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健康教育对血液病房恶性血液病患者心理状态影响的研究

2016-12-09吴玉梅吉承玲葛承桂

关键词:血液病恶性个性化

吴玉梅,吉承玲*,葛承桂,何 丹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1)

个性化健康教育对血液病房恶性血液病患者心理状态影响的研究

吴玉梅,吉承玲*,葛承桂,何 丹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1)

目的 观察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焦虑、抑郁、睡眠质量评分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在恶性血液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2月在苏北人民医院住院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个性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个性化组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对患者睡眠状况进行评价,护理后观察两组的依从性。结果 护理后常规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性化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下降,护理后个性化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常规组SR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显著下降,护理后个性组SRS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个性化组患者依从性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健康教育能纠正恶性血液病患者对疾病和化疗的错误认知,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恶性血液病;心理状态;抑郁;焦虑;健康教育

恶性血液病主要包括急慢性白细胞、淋巴瘤、骨髓瘤等疾病,化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此类患者病情重,恐惧化疗,担忧化疗效果和疾病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发生率高于一般患者[1]。虽然负性心理情绪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目前尚未有系统研究,但有研究[2]显示,负性心理情绪会影响患者对规范化疗的依从性。规范化疗和提高患者依从性是有效化疗的基础,依从性下降可影响化疗效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期限[3]。因此,针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可减少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提高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有助于减轻化疗毒副反应、增强化疗效果和改善预后[4]。但传统的健康教育时间随意性大,内容和形式简单、过多的考虑共性问题,很少考虑患者个性化特质,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本研究中我们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突出了血液病房恶性血液病住院不同阶段的健康教育时间内容及评价体系,获得了良好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2月在苏北人民医院住院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个性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其中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2.1±14.3)岁;个性化组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其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4.1±15.7)岁。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确诊恶性血液病,拟行化疗者;②年龄>18岁,性别不限;③患者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④患者对研究知情愿意配合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有精神疾患,不能配合研究者;②拟纳入其他临床研究者。

1.3 方法

1.3.1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有心理护理、饮食指导、 化疗宣教、注意事项宣教、疾病知识宣教等,不固定具体的时间和内容,随机进行健康教育。

1.3.2个性化组

入住血液病房恶性血液病患者实施不同阶段的健康教育,严格按照健康教育的时间和内容进行,选用资料册,采取一对一教育模式、适时效果评价、实施者签名。

1.3.2.1入住血液病房当天

评估患者一般情况、生命体征、血常规、症状、体征、治疗情况、饮食、排泄、经济状况、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安全危险因素、自理能力等;介绍环境设施、住院制度、责任护士;指导常规标本留取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填写心理状态自评量表。

1.3.2.2化疗前

介绍每日护理配合事项,指导患者饮食、休息与活动,安全教育、导管维护(每周二、五);指导骨穿及特殊检查的注意事项;心理指导,与患者沟通,主动关心患者,减轻焦虑恐惧心理,及时解答患者问题,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化疗前向患者做好化疗知识的宣教,让患者了解化疗的作用,治疗计划,使用化疗药物出现的毒副作用;指导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并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指导适度活动,注意休息,保证有效睡眠;保护血管,指导中心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CVC/PICC)预防。

1.3.2.3化疗期间

化疗期间的心理指导;介绍化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保证充足的饮水量,饮水量在2000~3000 mL/d,观察尿量、尿色及尿液pH值;指导口腔、肛门粘膜皮肤防护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按时漱口,坐浴;了解患者排便情况,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缓泻剂。

1.3.2.4化疗后

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卧床休息,保证有效睡眠;关注血常规的变化,采取预见性护理;安全输血;指导外出检查的做好防护;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观察骨髓象,了解骨髓造血重建的情况。

1.3.2.5 出院前一天

讲解日常保护性隔离的重要性,指导预防感染;合理饮食与休息;指导药物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帮助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情绪,规律的作息等);指导携带PICC导管的注意事项;按时复诊;再次填写心理状态的自评量表。

