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管理机制创新

2016-12-09

中国领导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理念金融绿色

吴 莉 云

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管理机制创新

吴 莉 云

绿色金融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绿色发展新理念下将会扮演特殊角色,推动了绿色发展在理念和社会发展转型的变革,带来在经营理念和经营管理模式上的重大变革。经营理念更新、经营体系构建、管理模式在整个发展进程中都存在诸多问题,绿色金融发展必须在管理机制上全面创新,才能适应金融业未来发展的要求。

绿色金融;管理机制;创新

当今,绿色金融顺应绿色发展理念带来的发展转型的要求,在发挥杠杆作用和资源配置引导功能时实现经营理念和管理机制的转变,这既需要金融业发展现代理念更新,更需要在具体的投融资业务活动,达到与环境因素有机结合的战略性发展转型。

一、绿色金融是绿色发展理念下金融业转型发展的方向

(一)绿色金融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理念的变革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是社会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的大调整,绿色发展成为必然选择,绿色发展要求任何经济活动应确立环保理念,把生态和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另一方面,任何经济行为都应适应这种发展要求,从与环境和谐关系的活动中获取经济效益,将维系生态健康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绿色发展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绿色发展需要依托金融服务的支持,金融自身经营活动必须符合绿色发展要求,金融机构只有遵循绿色金融发展理念才能实现金融经营规律与绿色发展的有机结合。

传统粗放式发展带来的是企业经营与环境保护的对立关系,传统金融业的“经济人”思想导致其经营活动往往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在其决策变量中往往忽视资源、 环境、 生态等因素的存在,因此导致金融业在经营意识上缺乏绿色金融的观念认知,看不到金融参与环境改善的投融资活动所带来环境效益的提高及协同效应。另一方面,绿色金融表明一种新的社会责任的担当。但是,在投融资决策和其他金融活动中,这种社会责任意识往往是缺失或淡薄的,金融部门在基本政策实施中很少考虑潜在的环境因素影响,往往为了追求效益而漠视自己应担负的社会责任。有些金融机构仍然向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企业发放贷款,有些银行甚至还没有意识到这种作为会对社会长远利益造成损害。而有些银行把推行绿色金融看成公益性活动而并非核心的商业运营,因此也失去了动力。而绿色金融赋予了金融主体更高的使命,作为金融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是金融业发展的理念更新,更是金融业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

(二) 绿色金融发展已上升到金融机构的战略层面

绿色金融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业自身发展上成为战略层面的选择,金融业通过杠杆作用和控制资金流向的引导功能,引导企业产业、产品经营的结构性转型,引导消费者改变原有消费观念,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绿色金融在理念、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为自身可持续发展开拓了新路子,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企业成长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战略性发展转型。

当前,“绿色金融”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通过大力开展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融资担保、绿色基金等形成金融产品创新发展体制,提升了整个绿色金融业的主导地位。“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绿色金融”,通过引导和激励功能对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上发挥主导作用。2016年8月中央出台《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金融制度的高度阐述了发展绿色金融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作用,绿色金融已经成为调整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支点,从理念认识到制度安排都把绿色金融摆在了一个关乎全面深化改革和绿色发展的战略位置。

绿色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需求。随着2007年欧洲首个气候相关债券的发行,绿色金融市场开始展示它的活力。有研究预测,从2014年到2030年中国绿色融资需求将达到40.3万亿元,未来我国每年绿色投资的需求将达到2万亿~4万亿元;“十三五”期间我国绿色金融需求将达14.6万亿元,绿色信贷约占国内全部贷款余额的10%以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已经表明中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快速发展。2016年以来,中国绿色债券的发行总额已达195.46亿美元,占全球绿色债券发行总量中的44.1%,而碳排放权交易金融服务的创新已经表明中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快速发展。

二、我国绿色金融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体系建立不完善、不统一、政策扶持不到位

第一,表现为政策协同不统一。政府对绿色金融的开展缺乏完整的战略安排,产业政策、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协同程度不够,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政策甚至存在矛盾地方,特别是有些地方为了经济发展,偏重于对一些产能过剩领域的企业和项目的金融资金支持,使得绿色金融发展流于形式。第二,标准执行不统一。没有建立体系完善的法律法规标准,绿色企业和项目的概念尚未厘清,国家和地方政府绿色金融政策多为综合性和原则性规定,操作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绿色企业和项目的具体评定标准、风险评价标准和技术性规定。因此业内缺乏统一的环境风险评估标准,金融机构在投融资活动中,无法依据统一权威的法律法规标准来判断企业经营活动是否遵循绿色发展要求,这种情况将会加重执行的难度。

