去!”以一个弱弱的小女子,去硬闯层层把守的天牢,如果没有惊天功夫,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为了自己的亲情和社会的正义,她已经做好了不惜牺牲一切的准备,这一层精神,便已经非常好地体现出她的侠义精神了。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女主角如果选择牺牲自我,往往出于爱情或者信仰,但是,《大明锦衣卫》中的小莹却是令人眼前一亮,因为驱使她做出牺牲的元素是维护社会正义,换言之,是一种侠义的元素。
正是由于小莹既有女性特有的爱恨缠绵之感,又有在危险面前不躲避的敢于担当的精神,才与李毅共同完成了演绎侠义精神的任务,从而使观众在看完《大明锦衣卫》后,可以重新咀嚼品味失落已久的侠义文化,这是这部影片留给我们的非常耐心寻味的启发。
三、轻死重义的豪情:侠义精神的至高境界
历史上的解缙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他虽然并没有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在中国文化史中留下了一部经典著作——《永乐大典》。或许是由于解缙学识渊博,官至内阁大学士,所以《大明锦衣卫》对历史发挥了艺术化的处理与虚构,将解缙处理成一位轻死重义的侠者形象。
当解缙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影片已经为他涂抹上了侠士的色彩。这可以直接从解缙对于即将踏进锦衣卫工作的李毅所交待的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语中看出。他告诫李毅:“出任锦衣卫并不是为了自己谋利益,而是要为朝廷和万民立身安命。”这句话一直围绕在李毅耳旁,几乎成为他一生的精神支柱。但这只是他对于李毅的影响。现在仔细分析这几句话,却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其中体现的解缙的侠义要素。一个侠客,如果只会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武力去报私仇,那将与刺客毫无分别。侠客之所以是侠客,正是由于他们心中有着一种大局观,也就是为社会主持正义,使人民过上幸福日子的信仰。除去这层信仰,侠客便不再是侠客。而解缙这一番话,则明确无误地表现出了他光风霁月的情怀。所以虽然解缙只是一位书生,但他血液里流淌的却是侠客的基因。
当解缙蒙冤入狱的时候,虽然已经有李毅勇劫法场,但是解缙并没有选择逃走。如果换作常人,这当然是不可理解的事情,《水浒传》中的宋江尚且在梁山好汉劫法场之时而趁机逃走,何况一般人了。但是解缙却异常镇定地选择留在监狱里,他说如果自己此时随着李毅逃跑,从私人立场看,无疑承认了自己具有谋反的嫌疑;从公家立场看,他认为自己一生忠君爱国,不能因为蒙冤便苟且偷生,而是在死亡面前选择了勇敢。这也正是一种侠客精神的体现。一个真正的侠客,并不仅仅是依仗武力去解决社会矛盾与社会不公,还必须有光明磊落的胸怀。解缙正是有这样的胸怀,所以在任何时刻都能够做到问心无愧。当他在饮完御酒以后,打开皇帝手谕之时,他立刻便读懂了皇帝的意思,但他却并没有出现一丝胆小怕死的模样,而是异常淡定地对李毅和小七说道让他们在门外等候,自己则勇敢地面对死亡。
就上面选取的三个人物而言,论武艺的高强,毫无疑问是李毅排名首位,小莹次之,而解缙殿尾。但是,如果论对侠义文化内涵的理解,则解缙是最了解其中内蕴的人。换句话说,解缙虽然没有李毅那么高强的功夫,但是他的不少侠义文化思想却深深地影响了李毅,从而成为李毅做事的理论指导。在这一个层面去理解,李毅只是解缙侠义思想的落实者,能够代表侠义文化核心的人物,其实正是手无缚鸡之力却能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解缙。
结语
《大明锦衣卫》中的侠文化,的确对传统的侠义精神进行了相当深刻的阐述,既有对刚猛正直的歌颂,也有对敢于担当社会责任的褒奖,还有对侠文化至高无上的境界——重义轻死的赞扬。通过这部影片,我们不仅重新认识了明代锦衣卫的面貌,还更加清晰地理解了侠义精神的内核。
[1]余英时.中国文化史通释[M].北京:三联书店,2013:284.
[2]刘义庆.世说新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988.
阴腾龙,男,河南卢氏人,洛阳师范学院公共体育教研部讲师,硕士。
本文系2016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中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中的网络化技术开发与市场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624004104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信息网络环境下河南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与传承》(项目编号:14YJA890008)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