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认识的王广义

2016-12-09黄立平HuangLiping

当代美术家 2016年6期
关键词:广义艺术家政治

黄立平 Huang Liping

视界View

我认识的王广义

黄立平 Huang Liping

王广义/存在与超验

2016.11.25—2017.5.25

出品人:黄立平

策划人:鲁虹

主办单位:合美术馆

光谷联合集团

王广义在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史上的地位特殊,他不仅参与了几乎每一个关键阶段的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学术观念和文化主张,创造了诸多具有历史代表性的作品,而且作品涵盖装置、雕塑、影像等多种媒介。此次《存在与超验》是王广义的又一大型回顾展,其标题既可以看做是对展览主旨的“自定义”,也可看做是站在今天的时间坐标点上,对过往艺术思想历程的“再定义”。

存在,超验,观念艺术

1王广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方案纸上丙烯、圆珠笔30×44cm2016

2王广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方案纸上丙烯、圆珠笔30×22cm2016

十多年前,我知晓王广义这个名字的时候,他已经大名鼎鼎,是中国现当代艺术家中的标志性人物。后来,多次在展览上看到他的作品,曾激起我深入了解他的愿望。我很想与他的艺术建立关系。曾经考虑收藏他的作品,但很快我就意识到这种方式特别肤浅。的确,真正吸引我的是他作品背后的那些东西,是他的思想逻辑、精神架构和创作的动机。我希望跟这些东西建立整体的关系。去年底,鲁虹先生提议合美术馆在2016年末为王广义先生举办一场结构完整的研究展,终于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实现我多年的愿望并使我有机会结识广义。

1王广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方案纸上丙烯、圆珠笔30×22cm2016

为了把握这个展览的定位和结构,我翻阅了广义寄来的一大包图书资料,其中有黄专先生主编的《“自在之物”:乌托邦、波普与个人神学》、王俊艺先生编辑的《王广义的艺术与思想——批评与访谈文集》以及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王广义——作品与自述》。今年春天,我与方力钧、鲁虹、严虹等参观了广义在北京的新工作室并与他在北京、武汉等地就中国当代艺术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交流,对于他的艺术思想和创作状态以及与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不同时期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王广义在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史上地位特殊。他不仅参与了几乎每一个关键阶段的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观念和文化主张,而且创造了诸多具有历史代表性的作品,如“北方极地”、“后古典”、“毛泽东”、“大批判”等,均已成为现当代艺术史的经典。他不仅绘画作品成果丰硕,而且装置、雕塑、影像等多种媒介的作品应有尽有、精彩纷呈。他对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众多艺术家都有深入的研究,兼收并蓄杜尚、安迪·沃霍尔、博伊斯的艺术思想和智慧,广泛吸收神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精神营养。如此的文化格局使他面对任何矛盾冲突的困境都能找到有效的方法做出令人惊异的视觉选择。王广义这三个字已然成为中国现当代艺术的某种象征。

2王广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局部05天下全舆总图(明代,公元1418年)2016

3王广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局部07简孙新比利时与新英格兰地图(Willem J. Blaeu,公元1635年)2016

4王广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局部06简孙欧洲地图(Willem J. Blaeu,公元1644年)2016

在过去的20多年,王广义的艺术实践激发了众多国内外艺术批评家的研究兴趣,不少人也试图进行梳理、归纳和定义。而每次归纳和定义,当初都似乎精彩独到,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他艺术世界内在逻辑的演进,又似乎有所局限甚至成为误读。

当代艺术的根本文化意义在于思想和观念。约定俗成的功能分工是,艺术家只管视觉表达,而文字解读的工作专属于批评家和艺术史家。王广义突破了这个框架。他是一个具有思想爆发力和综合表达力的艺术家,他表达思想的方式往往是视觉—文字—语言“三管齐下”。除了作品本身的视觉样式之外,他还专门撰写文章并借助媒体采访的方式进行语言表达。我发现,几乎所有重要的批评家关于王广义的艺术评论文章中都会大段引用他的自我解读。似乎只有王广义自己的文字才能真正准确地阐述视觉材料背后的精神线索。从这个意义上讲,王广义的文化身份应该首先是思想家,尔后是艺术家。思想或产生于作品之前,或隐藏在作品背后,但永远是第一位的,是根本的。而作为艺术家的工作仅仅是按照思想表达的需要,完成视觉资源的整合设计及寻找视觉呈现方式而已。