1.4 观察指标

①患者抑郁和焦虑评分:护理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5]和抑郁自评量表(SDS)[6]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②睡眠状况:护理前后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7]对患者睡眠状况进行评价;③对患者化疗依从性进行评价:依从性好,患者可配合化疗和护理措施;依从性可,患者可部分配合化疗及护理措施;依从性差,对化疗依从性差,对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不理解,不配合护理[8]。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sas和SDS比较

护理后常规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性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下降,护理后个性化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和SDS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和SDS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和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n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个性化 50 68.4±6.7 53.1±5.2* 64.7±6.30 52.7±5.2*常规组 50 67.8±7.2 67.2±6.1# 64.2±7.38 64.6±6.1#t 0.344 4.175 0.398 3.966 P 0.732 0.000 0.693 0.000

2.2 两组护理前后srss评分比较

护理后常规组S R S 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显著下降,护理后个性组SRS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RSS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RSS评分比较(±s)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t P个性化 50 24.6±3.7 22.4±2.7 2.519 0.015常规组 50 24.3±3.3 24.9±3.9 0.446 0.658 t 0.586 2.609 P 0.560 0.012

2.3 护理后患者依从性比较

个性组患者依从性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护理后患者依从性比较

3 讨 论

恶性血液病一旦确诊,对患者和家属心理有毁灭性的打击,对化疗和死亡的恐惧易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情绪,降低化疗依从性,部分患者对抗治疗,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9]。化疗期间及化疗后都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则可能加重患者的焦虑、烦躁等情绪变化,这些负性心理情绪可严重影响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降低治疗效果,影响生活质量,对预后也有不良影响[10]。

研究[11]显示,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减轻患者因疾病知识缺乏、陌生环境的应激反应及化疗不良反应等导致的负性心理情绪,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本研究中个性化健康教育组我们根据不同患者不同阶段的需求,把健康教育的内容制度化、标准化、具体化,每一阶段有预见性、有计划地进行,患者也明确自己的自我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护理过程中,从而进一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减轻负面心理的目的。结果显示,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SRSS评分无显著变化,治疗的依从性较差,说明恶性血液病患者存在负性心理情绪,且负性心理情绪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采用个性化护理的患者,SAS、SDS、SR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和自身护理前相比还是与护理后常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个性化护理可降低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患者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常规组,说明通过个性化健康教育,降低了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我们分析,个性化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与患者改变了对恶性血液病的错误认识、消除了对化疗的恐惧程度、重新激发了对生存和美好生活的渴望有关。

综上所述,个性化健康教育能纠正恶性血液病患者对疾病和化疗的错误认知,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1] 田金满,杨荣雪,张婧婧,等.血液病患者住院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与对策[J].河北医药,2010,32(4):500.

[2] 周 丽,韩传平,张翠芹,等.心理干预对白细胞患者心理状态及化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行为转化医学,2003,12(4):396-398.

[3] 杨 平.优质护理对白血病患者化疗焦虑抑郁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20(5):542-543.

[4] 谢志英.白血病化疗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评价[J].黑龙江医药,2015,28(5):1155-1156.

[5] 姚树礼,孙学礼.医学心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4.

[6]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8-79.

[7] 李建明,尹素风,段建勋,等.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3):353-354.

[8] 兰恒平,吕 玲,朱振华.个性化护理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4,35(6):846-847.

[9] 曹素云,王 艳,朱玉凤,等.恶性血液病患者心理健康程度的调查[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2):95-97.

[10] 吴玉娟,赵 倩,唐菊英.整体护理对血液病化疗患者心理及依从性的影响[J]. 检验医学和临床,2014,11(5):693-695.

[11] 解文君,马新娟,张志灵,等.健康教育路径对血液病患者住层流室期间心理状态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4):1261-1263.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6.06.136.02

吴玉梅(1974.5-),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主管护师,从事血液病护理和管理工作25年;研究方向:恶性血液的护理、骨髓移植、层流净化室的管理等

吉承玲

猜你喜欢

血液病恶性个性化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
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