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海·睦舟——开启侨乡海事文化元年
2016-12-08王锐丽
文|本刊记者 王锐丽
侨海·睦舟——开启侨乡海事文化元年
文|本刊记者王锐丽
2016,可谓侨乡海事文化元年。这并不是说江门海事在此之前没有文化建设,恰恰相反的是,侨乡地域文化与海事文化早就潜移默化,在江门海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性格。这种天赋异禀的文化习惯在海事人的用心雕琢下,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舟行天下
了解江门海事文化,首先要了解江门、了解海事。
江门,是中国第一侨乡,海外华侨华人超400万,与市内人口相当,享有“中国第一侨乡”、“世界侨乡、侨乡世界”、“世界广侨之都”以及“海内外两个江门”等美誉。
而海事文化则是海事系统在不断地建设和发展中,形成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结晶。在海事文化与侨乡文化的碰撞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江门海事文化。
江门海事局自成立以来,坚持发展友好的海、人关系,为船舶的安全航行保驾护航,极大地保障了人民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促进了海上经济的发展。同时江门海事人树立起负责任,勇于担当的形象,积极应对海上突发事故,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完善基础设施设备,做好预防以及检查工作,避免事故的发生,也能在事故发生时最大限度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树立自身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时为树立中国负责任的海事形象而努力。
江门市地处广东省中南部、西江下游、珠江三角洲西部,面积9504平方千米(约占珠三角的1/4)。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近400万(其中海外华侨、华人有250万人,港澳台同胞有153万人),约占全国海外同胞的1/10,分布在全世界五大洲107个国家和地区。
古时,四邑客商到广州、佛山等地,大多数是从江门乘船前往。元末明初,江门便形成墟集,成为邻近一带的商品交易场所。明朝时期,江门已发展成新会规模最大的一个镇。到明朝末叶,江门已逐渐发展起来,有了一个颇为繁荣的“新市”。
江门之兴,得益于水。江门水运资源禀赋优良,处于水网地带,在历史上的水资源使用比重大,是珠江水系水上运输最繁荣的地区之一。据了解,改革开放之前,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不发达,物资运输和旅客运输,船舫是一个重要工具。江门的横水渡最多时,曾有120多个,足见水运在江门的重要地位。
20世纪初北街江上的帆船,后为古猿洲。
1920年江门河渡口的老外(江门五邑风俗叙录)。
1926年北街西江边的纤夫(江门五邑风俗叙录)。
1936年西江上的汽船(江门五邑风俗叙录)。
1946年北街江边。
江门是海上丝绸之路沿岸与深海的交汇点、是海上丝绸之路移民迁徙的重要输出地、是海上丝绸之路唯一的贸易岛遗存、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重镇。江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源远流长,泽被深远。江门沿海地区不仅拥有天然的港湾,又处于我国传统西洋航线之上。这里既是南宋时期广州通海夷道上的“放洋”之地,又是明清时期东南亚地区入贡夷船规定的停泊港口。这里既有华夷船舶往来的交通驿站,又有指引西洋航路的重要航标,还有守护海上丝绸之路的卫所营寨。这里既有葡萄牙人早期对华贸易的据点,又有见证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文化遗址。
历史的发展,区域的特点,经济的发展趋势,使得江门海事不断创新发展,屡创佳绩。除此之外,江门海事服务社会的特性,又为江门海事文化的品牌奠定了基础。
一直以来,江门海事局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社会观念,主动发展和改进服务机制,贴近百姓实际,满足人民的需求,为人民创造价值。江门海事局的业务包括:乡村渡口、陆岛运输、废船进港、沿海运输、内河航运、海船进江、填海工程、电煤保障、水上防污、船舶检验、船舶安全检查、口岸查验、船舶进出港签证、水工作业监管、船员考试与发证、水上交通秩序维护、海上应急与搜救、水上交通事故调查等,涵盖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保障人民基本的生活需求,也为江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广东江门还是全国最大的拆船业基地,江门海事局以专业优势服务绿色拆船业,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通过“瞄准式”服务,在废钢船(无动力)进港的安全维护、拆解防污以及争取国家政策法规支持、帮扶拆船企业履行国际公约、参与制定全国行业标准等方面大胆探索、主动作为,有力地促进了江门拆船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升了他们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积极贡献。
1950年代江门长堤。
50年代的白沙及天沙河。
60年代的江门河。60年代的甘化厂。
70年代兴建中的蓬江大桥。
为保护辖区水域环境与资源,保障地方财产安全,近年来,江门海事局依靠政府支持,整合企业和社会清污资源,合理布局,逐步建设覆盖全市水域的溢油应急反应网,溢油应急物资储备库项目被列入江门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目前,已建成西江鹤山、西江篁边、江门水道、西江睦洲、银洲湖崖门、银洲湖天马、潭江三埠、台山铜鼓等8个溢油应急点。
