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高校校园体育竞赛发展现状研究
2016-12-09牛成龙尹朝玉宋鹏威王溪源袁玉玲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牛成龙 尹朝玉 宋鹏威 王溪源 袁玉玲(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郑州市高校校园体育竞赛发展现状研究
□牛成龙 尹朝玉 宋鹏威 王溪源 袁玉玲(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校园体育竞赛是高校展示素质教育和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校园体育竞赛的组织和实施对大学生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有着重大作用。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郑州市几所高校的校园体育竞赛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并由此发现一些问题:校园体育竞赛项目及规则设置过于竞技化;校园体育竞赛中过分看重竞赛成绩;高校体育场地与设施的利用率不高;校园体育竞赛形式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不符等。针对此类问题,本文提出了对策和方法,为学校体育工作者提供意见和参考。
郑州市校园体育竞赛现状
引言
在全民健身、终身体育思想的引导下,学校体育改革正如火如荼。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可以修身养性,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锻炼意志品格,陶冶情操,得到心灵的净化;良好校园体育竞赛的组织与开展,是对大学生运动能力和体质健康状况的一个评定,是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保障。本文以郑州市五所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对郑州市高校校园体育竞赛发展现状做出了调研。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郑州市高校校园体育竞赛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以郑州大学、轻工业学院、信息工程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五所高校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最终收回959份,其中有效问卷为903份。
(2)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研究,作为理论支撑。
(3)数据分析法。
对搜集到的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归纳整理、系统研究。
2、校园体育竞赛概念界定
校园体育竞赛是以高校师生为主要对象,在校园内举行的,旨在引导师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丰富课余生活,升华师生的体育锻炼意识的一种学校体育教育形式。校园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合理的开展校园体育竞赛对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思想和全民健身普及意义非凡。
3、郑州市校园体育竞赛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经过调研发现,高校校园体育竞赛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1、校园体育竞赛项目及规则设置过于竞技化
在对郑州市五所高校学生参加体育竞赛动机情况调查中,多达半数学生表示参加体育竞赛是为了增强体质、丰富课余生活,他们还认为校园体育竞赛项目设置不合理,过于竞技化,缺乏趣味性。尤其像标枪、跨栏、三级跳远等过于专业性的比赛项目,技术性要求比较高,不利于在校园中普及和发展。
3.2、校园体育竞赛过分体现竞赛成绩
表1 学生参与体育竞赛对竞赛成绩的要求情况
在学生参与体育竞赛对竞赛成绩的要求情况调查中,如表1显示:有多达57.9%的学生对参加体育竞赛的成绩有要求,其中学校或学院要求的占34.5%,自己要求的占23.4%。赛前参赛目标的设定会给学生增加参赛的压力,过分强调竞赛成绩和名次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使体育竞赛成了少数体育尖子生的竞赛,失去了校园竞赛的宗旨。
3.3、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不高
表2 五所高校体育场地与设施情况
在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和利用情况调查中,如表2显示,58.1%的学生反映学校的标准体育馆不对普通院系学生开放,高校多数学生只能在室外进行锻炼,对于羽毛球、乒乓球等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的运动项目,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大大下降,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而且使这些昂贵的设施成为了一种摆设,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此外,有38.3%的学生反映参加体育锻炼或体育竞赛时受场地周围卫生环境的影响,29.3%的学生反映体育场地与设施存在安全隐患,高校在学校公共体育场地与设施的管理方面不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
3.4、校园体育竞赛形式以及体育课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不符
表3 校园体育竞赛形式以及体育课开展情况
在校园体育竞赛形式以及体育课开展情况调查中,表3显示,有多达38.1%的学生对校园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表示不满,认为校园体育竞赛形式老套,缺乏改革与创新,更为重要的是,体育竞赛没有考虑到开展与学生自身素质相符合的项目,开展的依然是一些技术性稍高的项目,这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而在体育课内容方面的调查,仍有29.3%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授课方式老套,老师和学生缺乏沟通,体育课趋于形式化。
3.5、高校学生对学校体育的教育价值认识度不足
表4 学生对学校体育的教育价值的认识度
在表4学生对学校体育的教育价值的认识度的调查中,有61.7%的学生对学校体育的教育价值持肯定态度,认为学校体育不仅仅是智育和德育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学生体质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仍有38.3%的学生认识不到学校体育的教育价值,这势必会影响学校体育的开展。
4、校园体育竞赛发展对策探讨
4.1、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竞赛制度建设
高校应该建立一套规范的学校体育规章制度和完善的体育竞赛管理机构,加大在体育竞赛资金方面投入,广泛动员体育教师和学生参与运动竞赛并组建公平、公正的裁判队伍,对运动竞赛信息以及成绩进行公开。利用校园网络和广播定期宣传、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和谐的体育环境氛围中,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4.2、开发集健身、娱乐、竞技为一体的校园体育竞赛项目
高校校园竞赛项目的设置要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开拓一些以集体项目为主的科学安全、简单易行且易于推广的大众化竞赛项目。在项目设置时应注意增加团体项目比赛,例如校园定向越野、异程接力等;扩大参与面,降低竞技性强的竞赛项目难度,增加竞技项目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而不要过分强调运动成绩和名次,把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4.3、实现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一体化
高校要鼓励学生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兴趣小组和兴趣社团,利用课外时间设计竞赛内容,给学生有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体育教师要提供适时、必要的指导,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一部分具有健身价值、趣味性且简单易行的竞赛项目作为校园体育竞赛项目。这样,学生不仅参与了体育竞赛的全过程,而且发挥了体育竞赛锻炼人、培养人和教育人的作用。
4.4、突破传统竞赛文化,创新体育竞赛形式
为了进一步强化校园体育竞赛文化,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己校园特色的体育文化节。在此期间,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举办集田径运动会、三大球运动、趣味运动会、三小球运动等综合性混合运动会,参与形式可以灵活掌握,以学生参与运动为目的,使学生处在团结友爱、和平竞争的愉快气氛中。
4.5、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校园体育竞赛的育人功能
高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高层次人才的摇篮。校园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育竞赛中存在着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学生间接的学会了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遵纪守法的优秀品质。
[1]朱景履.高校体育竞赛理论与实践的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4,1.
[2]吴晓涓,张文军,高月宏.大学生群众体育运动竞赛对参与者行为影响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
[3]童锦,纵艳芳,王红雨.高校体育竞赛发展的思考——以安徽省部分高校体育竞赛现状为例[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2).
G812
A
1006-8902-(2016)-11-ZQ
牛成龙(1990-),男,河南郑州,汉,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