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转移下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途径与机制研究
——以衡阳市为例

2016-12-09皮修平陈忠文卜华白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衡阳市衡阳创新能力

皮修平,陈忠文,卜华白

(衡阳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产业转移下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途径与机制研究
——以衡阳市为例

皮修平,陈忠文,卜华白

(衡阳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自主创新是产业转移的前提和原生动力。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立以来,衡阳市承接产业转移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衡阳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落后于承接产业转移。层次分析法的结果显示衡阳市2011—2015年的自主创新综合能力在全省排位中等,衡阳市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途径可以概括为“一大主体、三大平台、八大工程”,并且应从领导机制、投入机制、体制改革、创新环境等方面完善机制。

产业转移;自主创新;途径;机制

2011年10月6日,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关于设立湖南省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批复》,同意设立湖南省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湘南地区(包括衡阳、郴州、永州三个市,合计34个县〈市、区〉),正式获批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自主创新是产业转移的前提和原生动力。产业转移方向会从创新水平梯度高的地区指向梯度较低的地区(Raymond Vernon,1966)[1]24-29。自主创新能够推动产业承接地的发展,而承接产业转移地会受到本地区组织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此,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在创新的基础上引进技术(Cantwell J ,1993)[2]48-56。产业转移承接地如果自主研发投入不足,研发力量薄弱,就无法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也就不可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在实际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获取关键技术更需要承接地提升自主性技术创新能力(邓泳红,2006)[3]66-68。区域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转移产业技术含量低、产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等共性问题(肖顺发,2010)[4]164-168。政府和企业在承接产业转移时过分注重引进外资的规模,忽视了技术的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分工中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戴庆华、牟永红,2005)[5]48-52。

衡阳作为湖南省第二大城市,利用其特有的区位优势,在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李玲玲、邓育武、袁岳驷,2015)[6]84-89。湖南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底,衡阳市国有经济施工项目达803个,进出口商品总值达29.4亿美元,内联引资项目达532个,内联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5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99亿美元,这4项指标从2010年起的平均年增长率分别达到14.3%、30.4%、13.5%、21.9%。

但是近年来,衡阳市自主创新能力并未取得长足发展。湖南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从自主创新的两个主要指标(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看,创新投入方面,2014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15.85亿元,全社会R&D经费与GDP的比重仅为0.662%,远低于国家标准2.5%;创新产出方面,2014年全社会有效发明专利数494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仅为0.677件,远低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这种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都较低的局面,与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不相吻合,衡阳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已经严重阻碍了产业转移的顺利承接和产业升级。

本文通过在建立自主创新能力体系指标的基础上,分析衡阳市产业转移过程中自主创新能力,针对衡阳实际,提出衡阳市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途径和机制。

一、衡阳市产业转移过程中自主创新能力分析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借鉴已有文献在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兼顾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从自主创新资源、自主创新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3个一级指标考查衡阳的自主创新能力;一级指标之下包含若干项二级指标,每项二级指标之下又包含具体可衡量和定量描述的三级指标。各项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及专家咨询法。衡阳市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如表1所示。

(二)衡阳市2014年自主创新能力指标情况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衡阳市统计年鉴2011—2015以及湖南省统计年鉴2011—2015。表2所示为衡阳市2014年自主创新能力指标情况。

表2 衡阳市2014年自主创新能力指标情况

(三)衡阳市2014年自主创新综合能力评价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2014年湖南省14个市、州自主创新综合能力进行总体分析,限于篇幅,仅显示一级指标指数及综合评价指数,如表3所示。

表3 湖南省各市、州2014年科技创新一级指标及自主创新综合能力评价

(四)衡阳市2011—2014年自主创新综合能力在全省位置的变化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湖南省14个市、州2011—2014年自主创新综合能力进行总体分析,如表4所示。2011—2014年衡阳市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在全省的排名分别为第6位、第8位、第7位、第7位。衡阳市自主创新综合能力在全省排在中等位置。

