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粮食安全战略下中国种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实施路径
2016-12-09王磊
王 磊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北京 102208)
新型粮食安全战略下中国种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实施路径
王 磊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北京 102208)
分析了中国种业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了中国种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定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产业经济效益、增强国家软实力,构建了中国种业国际化发展的思路与实施路径,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中国种业;国际化战略;定位;实现路径
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及理论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领域。现阶段中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1]。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农业形势也面临着巨大挑战。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中国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效应开始显现,成本“地板”抬升的挤压越来越明显,农业生产和价格补贴的“黄线”开始逼近,资源环境的“红灯”开始亮起,这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鉴于此,中国政府提出了“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可持续,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新思路。
在新型粮食安全战略下,中国种业如何利用好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制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实施路径,加速种业国际化进程,努力确保“中国碗装中国粮”“中国粮用中国种”,努力保障国家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成为摆在广大种业从业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1 中国种业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1.1 是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部分 早在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报告就提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外向型经济”。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2013年11月,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中国种业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相对完整的“走出去”理论体系,并得以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实施。
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中国政府明确提出“把支持国内优势种子企业开拓国外市场作为今后我国种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在经济全球化、全球市场一体化的今天,种业作为农业先导性和科技密集型产业,其国际化既是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实现农业“走出去”乃至国家“走出去”整体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是平衡对外开放格局的必然选择 中国种业对外开放应该是既“引进来”又“走出去”的双向开放,“走出去”与“引进来”是对外开放政策相辅相成的两方面。然而目前我国种业“引进来”较多,“走出去”较少。从图1可以看出,2000—2012年中国种子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34亿美元增加到6.80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从0.77亿美元增加到3.60亿美元,出口总额从0.56亿美元增加到3.19亿美元,一直处在贸易逆差阶段。“走出去”比“引进来”更有利于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因此,为了平衡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应加快种业国际化步伐。
注: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整理获得。Note: Data are from China Customs Statistics. 图1 2000~2012年我国种子进出口贸易情况Fig.1 Seed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n China during 2000-2012
1.3 是提升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具有全球竞争力已成为所有国家的共同目标。根据国际种子联盟最新统计,2012年中国种子市场价值为99.5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120.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巨大的种子市场规模已成为主要跨国种业公司竞争的焦点,世界排名前10位的跨国种业公司中有8家在中国建立了分支机构,通过实施本土化战略来抢占中国育种资源和种子市场[2]。在全球种业市场一体化进程中,中国种业仅仅依靠种子对外贸易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已然不足,而若只通过吸引国外直接投资参与全球分工体系,又只能被动地接受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布局,不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有利地位。种业国际化发展可以直接掌握国际种业市场信息,从而建立稳定的国际种子上下游产业链,阻断跨国公司的风险转移链条,增强抗风险能力,保障中国种业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1.4 是中国开展农业国际外交的崭新途径 在处理各类复杂国际问题时,农业外交是一个具有长远性、战略性的有效方式之一。种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各国的基础保障产业。种业国际化发展一方面可以支持和帮助非洲、南美、东南亚等各国和地区充分利用土地等资源优势来发展经济,从而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当地政府税收;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增进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联系,密切双边政治经济关系。种业国际化发展最终造福的是全球各国人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它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外交途径,符合中国政府人民外交的部署,对掌握国际农业合作和粮食安全的主动性具有长远和扎实的外交和政治效益。
2 中国种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定位
2.1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种子是重要的粮食生产资料,种子安全粮食才安全。因此,中国种业首先应是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努力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确保“中国碗装中国粮”,带动中国农业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
2.2 提升产业经济效益 根据国际种子联盟最新统计,目前全球种子市场价值为450亿美元,而中国种业2014年销售额仅占全球2%左右。中国现有大大小小种子企业超过4 800家,种子企业数量与应占有的市场份额差距甚远。因此,中国种业企业应加快国际化步伐,通过获取国际市场利润来提升产业经济效益,确保中国种业大踏步向前发展。