(二) 绿色金融体系构建不完善

目前绿色贷款在整个银行贷款中所占比例很小,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产品、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产品服务仍然停留在概念上。商业银行在传统产业结构影响下,贷款一般以“高碳型”制造业客户为主,而对节能环保企业和项目的贷款积极性不高,中小企业在这方面更是困难重重,因此导致绿色信贷规模偏小,相关服务产品很少,绿色保险业境地尴尬。由于审核与监管标准、环境绩效评估标准不完善,规避绿色证券政策限制,企业经营活动往往背离绿色环保原则,使得绿色证券发展偏离预期。

(三)各市场主体动力不足

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有的地方政府认识不到位,足以眼前利益考虑,态度比较消极。企业作为经济主体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节约成本,环境往往被视为外生变量,与政府要求企业对环境保护担负责任形成一种对立关系,企业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发展的动力不足。金融经营主体更多关注经营效益或投资风险可控性问题,而绿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由于大多处在发展期和成长期,普遍经济实力较弱,技术不成熟,市场不确定,生产置换成本高,这加大了金融投融决策的难度和风险,影响了对绿色领域投资的积极性。

(四)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水平滞后

A1、A3黏性土压缩层是开采中层地下水可能引起黏性土压密释水的主要黏性土层,在大量集中开采状态下,当中层地下水位下降30 m时,附加应力即达到294 kPa,自重与附加累积应力可达到823~1179 kPa,显著超过先期固结压力,会造成黏性土层的快速压缩沉降。

这种滞后首先表现在从业人员绿色金融意识薄弱,大多数从业人员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工作中较少关注环境与自身业务的关系,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绿色金融发展缺乏一个整体的架构管理,缺少一支业务强、服务效率高的队伍建设,管理上缺少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从而降低了机构运作效率。

三、强化绿色金融管理机制创新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绿色金融运作机制

首先,发展绿色信贷。通过专业化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并对绿色信贷相关日常工作做出指导,在机制上为绿色信贷发展铺平科学有效的发展路径。构建绿色信贷管理体系,推进企业生产经营与绿色信贷机制发挥作用的联动效应,实现绿色产业发展新突破和培育金融新利润增长点的共赢。其次,创新绿色金融新产品。发展绿色基金是健全绿色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内外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捐赠,或通过政府资助方式,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动绿色项目的股权融资。绿色产业基金从整体社会福利出发,将投资者对社会以及环境的关注和他们的金融投资目标结合在一起。由于新型绿色产业投资大、效益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市场经营风险相对较大。为了企业降低绿色贷款融资成本和金融运营降低风险,发展专业性的绿色担保服务成为建立健全绿色金融运作机制的重要内容。

(二)建立健全绿色金融发展激励机制

发展绿色金融政府应发挥自身优势。政府通过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完善担保机制,激发绿色产业发展的动力,引导金融机构投融资决策方向,促进绿色金融的快速成长,形成绿色金融与社会经济主体共赢的局面,为降低绿色项目融资成本、提高绿色金融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优良的外围激励环境。

(三)建立健全绿色金融发展联动机制

绿色金融发展是一个系统化过程。绿色企业的评审、环保认证、征信以及相关部门之间是一个信息共享、互动的过程,靠单一的市场主体很难完成。应建立金融机构、企业与环保部门的信息互动平台,加强政府、企业、环保部门与金融部门各环节的有效沟通,构建各经济体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传递与反馈。重视国际信息交流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金融产品创新,鼓励各经济体主动参与绿色经济发展体系。

(四)加强管理保障,建立健全金融内部管理机制创新

加快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员工在工作中的环境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业务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通过管理制度创新,构建全业务、全流程、全口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金融内部管理机制创新,造就一支国际化、专业化、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借助国内外高校、科研及培训机构的资源,共同打造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基地,形成人才激励机制。

①李德祥、陈柳钦:《关于我国金融制度创新的思考》,《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②易金平、江春、彭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特区经济》2014年5月。

③林欣月:《我国绿色金融的内涵、现状和发展对策》,《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10期。

④殷红:《绿色金融战略与实践》,《中国金融》,2015年第20期。

(本文作者: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江生亮

朱时华·书法作品

猜你喜欢

理念金融绿色
绿色低碳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