表4 湖南省各市、州2011—2014年自主创新综合能力得分及排序

二、衡阳市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途径分析

衡阳市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途径可以概括为“一三八”模式,即“一大主体、三大平台、八大工程”。“一大主体”是指衡阳市高科技企业孵化器;“三大平台”是指衡阳市“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平台、衡阳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衡阳市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转化平台;“八大工程”是指衡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衡阳市知识产权创造工程、衡阳市重点科技研发促进工程、衡阳市自主创新人才发展工程、衡阳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衡阳市县域自主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衡阳市民生科技发展工程。

(一)着力打造衡阳市自主创新“一大主体”:高科技企业孵化器

1.优化衡阳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格局,为发展衡阳总部经济奠定基础。科技企业孵化器主体功能主要由衡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衡山科学城、衡阳国家农业科学城区共同承担。从它们的总体布局看,衡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聚集能源和新能源等,衡山科学城主要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大健康产业为主体,而衡阳国家农业科学城区则主要聚集粮油作物种、蔬菜油茶生物产业园等,通过在园区内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和人才,开拓性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积极培养和孵化一批创新型高科技企业,创造“衡山”高科技产业集群品牌,并以此带动衡阳其他创新服务体系的发展和服务资源的有机集成,为发展衡阳总部经济奠定基础。

2.构建多样化、网络化创新企业孵化器,形成独具衡阳特色的孵化优势和孵化网络。支持自主创新企业孵化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发展形式的多样化,形成衡阳市自己的独特孵化优势。创新孵化模式, 积极推广“创业导师+创业资本+专业孵化”的孵化模式,形成以提高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孵化服务能力和孵化器集群,形成衡阳市自己的独特的孵化网络。

(二)科学构建衡阳市自主创新“三大平台”

1.衡阳市自主创新“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平台。完善衡阳市“政、产、学、研、用”有机结合机制。推进衡阳市“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的机制创新。

2.衡阳市自主创新服务平台。统筹衡阳市自主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规划建设,构建若干具有专业特色的自主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统筹衡阳市自主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功能配置,不断提升自主创新平台运行质量和水平。

3.衡阳市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转化平台。推进衡阳市自主创新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衡阳市技术市场的发展。强化衡阳市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财政扶持力度。促进衡阳市高校和科研院所职务成果转化,鼓励高校及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为衡阳本土企业提供有偿服务。

(三)全力推进衡阳市自主创新“八大工程”

1.衡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发展壮大衡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突破衡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瓶颈,推动衡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持续成长。

2.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建立完整的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化体系,为 “创新型衡阳” 建设提供强力科技支撑。加快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聚集区和承接区的建设。积极有序承接衡阳市外来产业转移,高起点引进一批战略投资合作伙伴。

3.衡阳市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创造工程。完善衡阳市知识产权地方性法规、政策,完善地方知识产权法规体系。完善衡阳市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加强衡阳市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途径解决机制。建立并完善衡阳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建设并完善衡阳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衡阳市中小型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支撑。

4.衡阳市重点自主研发促进工程。充分发挥衡阳市高新技术研发平台作用,着力打造衡阳市自主创新高地、高新技术产业辐射高地和创新精英人才高地。加快建设衡阳市产业技术自主创新战略联盟,构建衡阳市技术自主创新合作组织。

5.衡阳市自主创新人才发展工程。加强衡阳市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优化衡阳创新人才队伍。实施衡阳市创新型企业家培育计划,积极培育重大创新项目。完善衡阳市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促进衡阳市创新人才创新创业。

6.衡阳市现代农业自主创新示范工程。积极推动衡阳市重点农业项目的产业化发展。推进衡阳市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市建设,积极推动衡阳市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全衡阳市现代农业自主创新服务体系,建立衡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7.衡阳市县域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推进衡阳县市区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专项工程,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优化衡阳市县区市科技创新产业布局,提升衡阳市科技管理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加强衡阳市科技支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建设,推动科技成果向县市区集聚、转化与推广。