同时,江门海事创新机制,寓科学监管于优质服务。采用“实时风力浪高开航”方案,成功解决了川岛旅游区异常天气下疏运游客的难题。江门4A级旅游风景区——台山上下川岛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年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但长期以来与大陆交通联系仅靠水上运输,每年五到十月的旅游旺季恰恰又是台风多发时期,不良气象成为威胁水上交通安全、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最大限度地减低气象条件带来的影响,江门海事局主动与当地交通、安监、港务、气象等部门深入实地调查考察,努力探索新型监管模式。经科学论证,于2006年4月制定了《川岛客船实施实时风力浪高开航方案》和《台山市川岛水域旅客运输应急预案》。所谓“实时风力浪高开航”,即不以川山群岛大面积的天气预报为标准,而以川岛客运航线遮蔽水域未来3小时的天气预报和实际的风力浪高作为开航、停航的依据,体现了实事求是和科学监管的精神。至此,因天气原因停航导致旅客滞岛的问题得以基本解决,大大促进了川岛旅游业的发展。
侨海安畅
“江通四海,一帆风顺;门迎天下,万里波澄”。江门海事局文化建设扎根五邑,突出侨乡特色,紧扣海事,展现行业特点。
根据《广东海事文化建设顶层设计基本框架(2014-2020)》的统一部署,江门海事局制定了《江门海事局文化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经过长时间酝酿、几上几下的过程,多次走访基层和集中办公,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发动干部职工积极参与讨论,精心构建了江门海事核心价值体系:打造了“侨海睦舟”的文化品牌,勾画了“通江达海、舟睦天下”的共同愿景,提炼了“厚德、崇文、笃行、善成”的江门海事精神,并设计了独具特色的品牌Logo。
品牌名称为:侨海睦舟。“侨”指的是,江门是中国第一侨都;“海”:既指江门的通航水域,又指代江门海事部门。“睦”有友好、亲近、恭敬、和谐之意。“舟”,即船,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渐多起来。此处“舟”既可指“船”,这里指代航运、航运部门。
此名既融会了广东海事局“人水和谐”的核心价值,又具有地方特色。“睦舟”与“牧舟”同音,暗含海事的职责,即“管理船舶”之意,但少了“治理、官员”的官本位含义,多了服务、和睦的寓意。(“舟牧”,“主舟之官也”,是古代主管船只的官。据《礼记》记载,春秋时期我国就有了“舟牧”,这是有文字记载的我国最早的海事官员。“牧”,有“放养牲口”、“治理”、“古代治民之官”之意。)
“睦舟”与江门“睦洲”同音,有地域特色,“睦洲”名称的来历也是由“纷争转和睦”而得名,与“风险水域转危为安”异曲同工。
品牌名称还特别突出了“和睦”的理念。“和睦”谐音“河睦”,表达人民群众与海事部门对于水、舟、人之间达到和谐的共同期望;海与舟的和睦:在江门通航水域,海睦波平,一帆风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船舶航行通畅,江海清洁无污染;海事与航运部门的和睦:海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海事管理到位,与行政相对人关系融洽,促进航运业复苏与发展;舟与舟的和睦:船舶航行有序,互相礼让;航运公司、船员之间良性竞争,蓬勃发展;海事部门内部的和睦:快乐工作、健康生活、风清气正、和谐海事。
“侨海睦舟”篮球赛。
文以载道
江门海事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1979年-1985年,江门设立港务监督,隶属于江门港务局,是为萌芽阶段;1985年-1991年,建立起江门辖区的大体架构,江门海事的建设者们艰苦奋斗,兢兢业业,为保障江门船舶安全航行做出了巨大贡献,是艰苦创业阶段;1991年-2000年,江门局快速发展,干部队伍不断壮大、执法装备更新换代、文化特色逐步形成,是探索起步阶段。
2000年11月,“广东省江门港务监督局”改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江门海事局”,江门海事人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海上运输安全日益增长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升海事局的综合能力。江门海事的文化建设,从此告别蒙昧的生长,进入第四阶段。
文化衍生品。
2014年12月30日,中共广东海事局党组印发关于《广东海事局文化建设顶层设计基本框架(2014-2020)》的通知,根据通知指示,江门海事局依据多年来的海事建设过程,紧密结合江门本地区的特点,形成了“侨海睦舟”的文化品牌,并得到广泛的认可。接下来江门市海事人将牢牢把握“侨海睦舟”的品牌内涵,坚持现代化、专业化、全面化的建设理念,打牢工作基础、深化文化主题、彰显服务特色、抓住认知认同、实践养成、文化熏陶、典型示范、舆论引导、制度保障等基本环节,不断深化“侨海睦舟”的品牌价值。此为第五阶段。
在五个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中,江门海事文化殊途同归,旨在建设人民满意海事。
正如江门海事核心价值观所言:快乐工作,健康生活,清正人生,平安辖区。其职责使命亦是:航行更安全,海洋更清洁。辅于“厚德、崇文、笃行、善成”的江门海事精神,既紧扣江门海事人当下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境界,又表达了江门海事人期望的内心态度和理想追求。
身处“珠江西岸经济带”和“大广海湾”战略规划的重要城市,江门海事文化建设不仅寄托了海事人的事业理想和价值追求,难能可贵的是,这可能预示着江门海事新的历史时代的开启。