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设备“联起来、用起来”的实践与思考

2016-12-08王琨

考试周刊 2016年92期
关键词:广播系统课件信息化

王琨

随着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三通两平台”工程的深入开展,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设备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2015年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推动的2015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扶持50所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项目,其中包含2个子项目,一是建设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二是建设泉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市直学校配套资源库。我校作为辐射校,对口扶持台商投资区和南安市8个中心校,涵盖74所基层校。如何发挥这些先进的设施设备成为当前普遍关注的问题。近阶段,我们对发挥教育信息化设备作用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一、搭建平台,建好信息高速路

教育教学资源的应用,离不开一个好的平台。通过一年的调研、论证、讨论,最后确定采取目前较为先进的“智能网络中控”设备,将原来相对独立的班级多媒体、校园广播、有线电视和录播教室等“信息孤岛”,进行深度融合,通过一条网线,实现多媒体设备、音频、视频的“三网合一”,让这些信息孤岛联动起来,为学校教育信息化搭建平台,建好“高速路”。

(一)构建多媒体设备智能集控系统

多媒体设备智能集控系统可将校园多媒设备(投影机、电动屏幕、电子白板、计算机、外接电源)的智能管理与控制,并且引入先进的无线物联协议,在室内智能终端(中控)配套的控制面板内部集成无线物连接收发一体模块,可通过该集成有物联协议的控制键盘与外联无线模块进行通信。如无线空调物联模块、无线电源网关、实时高保真无线扩声系统等。无线系统的引入,大大改进了教室设备控制的融合手段,将教室的控制提高到了一个可扩展、易安装、高智能的应用水平。此外,加入刷卡系统,真正实现一键开(关)机,可以让教师更方便操作设备。

(二)完善校园智能融合IP广播系统

目前,校园信息化的建设已向更深和更广的应用推进,数字IP广播正在取代传统的模拟广播,IP网络广播系统采用TCP/IP网络技术,将音频信号以标准IP包形式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进行传送,解决了传统广播系统存在的音质不佳,维护管理复杂,缺乏拓展性、互动性等问题。现在只需将音频终端接入计算机网络即可构成功能强大的数字化广播系统,每个接入点无需单独布线,实现校园广播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融合。

(三)推动基于网络的高清视频广播系统

基于TCP/IP的网络视频广播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让校园视频广播具有校园电视台数字化、校园文化展示数字化、数字化直播等功能。通过网络传输,解决了传统闭路电视存在的画质不佳、操作复杂、维护强度大、缺乏互动、拓展性等问题。现在只需将这套视频广播系统接入计算机网络即可构成功能强大的视频广播系统,实现视频广播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融合[1]。当下,很多学校都在建设录播教室,通过这个系统,可以面向广大师生提供以流媒体为主的视频直播点播录播服务,对多媒体教室、电视节目、名师讲课、校园活动等进行网络直播点播录播功能。

二、把握资源,提高设备使用率

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是性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表现形式越来越人性化。在这种大背景下,把信息化装备仍然定位在“保障教学、服务教学”这个层面显然是不够的,需要全体教育人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2]。信息化设备的配备和使用,要从提高教育质量出发,从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出发。当前应以提高信息化设备使用率为抓手,促进教师个人信息素养的提升。

(一)理念先行,推进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信息化,不仅是一种物理上能够看得见的方式的转变,而且是一种教育思维的转变,是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信息化入手,解决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的问题;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状况;改变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的困惑;改变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等。就课程的本质与课程的功能来说,教育信息化要求中小学新课程体制应成为一个开放体系。但是,目前,一些花费大量资金建设的计算机机房、校园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大量闲置或流于形式,对一线教学改革起不到实质性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投入与效率严重不符。因此,必须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平台学习,推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资源的建设利用。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正在发生根本变化。由以往只利用黑板、粉笔、文本教材等传统教学手段,采用单向灌输式课堂教学的形式,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正逐渐向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开放性教学的局面转变。新型的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教学形式,突破了传统教学形式的时空局限,促进了师生角色、师生关系的变化,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极大地提高了中小学的教学效益。无论是怎样的教育信息化平台,不管资源容量多大,课件功能有多丰富,都只是一种平台工具,都要求每个老师搜集、整理、加工、制作,变成教学的有用之材,才能更好地应用于课堂教学。所以,我们必须对资源进行基本的学习、培训。一是基本教学资源。如课程标准、课件与教案、习题、试题库等。二是实践教学类资源,如实践教学的思考题等。三是拓展类资源,如图书和网络资源,要是向学生打开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拓宽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到哪里获取有关这门课程的课外知识,以便自学和提高。四是交互类资源,如答疑库,包括重点、难点问题的详细解析,学生创新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与老师的网络互动等内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不仅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空间,而且超越了先前的教学时间的限制,可以说,教师会更辛苦,要付出的劳动更多,对此每个老师都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三)资源利用,推进教育信息化与师资培训有效实施。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逐步完成、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等、靠、要,必须依托现有条件逐步实施。教育信息化最根本的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观念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育者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目前,我们要清楚看到虽然经过几轮的教育信息化培训,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也得到提高。但是,“技术”这个东西是个“熟练工种”,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都必须落在一个“用”字上。如何让教师主动“用”呢?答案是提供给教师一种易用、好用的资源。我们要承认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阶段性,那么资源也应有阶段性。现代信息技术的挑战,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学习方式等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自然,被视为教改的关键所在的教师,其职能、角色的定位,也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根本性变化。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教师的角色将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管理者及研究者。因此,在这个阶段,好资源不用高大上,只要和教材配套就是好用的资源。现在很多教材都会提供配套课件,其实这些课件大部分是教材截图,这就够了,教师只要利用这些截图,在白板上画画圈圈,演示过程就可以。这样教师不用为上一节常态课,挖空心思做课件,如果为了一节课,让教师找资源、做课件,他们的积极性肯定就会受到影响,使用多媒体的积极性就会受影响,导致的结果便是班班通,校校通就没有了立足点。因此,这样的“截图”课件目前是老师最喜欢的,教师习惯用课件和多媒体设备,自然会发挥聪明才智,让课堂更高效,班班通、校校通自然就有立足点。这样的“截图”课件才是给老师减负,这样的资源才是好资源。因此,小学教育信息化师资培训中,在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教材、培训的方式方法、培训的体制、培训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应合理而广泛地应用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庞大系统的长期工程,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必由之路,因此,每一位教育者都应该集思广益,深入探索,这样,教育信息化水平才会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战略才会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iDste智能融合系统技术白皮书》.

[2]刘庆堂.教育装备“走出来,用起来”的实践与思考.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04).

猜你喜欢

广播系统课件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浅析语音广播系统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和发展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应急广播系统中副载波的构建与应用
粤赣高速公路对讲与广播系统改造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