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压力山大?寻找解压“心”空间

2016-12-09石海芹

工会博览 2016年33期
关键词:职工心理工作

□本刊记者 石海芹

压力山大?寻找解压“心”空间

□本刊记者石海芹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高负荷的工作强度,复杂的人际关系,有部分人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过大,身体健康受到了损害,甚至患上忧郁症或其他的精神疾病。

比如,年近50岁的王女士,在某大型国企任中层干部,她觉得自己20多岁的时候,工作很累,但是很舒心,每天乐呵呵的就过来了。现在不像过去那么艰苦了,可是却觉得身心疲惫,为了认真做好工作,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她经常出现失眠、脱发、焦虑、压抑等问题,为此她感到很痛苦,有时候甚至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像她这样的情况在企业的其他管理人员和一些员工身上普遍存在,诸如人际关系、情绪、情感、性格等问题经常困扰着他们。尽管问题很多,但很多人一般还是忍在心里,直到这些问题不断积累,心理的最后一道防线坍塌,甚至等到出现身体疾病的时候,才会给予重视。

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转型期不同职业群体主要社会应激源与心理健康研究”项目最新统计数据的结果表明:因为工资分配、工作成绩和个人发展等导致的压力,已经深入到人们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压力,我们无处可逃。但过度的压力,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发一系列的悲剧,如富士康的N连跳、某些员工的自杀事件层出不穷。这些事件提醒我们,如何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是企业面临的一道难题。

找到压力源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减压也一样,首先得找出压力的源头。研究表明,现代人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工作方面,二是家庭方面。

来自工作方面的压力表现在:1.工作条件:超时超量、不安全、多变、常出差。2.工作角色压力:角色不稳定、处于矛盾之中。3.人际关系:缺乏支持和关心、竞争和嫉妒。4.职业发展:职位变化、发展前途、理想受挫。5.组织结构:僵化、矛盾、监督不足或训练不足、不能参与决策。6.家庭工作相互影响:抚养孩子或赡养老人、缺乏理解和支持、婚姻矛盾。

又快到一年春运时了,对于负责春运服务的铁路系统的工作人员来说,工作的压力来自于第一条“工作超时超量”。就比如这12306的接线员的工作,北京铁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12306客服中心主要接待旅客的问询等工作,一天24小时接听3万多个电话,每人大约接听300到400个电话。过年期间他们的工作量比平时还要大好几倍,工作负担可想而知,并且在与用户沟通中,很少受到感谢,而更多地是被用户抱怨更给他们带来压力。为了缓解职工的这种压力,北京铁路局搞了一个职工发泄墙和发泄拳击柱,让职工们可以在心理压力过大和无处发泄的时候来打几拳,发泄一下心中的郁闷。

而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更为复杂,诸如家庭中的矛盾、子女教育等,这里不做赘述。

当我们刚开始面对压力时,身体会迅速作出反应,如荷尔蒙与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如果压力持续存在,这些积极的作用会变成消极的破坏作用,不仅让很多职场人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而且心理健康也出现了问题。毋庸置疑,员工的心理健康与企业的长远利益密不可分,许多机构和企业已经把缓解员工工作压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人力资源与管理心理研究所讲师张西超在国内较早提出职业压力管理的概念,他认为“很多压力源是客观存在的。因为市场的关系,因为竞争的关系,这种压力是去不掉的。职业压力管理并不是要彻底消除这种压力,而是缓解或分散压力,降低压力对企业、个人带来的不良影响。”

如何解压?

在东野圭吾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解忧杂货店》里:僻静的街道旁有一家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因男友身患绝症,年轻女孩静子在爱情与梦想间徘徊;克郎为了音乐梦想离家漂泊,却在现实中寸步难行;少年浩介面临家庭巨变,挣扎在亲情与未来的迷茫中……

他们将困惑写成信投进杂货店,随即奇妙的事情竟不断发生。而来到北京市职工发展心理体验示范中心解压的职工们,也正在经历着身心愉悦的奇妙之旅。

今年下半年,心理示范中心经过前期需求调研及升级改造,以一个崭新的面目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升级后的心理示范中心新添多类前沿心理设备,集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为一体。示范中心升级完毕的第二天,就迎来了第一批客人,他们是来自北京市邮政商业信函局的30名职工。常年坚守在一线岗位的他们,工作繁忙,压力较大。此次到来,希望借助示范中心专业的场地设施及优秀的专家资源,为紧张的身心状态松松绑。根据北京市邮政商业信函局心理服务需求,市职工服务中心职业发展部的小伙伴们对此次活动精心筹划,为其量身打造了专属心理服务套餐。通过示范中心参观体验、团体沙盘游戏、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大家调适紧张的身心状态。