王广义影响很大,但在国内举办的个展却不多。有趣的是,2012年声势浩大的回顾展,他坦言是为自己而办的。他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要认真梳理自己的精神线索,给自己30年为艺术的生命付出作一个交代。

《存在与超验》是王广义又一个大型的回顾展。时隔四年多,这个标题既可看作是对展览主旨的“自定义”,也可看作是站在今天的时间坐标点上对过往艺术思想历程的“再定义”,是“文化修正”主张的进一步延续。将两个内涵和外延都极为丰富的哲学概念并置——这本身就是王广义艺术介入现实与历史的思想方法。依我看,这个展览完全是为社会而办的,是为他曾经工作过的城市——武汉而办的。

如果说艺术当代性的核心价值是思想性,那么,艺术走进哲学、融入哲学,甚至构建哲学也就成为必然。“存在”与“超验”都是哲学的本体问题,同样也是艺术的本体问题。从共同的逻辑起点出发,艺术侧重于以视觉方式提出具有思辨意义的问题——没有什么思想不能图示,而哲学则侧重于提供认识、分析的方法和工具——没有什么视觉素材不能用文字表达。

纵观王广义艺术发展的历程,思维方式上受历史上哲学家(如阿奎拉、康德、尼采、海德格尔等)的影响绝不亚于艺术大师。他不仅长期对宗教信仰、政治社会、人性人心等充满了追问、思辨的兴趣,而且他的关注点始终都聚焦在历史与现实、物质与精神、先验与超验、集体与个体的多维而错综复杂的关系上,他的困惑及视觉灵感也都起源于各种政治、社会、文化关系的矛盾与冲突的本质与形式。

《存在与超验》由“一、偶像的底片”、“二、认知的边界”、“三、视觉政治学”、“四、冷战美学”、“五、思想的线索”、“六、信仰的困境”及“附录”等7个部分组成,既有架上作品,也有多媒体形式;全面总结了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王广义的艺术思想和实践成果。有视觉悬念,也有文化态度。展览的一、二、三、四、六部分是他艺术实践的总体架构,也是“大批判”后艺术思想发展的基本结构。观者可以看到一个不断发展的王广义的内在逻辑。

1王广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局部霓虹灯装置2016

不可否认,王广义的艺术实践不仅没有止步于“大批判”,而且在艺术思想的格局、视觉材料运用的丰富性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比如,“视觉政治学”部分,仅几件2010年后的新作,就把他特别善于使用的具有政治涵义的视觉资源深化并泛化了。王广义曾经与我谈起过,他“不关心作为政治的艺术,只关心作为艺术的政治”;也谈及他触及政治问题的方法论是“无立场的态度”,也就是不持立场或持中立的立场提出政治问题,让观者自己做出判断。这是极为高明的艺术立意。有趣的是,许多人在面对政治符号和政治问题时,往往习惯于要么作出僵化的意识形态判断或政治立场判断,要么作出武断的道德判断或人格判断,并按照“敌”、“我”及“善”、“恶”划线。因而,关于政治的文化批判也就被看作政治的反动;艺术的政治问题也就很自然演变为艺术的道德问题。这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是背道而驰的。

王广义的贡献在于他以艺术的方式提出问题的方法论,既给了艺术以机会,也给了政治以机会。这一点在他提出的国际政治问题——冷战问题时表达得更为明显。不得不承认,“冷战思维”是自二战以来对人类和平发展的最大威胁,也是全球化时代对国际秩序的最大困扰。通过“冷战美学”思想的视觉展开,能够引起不同文明背景和不同意识形态背景的国际社会的思考可以说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时代荣耀。“视觉政治学”和“冷战美学”一脉相承,系统诠释了政治与艺术的关系。

