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2016-12-08叶青余华叶山东许英
叶青,余华,叶山东,许英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合肥 230001)
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叶青,余华,叶山东,许英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合肥 23000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其冠脉病变范围以及病变严重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28例。根据造影结果将这128例患者分为病变组和无病变组。对比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再根据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将病变组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比较三组患者Gensini评分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与无病变组相比,病变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组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双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血红蛋白明显低于三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密切,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直接影响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和累及范围,冠状动脉病变范围越广,程度越大,糖化血红蛋白越高。
冠心病;血红蛋白,糖基化;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系病理改变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阻塞,而使得冠状动脉发生痉挛等功能性改变,心肌细胞缺血缺氧,从而引发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脂代谢异常、高血压、饮食生活习惯和糖代谢异常等[1-2]。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糖代谢异常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液中血红蛋白A组分与葡萄糖分子相结合,HbA1组分在离子交换柱层析中被首先洗脱,HbA1c作为最重要的HbA1组成成分,是诊断糖代谢紊乱和反映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3-4]。本研究通过检测128例行冠脉造影患者的HbA1c,旨在分析冠心病患者HbA1c与冠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入住我科的128例拟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排除呼吸、泌尿、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肾功能异常,恶性肿瘤,严重感染;(2)排除冠状动脉炎,冠脉支架植入病史,扩张型心肌病,瓣膜病变,风湿性心脏病和瓣膜病变患者;(3)排除近期行手术及有外伤患者;(4)排除碘剂过敏患者;(5)排除精神病史患者。
对所有患者行冠脉造影(CAG)检查,根据CAG检查结果将这128例患者分为不同冠脉病变按CAG 结果分为无病变组(即无病变组)和病变组(即病变组),再根据CAG判断冠状动脉病变范围,根据判断结果将病变组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无病变组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39~79岁,平均年龄(53.3±7.4)岁;病变组82例,男47例,女35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9.7±9.1)岁。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单支病变组21例,双支病变组38例,三支病变组23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术,运用飞利浦综合型数字化心血管造影系统。Judkins法经股动脉行选择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采用目测法判定结果,对左冠状动脉6个体位,右冠状动脉4个体位进行造影,判断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对于冠脉主要分支如间隔支、对角支、钝缘支、后降支、后侧支从属于其相应主支计算。根据造影结果,对于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中至少1支冠状动脉狭窄≥50%者诊断为病变组,即病变组。判断冠状动脉病变范围:依据病变累及范围将病变组分为单支、双支和多支病变组。对病变组的三组患者分别进行Gensini评分,评分标准为:首先判断狭窄直径:根据狭窄直径<25%,≥25%且<50%,≥50%且<75%,≥75%且<90%,≥90%且<99%,≥99%且≤100%分别计分1分,2分,4分,8分,16分,32分。根据不同冠状动脉分支将以上得分乘以相应系数。主要依据不同冠脉分支:LM病变×5;LAD病变:近段×2.5,中段×1.5,远段×1;对角支病变:D1×1,D2×0.5;LCX病变:远段×1,近段×2.5,后降支×1,钝缘支×1,后侧支×0.5;RCA病变:近、中、远和后降支均×1。根据狭窄评分和相应系数,相乘即为该病变血管的评分,病变血管得分总和即为该患者Gensini评分总分。
HbA1c检测:静脉抽取患者全血,EDTA抗凝,采血量为2 mL。使用美国Bio-Rad VariantⅡ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48 h内进行样本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变组和无病变组HbA1c水平比较 病变组患者HbA1c[(5.89±1.21)%]高于无病变组[(4.45±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病变组患者Gensini评分以及HbA1c水平比较 双支病变组Gensini评分和HbA1c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组Gensini评分和HbA1c明显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病变组患者Gensini评分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情况比较
注:与单支病变组比较,aP<0.05;与双支病变组比较,bP<0.05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每年约有300万新发病例,而死亡病例中,每3个人中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主要是冠心病[5]。冠状动脉是为心脏提供血液的主要血管。当机体由于病理改变使得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时,冠状动脉会出现增厚、变硬、狭窄甚至闭塞,继而引起严重的心肌缺血缺氧[6-7]。吸烟、饮酒、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等均是引起冠心病危险因素中可控制改变的因素。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主要是依靠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等辅助检查,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通过直观的检测可以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及病变范围[8]。而Gensini评分是对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定量评分的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分级冠心病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冠心病的预防,首先在于控制危险因素,个体化达标,而作为心血管疾病“连续危险因子”的血糖,其检测和控制在冠心病预防和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报告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4倍,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冠心病患者远期生存率显著降低[9],同时冠心病患者伴糖代谢异常的危险显著增高,来自欧洲和中国的有关冠心病和高血糖关系的流行病调查显示,冠心病患者高血糖的发生率达66.0%~79.0%[10-11]。HbA1c稳定性良好,能够准确反映高血糖对心血管造成的潜在损害[12-14]。HbA1c是目前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也被WHO列为诊断和筛查糖尿病和糖尿病前的指标之一[15-16]。本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HbA1c显著病变组高于冠脉正常的人群无病变组,并随着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进一步证实高血糖参与冠心病发生和发展。
总之,本研究初步结果显示HbA1c与冠脉病变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关,常规检测冠心病患者HbA1c有助早期发现其糖代谢异常和及时干预,且HbA1c稳定性,其检测不受时间和应激状态的影响。
[1] 宋作顺,丁乃晴.糖化血红蛋白与冠脉病变特点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4) : 81-82.
[2] 贺娜娜,张菲斐,韩战营,等.冠心病患者血尿酸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7):1088-1090.
[3] 吕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NT-ProBNP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J].现代医院,2013,13(6):65-67.
[4] 贾淑杰,李敏,关杨,等.冠心病并发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分析[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0,18(4) :203-206.
[5] ZEKERIYA N,HAKAN H,MEHMET E,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ucose tolerance and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using the Gensiniscore[J].Angiology,2010,61(8):75-755.
[6] CHAMNANEMAIL P,SIMMONS RK,KHAW KT,et al.Change in HbA1c over 3 years does not improve the predic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ver and above HbA1c measured at a single time point[J].Diabetologia,2013,56(5):625-629.
[7] 陈凯,辛晓兰,陈佩琴,等.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筛查的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3):267-268.
[8] 侯卫涛,彭跃华,周俐,等.糖耐量减低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46(1):41-42.
[9] WILSON SR,VAKILI BA,SHERMAN W,et al.Effect of diabetes on long-term mortality following contempor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nalysis of 4,284 cases[J].Diabetes Care,2004,27(5):1137-1142.
[10] BARTNIK M1,RYDéN L,FERRARI R,et al.The prevalence of abnormal glucose reg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cross Europe[J].Eur Heart J,2004,25(21): 1880-1890.
[11] HU DY,PAN CY,YU JM,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abnormal glucose regulation in China:the China Heart Survey[J].Eur Heart J,2006,27(21):2573-2579.
[12] 姜海兵,李岚,李秀芬,等.瑞舒伐他汀和氟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耐量降低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7):505-506.
[13] 郝应禄,李燕萍,杨娴,等.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耐量受损患者临床特点及早期预后[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6(4):87-92.
[14] 任明芬,殷国田.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营养素-1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8):5135-5136.
[15] 程欣,叶山东,陈燕,等.血糖达标与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2):175-177.
[16] 陶勇,姚杰.糖化血红蛋白与老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11(6):641-642.
叶青,主治医师,Email:17928499@qq.com
叶山东,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ysd196406@163.com
R541.4
A
10.3969/J.issn.1672-6790.2016.06.026
2016-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