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析

2016-12-09张云萍李立琼金鑫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

张云萍?李立琼?金鑫

【摘 要】 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任务。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作用;努力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集体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党团活动的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区域历史资源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路径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方法基础,指明了路径选取的方向。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以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培养大学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培养大学生树立为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既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同时又帮助大学生深刻领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为我国的现实发展夯实根基,而且还为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奠定物质基础、提供思想、精神和道德境界的支撑,在此基础上,引导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三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通过讲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的艰辛历程,培育和深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升华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知,从而使大学生获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源动力;二是通过揭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四个“坚定不移”;三是运用纲要课丰富的历史史实使大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抛头颅洒热血追求的崇高价值目标相承接,它凝练和升华了近代以来的社会价值共识,体现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渴求与向往,激励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崇高价值目标接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建功立业,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添砖加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主要讲授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生动实践,使大学生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政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力,这种自信力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是对经受实践考验不断完善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信,当这些合力共同发挥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变成人们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感受的时候,它必将汇集更加磅礴的力量,到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并为人类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积累更加丰厚的条件。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则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内化于心的内涵要求和外化于行的规范和准则,养成大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政治理想、道德自律和法律修养等,使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

终上所述,四门课都承担着教育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恰因各自的主要任务和侧重点不同,才能在作用上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努力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习近平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1]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做引领,高校应努力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入脑入心,发挥校园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一是利用学校的校报、广播、网站、墙报、宣传橱窗等不拘形式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使学生时时处处受到感染、熏陶。昆明学院独具特色的一景是思政走廊,展板置于教室旁的走廊墙壁,便于学生课间学习观摩,展板内容经过精心整合,通过不同主题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思政走廊的最大成效是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精炼的大量信息,不着痕迹又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同时,展板还专门辟出体现即时性的实践内容,展示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成果,因此,一定程度提升了展板内容的亲切感和亲和力;二是由学校牵头组织专家、学者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组织各种有助于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课题研讨、座谈等活动,掀起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开展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征文、演讲、辩论、展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向深入;三是利用快速崛起、发展迅猛的“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视”,拓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区间和渠道,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覆盖更广泛、手段更生动,更能贴近大学生受众的心理认同。昆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的微信公众号,有学科前沿理论的学习引荐;有精选的经典阅读;有热点研讨、案列评析;有红色的经典影视观摩;有对大学生困惑的答疑解难;有师生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风采展现;微信公众号还人性化地增加了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生活指导,教学生一些便捷易学的职业技能,生活技艺,学生对公众号的的关注度较高,反响不错;四是调动美艺系、音乐系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师生的创作积极性,创作和推出具有现实意义、直面社会生活、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作品,以此使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形式通俗化、具象化,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大学生获得情感和理性的真正认同。

三、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体作用

大学生社团是高等学校特殊的学生团体,是青年大学生以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特长、信念或自身需要为基础而自发组成的自愿型团体。高校有诸多形式的社团,而且每一种社团都覆盖了一定规模的学生,是大学生以集体的方式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成才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引导,以集体带动一片。一方面,要找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衔接的切入点,扎实开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宣传;另一方面,要让学生通过社团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利用节假日、传统节日有组织地安排社团学生到企业、乡村、街道社区、敬老院等实施展现自身特长为基础的相关服务,如文化宣传、文艺演出、教育帮扶、关爱老人、从事环保义务劳动等,使社团的学生集体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经受锻炼,接受教育,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识,锤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志力和恒心,使学生真正感受社团的担当与责任,获得参与社团的人生意义,改变过去社团活动形式与目标追求的单向度。

四、充分发挥学校党团活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头作用

学校党团活动主要是党员团员开展组织生活、思想交流和理论学习的重要载体。高校党委、团委要牢牢抓住学生党团活动这一载体,要引导和强化党团活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规范党团活动的内容,加强党团活动的管理,确保学生党团活动的质量和严肃性;要指导和落实党团持久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途径,如“三支一扶”活动、“三下乡”活动、自愿者服务等,充分发挥党团员的榜样示范作用,以此引导和提高学生群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和积极性。

五、充分发挥区域历史资源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促进作用

习近平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2]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指导,高校要借重社会实践这一重要渠道,兑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统一。社会实践通常包括各种形式的参观活动、社会调查活动、访问活动和纪念活动;也包括专业课的实习、基层锻炼、志愿服务等,在此,要重点讲讲大学生的参观考察活动与区域历史资源相结合的意义。下面以云南为例。

近代以来云南的革命斗争运动和社会变迁,呈现了中国近现代史的诸多剪影。从滇越铁路通车后出现的第一个海关,到最早引进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发电机建立石龙坝水电站(至今还在运转);从陆军讲武堂的新军“重九起义”声援辛亥革命,到蔡锷、李烈钧在云南第一个通电反袁,掀起护国运动;从红军(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长征先后两次过云南,到巧渡金沙江;从抗战期间各大院校内迁至昆明建立西南联大,到爆发一二一爱国学生运动;从修滇缅公路到支援盟军反法西斯作战的远征军入缅打击日本侵略者,再到云南滇西抗战大反攻等诸多事迹,由此积淀下丰富的云南地方历史资源。以昆明为例,有云南陆军讲武堂,有抗战胜利纪念堂、“飞虎队”纪念馆、南洋华侨机工支援抗战纪念碑,一二一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馆等,人物有唐继尧、李根源、蔡希陶、聂耳、艾思奇等。这些地方历史资源所蕴涵的革命精神、民族精神以及爱国主义传统,“是今天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和国魂,是中国人民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境界、精神风貌、精神力量和精神人格的总写照。” [3]它们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在社会实践中与区域历史资源相结合,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注入真实的内容,提供无限的源泉,贡献鲜活的素材,使其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可以使学生近距离地触摸和感受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人格、爱国主义精神,启迪他们更好地认识历史,珍惜现实和展望未来;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信心与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除此之外,结合区域历史资源,还可探索特有的体验式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假期开展重走红军长征路,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实践,体验长征精神的内涵,感受当年红军艰苦奋斗、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精神,感受红军爱党爱国爱民的优良作风;又比如组织党团员学生亲历杨善洲林场,让学生深切体验和感受共产党人杨善洲用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最完美的诠释了党的先进性,用杨善洲的感人事迹阐发大道理,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与要义,为党团员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价值丰碑;再如每年的12月1日前后,组织学生到一二一烈士陵园进行祭奠、敬献花圈,向英烈们默哀、在烈士墓前宣誓等,使学生在庄重、肃穆的氛围中情感受到冲击,心灵得到震撼,思想得到升华。这些现场的体验式实践活动,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总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推进这一战略任务的实施,需要高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和创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2]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3] 刘孚威.论井冈山精神(第二版)[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