在参观体验过程中,示范中心讲解员为大家仔细介绍了各区域服务功能及专业设备蕴含的心理学原理,同时指导大家一一体验了所有仪器设备,让大家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学习到实用的心理学知识。

各类科学有趣的专业设备让北京市邮政商业信函局的30名职工“玩”得不亦乐乎。虚拟现实放松舱成为了此次体验的明星款设备,受到了大家的热烈追捧。该设备通过多种逼真的虚拟现实场景呈现,让体验者感受最佳的放松及自我调节效果。一位职工体验后不禁感叹:“太刺激了,换个模式,我要再玩一次。”豪华型身心反馈放松训练椅不仅让职工有更加舒适的放松体验,同时,通过借助身心反馈系统帮助大家改善情绪和心理素质,促进神经系统平衡协调,实现高效心理和生理的双向调节。一位孝顺的职工边体验边感叹:“真想给我老妈来一台。”

在沙盘体验过程中,大家在专业沙盘师的带领下,通过“无声”的交流,表达自己,了解他人。小小沙具,折射我们的内心。神奇的沙盘世界,令信函局的小伙伴们惊叹不已。大家以一场“叠飞机”大赛,领略工匠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与执行力。放飞的纸飞机,承载了团队的努力,也释放了自己久违的童心。

一天的活动,让北京市邮政商业信函局的30名职工在这片“心”天地里,忘记了工作压力,抛下了生活烦恼,重寻最纯真的快乐。体验职工纷纷表示不虚此行,一致点赞。

在北京市职工发展心理体验示范中心,职工们可以宣泄情绪,舒缓压力,关注职工心理健康,为职工营造科学放松的调适空间的“职工心灵驿站”,在北京胸科医院,被职工亲切地称为心灵停靠的港湾。

今年,北京胸科医院在医护人员中招募志愿者,以年初测评、年中干预、年末评估的方式,探索适合本单位职工特点的心理服务模式,并逐步在全院系统推广。

年初,体验者借助市总工会的职工心理服务平台——北京市职工心理体验服务系统,完成心理测评,出具心理测评报告,了解心理健康水平;年中,通过减压电影观看、音乐放松椅调试、放松“森林”训练、小组访谈、拓展训练、心理讲座等6项心理服务,调适心理状态;年末,体验者将再次进行心理测评,通过前后两次测评结果的对比,“检验”干预效果,探索出一套缓解职工压力、树立良好心态的方法。

首批50名体验者,主要来自医院临床工作人员,他们长期接触病程时间长且治愈效果差的患者,工作压力大,挫败感强。50名体验者被分为五组,分别由5名不同的心理咨询师志愿者作为组长,带领大家开展心理体验活动。刚开始,有些职工会有抵触心理,觉得报名参加心灵驿站的活动就是心理有问题。但是随着活动的进行,体验者们像“着了魔”似的,或认真倾听、或开怀畅谈,逐渐转变了对心理服务的认识,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每次一个半小时的活动,大家都感觉意犹未尽。

比起这些措施,一些企业给员工减压的最“终极”办法就是弹性工作制度。这种制度始于上世纪80年代,很多公司,特别是外企,为了让员工既完成工作又能安排好生活,在保证每天8小时或每周40小时工作时间的前提下,让他们自己确定上班时间。

和谐企业”的建设目标已逐步深入企业领导者内心。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和工会的作用来改善办公环境,包括一些基础的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通过工会来组织各种员工活动,丰富员工的生活,改善组织氛围,融合员工关系,拉近领导与员工的距离等等,这些虽然没有打着“为员工减压”的旗号,但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每个人发泄情绪、释放压力的方式不同,有的人释放压力可能只需要放两天假,在家休息休息就好,有的人喜欢找个朋友倾诉,而有的人则需要“暴力”发泄,就像12306客服中心的拳击柱之类的可以击打的东西,狠狠地踹上几脚就好,总之,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性格不同,减压方式也不同。

给员工解压的可行性方案

美国的丹·甘斯特教授经调查研究得出:对于工作压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优化员工的工作方式,创建宽松、自由、高效的工作环境。不妨来体验以下三种方式:

