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制约小学低年级学生汉语多音字识别
2016-12-08刘世苓孙娜娜
刘世苓孙娜娜
摘要:
为探讨小学低年级学生多音字识别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行本研究。采用词汇判断任务,通过变化不同的SOA和启动类型,考察语境对多音字语义通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语境信息强烈影响汉语多音字的语义通达:在词汇加工早期(57ms、85ms),多音词主要语音的反应时快于次要语音,但是在词汇加工中后期(145ms、200ms),多音词主要语音和次要语音反应时的差异却不再显著。说明在词汇加工中后期,只有语境能影响汉语多音字的通达。
关键词:多音字;小学生;语境;多音字识别
1 引 言
多音字指具有固定字形,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字。多音字包含的信息量大,可解决汉字字形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矛盾,几千年的存在历史证明了多音字的合理性。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音字的存在也给人们在学习和使用上带来很多不便。小学低年级学生多音字识别非常困难,那么,其识别机制如何?
周冶金(2002)对同形歧义词的研究表明,在SOA为200ms时,只有合适语境中的同形歧义词的主要意义首先得到激活。延长SOA后,合适语境中同形歧义词的主要意义和次要意义均得到激活。这说明在同形歧义词加工的早期,语境和相对意义频率都影响词汇的通达,稍后则只能观察到语境的作用,他们认为语境的作用在SOA较长时变得更强。但他们对同音歧义词的研究却表明:当语境偏向同音歧义词的主要意义但探测次要意义时,对有关探测词的反应慢于无关探测词。这表明语境只能抑制与其不一致的次要意义,却不能激活与其一致的意义。
目前关于语言歧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歧义词和同音异义词两个方面,对于同形词的歧义消解研究较少,而我们并未发现对多音字歧义消解的研究。那么,多音字的歧义消解到底怎样的?其歧义消解过程是否有其独特的特点?这是本实验的研究目的。
2 实 验
2.1 方法
2.1.1实验设计 本实验包括4个子实验,都采用2(使用频率:高/低)×2(SOA:57ms/85ms/145ms/200ms)的两因素被试间设计。分为四个子实验,分别考察SOA为57ms、85ms、145ms、200ms时语境对熟悉多音字的影响。实验任务为词汇判断。
2.1.2 被试 以71名三年级小学生为被试(四个子实验分别为17、16、22、16人),被试的平均年龄9岁。其视力或矫正视力、色觉正常。试验后赠送被试小纪念品。
2.1.3 材料
(1)启动字和目标词的确定
启动字为多音字本身。目标词包括两种类型,分别是由多音字主要语音和次要语音的组词。两个词语都以多音字为首字。共有44对启动—目标对。
(2)填充项目的确定
填充项目的启动字也为多音字本身,目标词为非词。非词的首字为多音字。共有44对填充项目。
2.1.4 实验程序
4个子实验都采用E-Prime程序。在屏幕的中央首先呈现红色的“+”号注视点300ms。然后呈现启动字。启动时间分别为57ms、85ms、145ms、200ms。启动字呈现后,立即呈现目标词。要求被试仔细、认真的看第一个字,并判断第二个词是否为真词。如果是,按“F”键;如果不是,按“J”键。若2000ms被试仍然不反应,目标词自动消失,并按错误记录这一反应。实验前,被试有足够的练习。
2.2 结果与讨论
参加实验的被试为71人。每个被试需对44个目标词做判断。共得到71×44个反应时数据。运用t检验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反应时平均值之间的比较只统计正确判断的反应时数据。
经过统计,实验的正确反应时和错误率见表1:
表1的统计结果表明:
当SOA为57ms时,主次语音反应时的差异显著,t=2.363,p=0.019。主要语音词的反应时快于次要语音词
当SOA为85ms时,主次语音反应时的差异显著,t=3.157,p=0.002。主要语音词的反应时快于次要语音词。
当SOA为145ms时,主次语音反应时的差异不显著,t=0.850,p=0.369。
当SOA为200ms时,主次语音反应时的差异不显著,t=-0.082,p=0.935。
本实验结果表明:主要语音词和次要语音词在四种SOA条件下反应时的差异发生了变化(p分别为:0.019、0.002、0.369、0.935),这表明在词汇加工早期(57ms、85ms),主要语音词的反应时快于次要语音词,但在词汇加工后期(145ms、200ms),主要语音词和次要语音词反应时的差异却不再显著。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可能在于语境的作用。在多音词通达的早期(57ms、85ms),频率影响多音词的通达,因此,主要语音词的反应时快于次要语音词;但在词汇加工的中后期(145ms、200ms),语境开始影响多音词的词汇通达从而导致主要语音词和次要语音词的反应时间无差异。
那么,语境是怎样影响多音字的词汇通达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语境是在多音字的多个语音按相对使用频率高低顺次被激活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合适语音的激活程度来影响多音词的通达的。本研究中,多音字的呈现会导致多音字的主次语音顺次激活。多音字呈现后,此后出现的多音词如果偏向主要语音,由于主要语音的激活程度已经较高,语境不再提高其激活程度;但如果此后呈现的多音词偏向次要语音,尽管一开始次要语音的激活程度较低,但语境却能极大的提高次要语音的激活程度,这就是在词汇加工的中后期,主要语音词和次要语音词的反应时差异不再显著的原因。
2、语境是在多音字加工的中后期才开始影响多音词的词汇通达的。本研究发现,在多音字加工的早期(57ms、85ms),主要语音词的反应时仍然快于次要语音词,但是在多音字加工的中晚期(145ms、200ms),主要语音词和次要语音词的反应时差异不再显著。这说明语境是在多音字通达的中后期才开始影响多音词的词汇通达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语境对多音词通达的后期具有决定作用,多音字的识别呈现“以境别音”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陈宝国,王立新,彭聃龄.汉字识别中形音义激活时间进程的研究 [J].心理学报,2003,35(5):576 – 581.
[2]林泳海,廖玲英.低—高年级小学生汉字识别中形音义激活的时间进程 [J].心理科学,2010,33(3):596 – 599.
[3]武宁宁,舒华.无语境条件下汉语词类歧义词的意义激活 [J].心理学报,2001,33(4):305 –311.
(作者单位:1、顺德区星槎小学,广东 顺德 510631;2、吕梁学院,山西 吕梁 0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