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无所不在。艺术的政治问题不是“政治立场”问题,更不是“阶级立场”问题。首先,不持立场恰恰是艺术应有的立场。其次,任何一种政治立场都会降低艺术的高贵气质。第三,艺术实际离政治很近,而艺术创造却需要与政治保持距离。艺术家只有关心与他最远的事情,即彼岸的、超验的东西,才能发现身边事情的意义。

“思想的线索”部分展出的近150件创作手稿,丰富而完整,具有重要的个案文献档案研究价值。王广义的几乎所有多媒体作品,经一次展出后,均难以收藏保留,实物不复存在,手稿便成为主要的历史物证。合美术馆出于对历史的严肃而敬畏态度,特别重视艺术档案的整理和手稿研究的展项,这使王广义的创作手稿得以完整呈现,增强了展览的文化厚重感。附录部分辑录了王广义自85美术运动以来公开出版的代表性文章。与视觉作品并置,以体现思想表达的完整性。

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作为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王广义在35年的艺术历程中,从来都没有满足并止步于某一个阶段的艺术和商业成就;他强烈的“彼岸意识”和视觉创造力也不会轻易迁就任何世俗的成功定义。有人质疑王广义在“大批判”系列作品创作上花费的精力多了一些、时间跨度大了一些,并就此视作批判精神的丧失和创新力的衰退,实为心胸狭隘和目光短浅之见。我相信,只要这个世界上有值得艺术关注的“问题”存在,就能够激发起王广义的思辨想象力。人的认知始终有边界,而王广义的艺术探索永远没有边界。

2王广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局部影像截图2016

我还想特别提示的是,关于观念艺术作品的欣赏问题。艺术家创作的目的在于提出具有思想价值的问题,而不是简单满足观者的视觉愉悦。正如王广义所说,被审美化的艺术,是没有尊严的。倘若没有足够的比较文化心理准备,不能理解艺术应有的神秘性和不可知性,面对观念艺术作品的时候难免产生拒斥心理,不可能自觉进入独立思考状态。换另一个角度看,观念艺术值得玩味之处恰恰在于,越是不了解的东西就越令人好奇;越想搞清楚,就越搞不清楚。而搞不清楚的困顿的状态是一种常态。这个展览,规模宏大,作品数量和种类繁多,其中有不少就是那种“不像艺术的艺术”。尽管艺术家和策展人已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试图从艺术家的思维逻辑和实践结构方面梳理出清晰的线索,以帮助观者比较顺利地进入文化场境。然而普通观者——即便是具有较高人文知识素养的观者——依然会感到理解的艰涩,仿佛阅读哲学或科学专著一样。其实,在艺术欣赏的道路上也没有捷径可走。要真正理解观念艺术,只有全面了解艺术家的人生经历、知识学养背景、思维情感方式、创作方法和视觉表达智慧,以及艺术实践的社会文化背景,才能在具有想象空间的艺术语境和精神维度中达到与作品的思想情感共鸣。

也许,在每一个时代,能够自觉思考人类命运和社会变革的只会是少数社会精英;但是,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又必须建立在广大民众思想观念现代化的基础之上。合美术馆以此为文化使命。相信王广义的艺术知音会越来越多;也相信艺术的更新发展能够为社会的现代化发挥更大的智慧启迪和思想解放作用。

Wang Guangyi that I Know

Wang Guangyi plays a special role in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history, for he not only engages in the work of every key phases, coming up with a series of academic concepts and cultural advocates and creating many representative works, but also composes various works of different media like installation, sculpture, video. “Existence and Transcendence” is his another major retrospective, whose title can be viewed as the “self-definition” of this exhibition’s theme or the “re-definition” of past artistic ideological course from today’s time base.

Existence, Transcendence, Conceptual art

猜你喜欢

广义艺术家政治
Rn中的广义逆Bonnesen型不等式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从广义心肾不交论治慢性心力衰竭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王夫之《说文广义》考订《说文》析论
广义RAMS解读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