闲聊焚烧工作压力:凯瑟琳·沃丁顿女士领导一项以100名护士作为对象的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些人经常东家长西家短说闲话,看起来似乎不足取,但其实对健康非常有益。研究过程中有的护士反映,有些工作上的事情无法跟领导说,只有在唠叨的时候才能发泄一下。雇员之间相互交流也有助于彼此间获得支持和反馈信息。另外,只有闲聊时人们才能不设防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这有助于精神放松,使工作更富有激情和创造性。调查显示,有近85%的白领员工在工作中闲聊,有意或无意的以此作为缓解压力的有效途径。鉴于此,企业的管理者们应该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闲聊,并要创造性发挥工作闲聊这一工作方式的优势,在空间、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以放松、自由、宽松、不影响其他人工作为原则,创造性地制定相应制度,以保证这种新工作方式的合理化。

咖啡缓解工作倦怠:在悠悠的浓香中,有关人生的感悟,感人的故事,引人发笑的幽默,同事之间的感情交流,工作的激烈争辩,都赋予了咖啡文化太多的内涵。咖啡文化正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带着“感性”的饮品,疏解了工作的重担,人情的冷漠,文化的枯竭,为紧张工作和生活着的人们找到了一个适合的借口彼此交流,彼此释放着困惑,彼此汲取着理解和温暖,从而获得一种热情洋溢的生命色彩。香港的凤凰卫视,专为员工开辟了咖啡屋,明基电通总部也在办公楼里设了间星巴克式的咖啡厅。从这里飘出的咖啡浓香不仅是企业文化的一种成份,而且更成为白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试问企业管理者是你们的财力不支或者条件不允许吗?我想不是的,何不尝试着烧上一壶咖啡,让那迷人的香气弥漫在办公空间里,撩动白领员工那最最敏感的神经。

娱乐让压力不再堆积:娱乐办公室的概念是从美国开始流行起来的,办公室已不能成为传统意义的概念,员工一边工作,一边享受自己喜欢的音乐。办公桌上摆放着自己喜欢的饰物或者家人的照片。定时或不定时的娱乐项目填充着员工枯燥乏味的工作间隙。老板此时已抛去严肃呆板的“面具”成为娱乐项目的倡导者和积极参与者。在这样的环境中同事成为好友,工作生活成为一场大派对,所有活动都集中在办公场所,下班时间一到,员工并不是急着回家,而是把亲朋好友召来公司参加派对,老板还会供应餐饮,让员工尽情享受。在这样的氛围中,你还会烦躁吗?还会感觉到心理憔悴吗?还会想要离职吗?

适当的压力必不可少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缺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了可怕的风暴,水手们惊慌,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船长是不是疯了,往船舱里灌水只会增加船的压力,这不是自寻死路吗?”一个年轻的水手嘟囔着。看着船长严厉的脸色,水手们还是照做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随着船一寸一寸地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地减少,货轮渐渐平稳了。船长望着松了一口气地对水手们说:“上万吨的巨轮很少有被打翻的,被打翻的常常是根基轻的小船。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则是最危险的。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铁人王进喜有句名言常常被大家引用,即“人没压力轻飘飘,井没压力不喷油”。客观上还是揭示了一个道理:压力即是动力。对企业、对个人来说都一样,无论是好过的日子,还是难熬的时期,都不应该缺失压力。就像风暴中没有载货的船,往往一场人生的狂风巨浪便会把他们打翻。

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压力都是不好的。一些良性压力可以激励员工扩展自己的能力,迎接新的挑战。

很多时候,人的潜能也是被“压”出来的。譬如得到领导认可而委以重任,接受者就会竭尽全力工作;为了晋级,许多人加把劲也能做出成绩来……这要求管理者能够体察到员工工作压力的状况,并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正所谓“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压力的适度性问题才是施压的关键,对员工施以适当的工作压力,可以使员工的工作更具有成效,并且员工本身也可以在工作中得到满足感、成就感等自我实现的感觉。所以说,在工作中保持适度的压力是非常重要的。凡事有度,适当的压力能助我们前行,促我们成长。

有一个压力管理的小故事:培训师在课堂上拿起一杯水,然后问台下的听众:“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有人说是半斤,有人说是一斤,讲师则说:“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钟,谁都能够;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就得进医院了。其实这杯水的重量是一样的,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越觉得沉重。这就像我们承担着压力一样,如果我们一直把压力放在身上,不管时间长短,到最后就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担。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这杯水,如此我们才能拿的更久。所以,各位应该将承担的压力于一段时间后适时的放下并好好的休息一下,然后再重新拿起来,如此才可承担更久。”

张弛有道,一切方得长远。

猜你喜欢

职工心理工作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不工作,爽飞了?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选工作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青年职工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