8.衡阳市民生科技发展工程

加强衡阳市民生领域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促进民生科技产业发展,使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提高衡阳市人口健康安全科技保障能力,提高疾病防治科技水平。提高衡阳市生态环境安全保障能力,提高衡阳市防灾减灾科技水平。

三、衡阳市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制

(一)加强对衡阳市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全面促进衡阳市自主创新体系稳步推进

各区、县市、相关单位要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衡阳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强协调配合,抓好各项任务实施,定期督促检查。

(二)构建衡阳市自主创新“四位一体”投入体系,全面提升衡阳市自主创新能力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财政自主创新投入力度,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决贯彻“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的精神,努力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争取中央财政更大的支持。落实激励企业创新的有关政策措施,探索科技保险参保企业财政补贴政策,激励企业大幅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衡阳自主创新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改革完善自主创新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统筹配置科研经费的协调机制,加强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建设,建立经费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三)积极推动衡阳市自主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的建设,确保衡阳市“一大主体、三大平台、八大工程”的稳步实施

着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衡阳技术创新体系。可借鉴国企改革经验,建立起“背靠高校科研机构、面向企业、政府间接支持、市场调节导向”的自主创新体系及其运行机制。

(四)积极深化衡阳市科技体制改革,激发衡阳市自主创新活力

加快衡阳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融合,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加快建设衡阳自主创新体系。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协调,加快建立健全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

(五)优化衡阳创新环境,为衡阳市自主创新的“一大主体、三大平台、八大工程”提供良好氛围

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积极破解发展瓶颈,为衡阳经济社会发展释放新的活力。加大宣传力度,建立衡阳市重大自主创新评选与发布制度,加强对自主创新典型的宣传力度。加大对衡阳成功创新创业者的表彰奖励力度,鼓励社会组织设立发明创新奖项,充分激发衡阳创新创业活力。

推进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软科学的繁荣与发展,为思想解放和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创新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持,培育创新文化。建立健全衡阳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创新氛围,不断丰富衡阳人敢为人先、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传统与内涵。

[1] Raymond Verno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6(3).

[2] Cantwell J. The Globalization of Technology: What Remains of the Product Life Cycle Model [J].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es,1993(19).

[3]邓泳红,张其仔.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产业的影响[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

[4]肖顺发.欠发达地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民营企业对接模式[J].经济研究导刊,2010(21).

[5] 戴庆华,牟永红.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产业技术学习及自主创新[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6).

[6] 李玲玲,邓育武,袁岳驷.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6).

(编校 周远成)

On Approach and Mechanism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 Hengyang C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y Transition

PIXiu-ping,CHENZhong-wen,BUHua-ba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 Hunan 421002,China)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s the premise and primary power of industry transition.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national demonstration zone of industry transition undertaking by South Hunan Province,the industry transition undertaking by Hengyang has achieved a rapid progress. However,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 Hengyang falls behind its industry transition. Based on establishing the index system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utiliz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 Hengyang from 2011 to 2014 and reaches a conclusion that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 Hengyang is seated the medium position in Hunan Province. Finally,this article proposed the approaches and mechanism of improving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 Hengyang.

industry transition;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pproach; mechanism

2016-08-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战略性新兴企业价值网嵌入选择、战略定位与创业绩效研究”(12BGL005);湖南省教育厅高校科研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级战略下湘南三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利益冲突与协调研究”(13A008);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衡阳市经济创新驱动发展途径分析与体制机制建构研究(2015B(Ⅰ)001)”,衡阳师范学院博士启动基金项目“湖南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

皮修平(1963—),男,湖南澧县人,教授,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F207

A

1673-0313(2016)05-0033-06

猜你喜欢

衡阳市衡阳创新能力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衡阳市:传承水口山工运精神,汲取砥砺奋进力量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衡阳市德丰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我们正年轻
——湖南衡阳市老干部大学校歌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大城衡阳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