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2016-12-09刘晓燕
【摘 要】 本文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表现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提高人民水土保持的思想意识;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明确水土保持治理目标;提高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调整农业结构,实现高标准基本农田。
【关键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一、黄土高原的概况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部偏北部,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黄土高原拥有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其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稀少,且降水量在季节分布上极其不均衡,多年平均降水量介于400~600mm之间,年径流深度只有16mm,水质差,多为咸苦水。与此同时,黄土高原气候较为干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疏、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严重并且存在叠加效应以及本身固有的自然环境脆弱,再加之人为地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破坏植被和过度开采矿产资源,使得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更加集中和严重,生态压力逐渐加大,从而也大大制约了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表现及其原因
黄土高原处于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带,其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具体而言表现为: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黄土质地疏松,多空隙,极易被流水侵蚀;气候差异较大,夏季暴雨集中,降水强度大;水资源严重缺乏,供需矛盾较为凸显;山地丘陵面积大,植被覆盖率低,且遭到滥垦乱伐破坏较为严重。这些危害不仅会降低土壤肥力、加重土地退化、破坏农田、导致泥沙淤积河道和引发旱涝灾害频繁,还会使原本恶劣的气候条件更加严重和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些问题,并深入研究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症下药,从多个角度探寻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的相关措施,进一步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作顺利开展,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这对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原因分析: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方面。从土壤而言,黄土高原的黄土具有疏松性、颗粒性、粉砂性的特点,且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较低,这是导致水土流失的内因;在地形上,黄土高原长期受到水土侵蚀切割,塑造了残塬、梁、峁和沟谷等多种地貌形态。加之在强降雨情况下,一般侵蚀量与坡度成正相关。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越快,对土壤的侵蚀力就越强。一定范围内地面坡度愈大,导致的水土流失就更加严重;从降雨而言,黄土高原地区具有降水强度大、降雨集中、暴雨多的特点,暴雨导致的对地表径流的冲刷侵蚀是该地区水土流失频繁发生的主要动因;植被稀疏,覆盖率低,涵养水源的能力严重不足,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二是人为因素方面。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增长过快,且多为贫困、素质不高,为了多种粮食,不惜毁坏植被,在陡坡耕种;过度放牧,减少了草地的覆盖率和限制了草场资源的再生速度;随着当前经济的迅速发展,修路、建厂、开矿以及其他基本建设的大力建设,使得大量废弃土石和工业废渣进入河道,每当遇到暴雨,就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这不仅会制约农民的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还会增加河流的输沙量,侵占或束窄河道,进而影响江河防洪、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工程。回顾建国60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并于1950-1963年进行探索治理阶段,1964-1978年进行重点治理与缓慢发展阶段,1979-1990年试点小流域综合治理阶段,1991-1999年法制建设、预防为主与重点治理时段,到后来的启动黄土高原重点支流水土保持项目区建设、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以及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治理的同时,相关的法律和配套法规制定也相继颁布实施,这些治理措施为改善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且也发挥了保障和基础工程作用。然而,我们不容忽视当前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还面临诸多需要认真研究分析和解决的问题。针对问题,要紧跟时代步伐,结合当前水土流失的实际状况,积极探寻水土保持治理的有效措施,从而在源头上扼制水土流失,实现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
1、提高人民水土保持的思想意识
当前,国家虽然已经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到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但是该地区的水土流失仍然严峻,且治理速度相对流失速度还是跟不上。因此,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首先要提高人民水土保持的思想意识,通过各种舆论宣传教育,使得人民真正认识到水土流失的危害,主动提高思想意识,并从行动上给予水土保持工作大力支持。
2、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
随着我国投资体制的改革、新水土保持法的颁布实施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变革,流域机构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变化,创新工作机制,就要转变以往的靠“计划”、“投资”的水土保持行业管理思维,实现“依法、依规、按制度”的管理模式,在深入把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展开对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效治理的相关管理制度的研究分析,从而为依法履行职责打下良好的基础。
3、明确水土保持治理目标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自然侵蚀与人为加速侵蚀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因此,在水土保持治理上我们要明确目标,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水土保持防治体系真正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纽带、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保障。
4、提高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以小流域为单元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即把支离破碎的土地,分解成不同层次的小流域,对每个小流域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其改变成从塬面、坡面到沟道的水土流失完整防护的体系。具体而言,在工程措施上要通过打坝建库、平整土地、修建基本农田、抽引水灌溉、修筑梯田(针对陡坡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而对于坡度在25°以下的坡地,修筑梯田,保持土壤,减少侵蚀)等实现水土保持治理;在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方面要通过深耕改土、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复种等措施进行水土保持治理。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在小流域规划中要按照大流域治理的要求,实现连片和同步治理。
5、调整农业结构,实现高标准基本农田
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逐步实现退耕还林、还草,杜绝过度放牧。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抓好川地、塬地、坝地、缓坡梯田的工程建设,充分挖掘水资源;结合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实现旱涝保收、耕地布局的稳定、严格和精细化管理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超载过牧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牲畜数量,提高牲畜质量,实行轮封轮牧。
四、结语
总之,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严重,而要做好水土保持治理工作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和水土保持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有效结合当前的客观情况,积极分析和探寻解决问题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改善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波.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调研报告[J].价值工程,2013.09.
[2] 汪习军.关于加快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效治理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14.06.
【作者简介】
刘晓燕(1981-)女,陕西靖边人,任职于靖边县水土保持监督站,水利工程师,从事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