2.3 增强国家软实力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约有9.25亿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以保证身体健康,如何保障世界粮食安全、解决全球饥饿问题是全球性的共同问题。种业是农业生产的源头和粮食安全的关键,优良品种是解决全球粮食安全的核心区和关键点。目前,中国水稻、棉花、油菜等多个品种已走在世界前列[3]。因此,加快将中国领先的优良品种推向全球市场,必将为增加全球粮食产量、解决全球饥饿问题贡献一份力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提高国家外交谈判筹码,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增强国家软实力。
3 中国种业国际化发展的实施路径
3.1 发展思路 中国种业国际化发展要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要求,尊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风俗文化和法律法规,立足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种业市场需求,坚持抱团协作发展的理念,加强与国内外种业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注重在市场信息上联系、品种研发上联合、加工生产上联盟、销售推广上联营,努力将中国种业各企业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优势,加快提升中国种业在全球种业市场上的资源控制权、价格话语权和利润分配权。
3.2 发展重点
3.2.1 着力打造从上游到下游的全产业链。要立足中国种业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围绕中国种业全产业链的弱势节点,通过资本运作、股权投资等方式,加快国内外种业行业资源整合、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努力打造集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不断提高中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
3.2.2 努力提升从内部到外部的高价值链。要借助现代先进的产业技术和管理理念,激活创新活力,打开创新空间,加快中国种业行业各流程环节的整合完善,不断提升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成品储运到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各流程环节的科技水平和价值含量,逐渐形成从产业内部到外部的高价值链条,努力打造中国种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3.2.3 全力培育从局部到整体的大支撑链。要紧紧围绕种业全产业链,以提升各环节产品价值为目标,按照从局部到整体、从重点到全盘、从简单到繁杂的发展思路,逐步建立覆盖政策法规、产业规划、设备设施、人才管理等各环节的大支撑服务体系,全面支撑中国种业的国际化发展。
3.3 发展战略
3.3.1 信息驾驭战略。现阶段,信息已成为种业占领制高点的基本资源和“加速器”[4]。因此,中国应加强对国际种业市场信息的驾驭能力。一是强化市场信息搜集。除销售信息外,还应注重对人才、资本等多元信息的搜集。二是提升信息加工能力,尤其注重对企业需求旺、带动效益高、社会影响远的信息的凝练。三是加强信息管理,对重要信息要加以保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严防由信息泄露造成的损失。
3.3.2 产业协作战略。中国种业国际化应加强行业内的抱团协作,通过抱团协作来实现互利共赢。中国种业企业之间应加强市场合作,创新合作方式,明确产权归属,共享市场信息,共用生产基地,共担市场风险,共同分享利润。企业与科研院校之间应加强育种合作,明析产权及利润分配机制,充分利用科研院校研发优势,加快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以科研院校研发为重点的育种科研工作机制,培育出更多高产、优质、气候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科研院校之间应加强研发合作,加快改良种质资源,紧跟国际育种技术研究动态,全面缩短育种周期,提升品种质量。
3.3.3 创新驱动战略。没有创新就没有现代种业发展的动力。对种业创新而言,市场需求是导向,资源条件是基础,种业人才是核心,经费支持是保障,关键在于激发种业人才的创新活力。现阶段在引导育种、生产、销售、管理等高端人才向种业企业流动的同时,更应注重加强对种业后备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的培养,以保证种业发展对人才源源不断的需求。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上,关键是建立起完善的产权归属制度及成果收益分配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少评估、不干预,促使种业人才创新活力迸现。
4 政策建议
4.1 完善法律法规,优化发展环境 要加快整理修订现有与种业国际化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步放宽对中国种业国际化的管理限制。开辟绿色通道,探索建设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企业发展需求、种业国际化进程的一站式审批模式。
4.2 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信息服务 建议由政府牵头,整合国内企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多方资源,搭建中国种业国际化发展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旨在搜集全国各国种业市场的供求信息、法制法规信息、操作流程信息以及中介服务信息等,为引导中国种业国际化发展提供第一手信息资料。同时,可考虑由政府搭建平台,通过举办“种业发展国际研讨会”等形式为中国种业企业与目标市场国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中国种业企业及时掌握各国种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及最新资料,另一方面有利于将中国优良品种、优质技术对外宣传推广,全面推动中国种业的国际化发展。
4.3 推进国际对接,加快发展进程 加快推动我国种业各个领域的国际化对接。一是加快建立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等国际种子认证标准接轨的种子认证制度,加快种子质量认证国际化;二是建立健全中国种业国际化发展的企业行为准则和法规体系;三是探索建立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DUS)测试和区域试验国际合作机制,逐步实现中国与目标国的检测结果互认,从而加快中国种业国际化步伐[5]。
[1] 李慧莲.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N]. 中国经济时报,2015-01-13(001).
[2] 任静,宋敏. 跨国公司研发对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4):23-26.
[3] 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2014年中国种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4] 王磊.为竞争中寻求合作的种企支招[N].农民日报,2015-01-12(008).
[5] 王磊,刘丽军,宋敏.基于种业市场份额的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4):796-805.
Research on the Strategic Orient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Way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Trend of China Seed Industry in the New Strategic Reform of Food Security
WANG Lei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Institute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2208)
The necessit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China seed industry was analyzed. The strategic ori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China seed industry was proposed: ensuring national food security, improving industrial economic benefits and strengthening national soft power, the idea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China seed industry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was constructed,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China seed industry;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ic; Orientation; Implementation path
王磊(1988- ),男,山东青州人,博士,从事种业竞争力与种子管理制度研究。
2016-10-12
S-9
A
0517-6611(2016)31-02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